一声叹息-对《杜拉拉升职记》有感
最近《杜拉拉升职位》挺火的,在电视里外企内的人勾心斗角,逞个人英雄,外企的人光鲜,外企的排场奢华......但这都不是我熟悉的外企,虽然我95年开始就在外企。
我对老婆讲,别那么认真,这就是偶像剧,李可(杜拉拉的作者)写的是自己的梦,这不是真实的外企。老婆并不认同,毕竟我只在4家外企做过,不见得我都能了解。我想到在网上反映外企真实状况的文章也不少,就找了两篇写得比较好的,有代表性的文章给她看,一篇是《惠普中国CEO孙振耀退休感言》,另外一篇是《45岁的外企人都去了哪儿?》今天,我把这两篇文章都转到了空间来。 也算说一说心里话,就像有人看了孙振耀的感言后添加的副标题<男孩看了不用沉默,女孩看了不用哭>一样,外企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
别以为考聪明,靠能力,靠努力,靠个人奋斗就能升职,就能出人头地。不客气的讲,外企不缺能加班熬夜的,也不缺少天纵英才,更不缺少个性员工,人尖子一抓一把,连海龟,清华还没处安放哪,谁敢懈怠?外企就像孙总总结的那样,成功的是企业而不是个人,牛的是团队不是个体,百年老店仅仅靠个把个聪明绝顶的老大是维持不下去的,起起伏伏于惊涛骇浪之中不覆,这岂能是仅靠个人英雄?靠的是不断发展的团队,靠的是集体的力量,靠的是团结和协作。我记得在电影版杜拉拉中有一个搬家的情节,最后杜拉拉像个悍妇似的下达命令:“所有的人收拾东西,半个小时后没能收拾的东西当做垃圾扔掉!”我老婆夸,真牛!我不屑一顾,我反问我爱人:“你看过我在最后一分钟才完成任务吗?”老婆想了想答:“没有,这是你的优点,做什么事情都有提前量。”我说:“这就是外企的习惯,我在两家公司都搬过家,搬家这样的事情,至少要提前半年做计划,而且要成立多个部门的协调小组,怎么搬?谁来搬?怎样打包,什么时候打包?什么时候搬家,搬过去的东西怎样验货,两边的合同怎样签订等等,事情非常多,一个女人撒泼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都乱成这样本来就说明这个人无能,向大家谢罪还来不及的哪,还发什么飙,一点都不nice,到了评价的时候,同事给她的文化价值方面给打个低分,别说是升职了,能不能保住饭碗都是问题。
中国大陆都是血汗工厂,外企难道就能例外吗?说白了,在外企中国人就是打工的,越是世界级的企业,升职的空间就越小。其中有很多限制条件,只有你碰到了,你才明白,但是明白了也晚了。孙总说,在500强中,95%的CEO是出自销售和财务的,在感叹45岁的楼主也说了外企的血统和非人为设定的等级。别以为质量经理做久了就能当质量总监,这是中国人固有的观念,军长当久了怎么也得升成军区司令吧。外企分工细化很深的地方,质量经理其实就是很多工科出身的质量人员的天花板,再往上的总监,对话的层面是以财务数据说话的board,是必须具有统筹管理,财务管理的人,晋升的路线,教育背景可能都与你大相径庭。
正是因为如此外企的HR有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员工做职业规划、如果HR总是给你做了规划,恭喜你,你有戏晋升了,特别是让你在外接受培训,如推荐你上MBA,这就是说明你已经纳入了另一条轨道,如果没人管,要么是你干得太好了,要么就是你这条线路到头了,天上下刀子的时候有,天上掉馅饼的时候没有,你老大走了过两天又来了一个老大,可能比你还年轻,郁闷吗?没这必要,要知道在一个位置上干到退休的人外企有的是,我现在公司的总监助理,都50多岁了,干助理一辈子,老外没觉得自己有什么失败,这很正常。作为国人,还有一个特殊的限制就是国籍,就像我,本来台湾在大中国区的范围,但是台湾的工作我没办法做,因为赴台要审批,要有很多关口,香港的办公室也归在我的区 ,但是一个大陆人去香港要港澳通行证。通知我去布里斯班开会,提前1天没用,办签证需要时间,到欧洲去的次数多了,办了一个一年多次,上个月签证到期了,9月份又要去,要提前1个月做申请。欧洲人去匹斯堡和串门没区别,中国人到美国去可没那么方便。我的老板对我最不满意的地方就是:“你怎么不是香港人哪?!”这是无奈,也是没得选,因此我也知道我在这个位置上做不长的,上月底,老板通知我,要做组织机构调整,我划归其他的组织,但是还要在中国区的质量经理的位置上做到明年上半年,因为事情太多,系统整合又很复杂,找个合适人选不容易,只能让我兼顾。台湾地区和香港地区都划归澳大利亚管理,我明白这是因为什么。再加上有色人种的偏见,文化的差异,因此高层的位置,很少见中国国籍的人。
销售总监这在国内还是比较多的,因为销售部几乎都是经理,没个总监不成,听起来title不错,可惜也就是个高级经理。作为负责大中国区的销售总监,我所在的几家企业分别是韩国人,美籍华人,加拿大籍华人,意大利人,我说实话,中国人,没绿卡,不是外籍的,有几个能真正做到总监的?
