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黑带考试辅导系列·8

    []在部分实施的因子设计中,如何利用下面这张表格来制订试验计划非常重要。六西格玛团队在分析过程改进时,大家共同确认至少要考虑 7个因子。经费的限制使得连中心点在内的试验总次数不能超过 20次。对于在试验中是否应考虑第 8个因子,大家意见不统一。你赞成下列哪个人的意见?[/]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 Full III
8 Full IV III III III
16 Full V IV IV IV III III III III III III III
32 Full VI IV IV IV IV IV IV IV IV IV
64 Full VII V IV IV IV IV IV IV IV
128 Full VIII VI V V IV IV IV IV



A.由7个因子增加到 8个因子,必然要增加试验次数,既然试验总次数限定了,不可能考虑增加此因子。
B.从表中看到,7个因子在 16次试验时可以达到分辨度为 4,8个因子在 16次试验时也可以达到分辨度为4,多增加因子没使试验计划分辨度减小,所以可以增加到 8个因子。
C.正交试验着重看正交表中一共有多少列。16次的正交表(L16)中,共有15列,可以一直增加到 15个因子,增加到 8个因子当然没问题了。
D.这张表根本决定不了最多可以排多少因子,要根据实际经验判断第8个因子是否重要,然后根据其重要性再决定是否选入。

B 解析,根据分辨率表,7个因子和8个因子时,实验次数16时都可以变成分辨率4的实验,所以可以增加因子

71 B 72 B 73 B 74 C 75 C 76 D 77 D 78 A 79 A 80 C


72.六西格玛团队在研究过程改进时,大家共同确认要考虑 8个因子。经费的限制使得试验总次数应尽可能地少,但仍希望不要使主效应与二阶交互作用相混杂。除了应安排 4个中心点外,对于还该进行多少次试验,大家意见不一致。参考有关表格,你赞成下列哪个人的意见?
A.32次。
B.16次。
C.12次(Plackett-Burman设计)。
D.8次。


B 解析受经费预算限制,实验次数不可能越多越好,在保证分辨率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实验次数。有主主效应和二阶效应不能混杂,则分辨率为4。在分辨率为4的情况下,16次试验和32次试验都可以,优先选用16次。

    []在进行响应曲面设计中,常常选用 CCD方法而不用 BOX-Beknken设计,其最主要理由是: [/]
A.CCD有旋转性,而 Box-Beknken设计没有旋转性
B.CCD有序贯性,而 Box-Beknken设计没有序贯性
C.CCD试验点比BOX-Beknken设计试验点少
D.以上各项都对

B 解析,中心复合实验CCD方法具有实验的序贯性,上次得到的数据下次可继续使用,而BOX虽然实验次数比CCD少,但是没有序贯性。

    []光洁磁砖厂在20天内,每天从当日生产的磁砖中随机抽取 5块,测量其平面度(Flatness),并求出其平均值。其平均值的趋势图如图1所示。粗略看来,生产是稳定的。下面将每天 5块磁砖的平面度数值全部直接画出,则其趋势图如图2所示。 从这两张图中可以看出生产中存在什么问题? [/]

A.生产根本不稳定。
B.平面度指标不服从正态分布
C.每天内的平面度波动不大,但每天间的平面度波动较大
D.这两张图什么问题也不能说明。

C 解析 原图无法贴出,但是根据第一张图,貌似数据很平稳没有什么差异,但是看第二张图,发现每天生产的平面度几乎相近,但是不同的日期生产的平面度有较大差异。说明时间在其中有重要作用(可能是班次原因或者其他原因等引起)

75.某企业希望分析其加工轴棒的直径波动情况并进行过程控制。工序要求为Ф20±0.02毫米。在对直径的测量时,有两种意见,一是建议用塞规,测量结果为通过/不通过,每分钟可测 5根;另一种意见是采用游标卡尺测出具体直径值,每分钟只能测 1根轴。经验表明,轴的合格率为99%左右。若希望进行过程控制,应采取的最佳方案是:
A.用塞规,每次检测 100件作为一个样本,用 np控制图
B.用塞规,每次检测 500件作为一个样本,用 np控制图
C.用游标卡尺,每次连续检测5根轴,用 X .R 控制图
D.用游标卡尺,每次连续检测10根轴,用 X .R 控制图

C 解析,通止规只能作出属性判断,而游标卡尺可精确取值,更能得出准确的结论。考虑到取值需要花费较多时间,选择C。

    []在计算出控制图的上下控制限后,可以比较上下控制限与上下公差限的数值。这两个限制范围的关系是: [/]
A.上下控制限的范围一定与上下公差限的范围相同
B.上下控制限的范围一定比上下公差限的范围宽
C.上下控制限的范围一定比上下公差限的范围窄
D.上下控制限的范围与上下公差限的范围一般不能比较

D 解析规格限和控制限无关系。

    []一位工程师每天收集了 100~200件产品,每天抽样数不能保证相同,准备监控每天不合格品数,他应当使用以下哪种控制图? [/]
A. u
B. np
C. c
D. p

D 属性数据缺陷项目,子组大小不一致,采用p图。子组大小一致采用np图。如果是考虑缺陷机会数则采用U或C图

    []在研究完改进措施后,决定进行试生产。试生产半月后,采集了100个数据。发现过程仍未受控,且标准差过大,平均值也低于目标要求。对于这3方面的问题的解决顺序应该是: [/]
A.首先分析找出过程未受控的原因,即找出影响过程的异常变异原因,使过程达到受控。
B.首先分析找出标准差过大的原因,然后减小变异。
C.首先分析找出平均值太低的原因,用最短时间及最小代价调整好均值。
D.以上步骤顺序不能肯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判断解决问题的途径。

A 解析过程不受控,要先让其受控,然后让均值靠近目标值,最后缩减变异波动


    []在性佳牌手机生产车间,要检测手机的抗脉冲电压冲击性能。由于是破坏性检验,成本较高,每小时从生产线上抽一部来作检测,共连续监测 4昼夜,得到了 96个数据。六西格玛团队中,王先生主张对这些数据画“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梁先生主张将 3个数据当作一组,对这 32组数据作“Xbar-R控制图”。这时你认为应使用的控制图是: [/]
A.只能使用“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
B.只能使用“Xbar-R控制图”。
C.两者都可以使用,而以“Xbar-R控制图”的精度较好。
D.两者都可以使用,而以“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的精度较好。

A 采用Xbar-R图时,子组必须具有含义,如每天、每班次等,而本题中不存在这样的关系,完全是每小时侧一个数据,然后测了96小时得到96个数据,只能用单值-极差图。

80.在实施六西格玛项目时,力场分析(Force Field Analysis)方法可用于:
A.查找问题的根本原因
B.证项目的实施效果
C.确定方案实施可能带来的好处和问题
D.定量分析变异源

C 解析力场分析用于分析阻力推动力等,类似牛顿定律。阻力肯定因为问题,好处必定带