我对老婆讲,别那么认真,这就是偶像剧,李可(杜拉拉的作者)写的是自己的梦,这不是真实的外企。老婆并不认同,毕竟我只在4家外企做过,不见得我都能了解。我想到在网上反映外企真实状况的文章也不少,就找了两篇写得比较好的,有代表性的文章给她看,一篇是《惠普中国CEO孙振耀退休感言》,另外一篇是《45岁的外企人都去了哪儿?》今天,我把这两篇文章都转到了空间来。 也算说一说心里话,就像有人看了孙振耀的感言后添加的副标题<男孩看了不用沉默,女孩看了不用哭>一样,外企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
别以为考聪明,靠能力,靠努力,靠个人奋斗就能升职,就能出人头地。不客气的讲,外企不缺能加班熬夜的,也不缺少天纵英才,更不缺少个性员工,人尖子一抓一把,连海龟,清华还没处安放哪,谁敢懈怠?外企就像孙总总结的那样,成功的是企业而不是个人,牛的是团队不是个体,百年老店仅仅靠个把个聪明绝顶的老大是维持不下去的,起起伏伏于惊涛骇浪之中不覆,这岂能是仅靠个人英雄?靠的是不断发展的团队,靠的是集体的力量,靠的是团结和协作。我记得在电影版杜拉拉中有一个搬家的情节,最后杜拉拉像个悍妇似的下达命令:“所有的人收拾东西,半个小时后没能收拾的东西当做垃圾扔掉!”我老婆夸,真牛!我不屑一顾,我反问我爱人:“你看过我在最后一分钟才完成任务吗?”老婆想了想答:“没有,这是你的优点,做什么事情都有提前量。”我说:“这就是外企的习惯,我在两家公司都搬过家,搬家这样的事情,至少要提前半年做计划,而且要成立多个部门的协调小组,怎么搬?谁来搬?怎样打包,什么时候打包?什么时候搬家,搬过去的东西怎样验货,两边的合同怎样签订等等,事情非常多,一个女人撒泼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都乱成这样本来就说明这个人无能,向大家谢罪还来不及的哪,还发什么飙,一点都不nice,到了评价的时候,同事给她的文化价值方面给打个低分,别说是升职了,能不能保住饭碗都是问题。
中国大陆都是血汗工厂,外企难道就能例外吗?说白了,在外企中国人就是打工的,越是世界级的企业,升职的空间就越小。其中有很多限制条件,只有你碰到了,你才明白,但是明白了也晚了。孙总说,在500强中,95%的CEO是出自销售和财务的,在感叹45岁的楼主也说了外企的血统和非人为设定的等级。别以为质量经理做久了就能当质量总监,这是中国人固有的观念,军长当久了怎么也得升成军区司令吧。外企分工细化很深的地方,质量经理其实就是很多工科出身的质量人员的天花板,再往上的总监,对话的层面是以财务数据说话的board,是必须具有统筹管理,财务管理的人,晋升的路线,教育背景可能都与你大相径庭。
正是因为如此外企的HR有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帮员工做职业规划、如果HR总是给你做了规划,恭喜你,你有戏晋升了,特别是让你在外接受培训,如推荐你上MBA,这就是说明你已经纳入了另一条轨道,如果没人管,要么是你干得太好了,要么就是你这条线路到头了,天上下刀子的时候有,天上掉馅饼的时候没有,你老大走了过两天又来了一个老大,可能比你还年轻,郁闷吗?没这必要,要知道在一个位置上干到退休的人外企有的是,我现在公司的总监助理,都50多岁了,干助理一辈子,老外没觉得自己有什么失败,这很正常。作为国人,还有一个特殊的限制就是国籍,就像我,本来台湾在大中国区的范围,但是台湾的工作我没办法做,因为赴台要审批,要有很多关口,香港的办公室也归在我的区 ,但是一个大陆人去香港要港澳通行证。通知我去布里斯班开会,提前1天没用,办签证需要时间,到欧洲去的次数多了,办了一个一年多次,上个月签证到期了,9月份又要去,要提前1个月做申请。欧洲人去匹斯堡和串门没区别,中国人到美国去可没那么方便。我的老板对我最不满意的地方就是:“你怎么不是香港人哪?!”这是无奈,也是没得选,因此我也知道我在这个位置上做不长的,上月底,老板通知我,要做组织机构调整,我划归其他的组织,但是还要在中国区的质量经理的位置上做到明年上半年,因为事情太多,系统整合又很复杂,找个合适人选不容易,只能让我兼顾。台湾地区和香港地区都划归澳大利亚管理,我明白这是因为什么。再加上有色人种的偏见,文化的差异,因此高层的位置,很少见中国国籍的人。
销售总监这在国内还是比较多的,因为销售部几乎都是经理,没个总监不成,听起来title不错,可惜也就是个高级经理。作为负责大中国区的销售总监,我所在的几家企业分别是韩国人,美籍华人,加拿大籍华人,意大利人,我说实话,中国人,没绿卡,不是外籍的,有几个能真正做到总监的?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93 个回复
anuoton (威望:1) (上海 浦东新区) 机械制造 主管
赞同来自:
深有同感,一边是中国的高级人才不能出去,就像中国企业到外面去收购经常失败一样,一边是随随便便过来个洋垃圾就坐你上面作威作福。反差巨大!!!
之前在一个中日资企业干的时候,正部长包括GM都是日本母公司派过来的离退休老头,除了销售和采购是中方的。天天正事不干,想着去哪里花天酒地,旅游玩耍,每年这当会儿肯定是淘水蜜桃,葡萄去了,9 & 10月份必定去几次阳澄湖吃大闸蟹,11月份想着去哪里玩,垃圾,全都是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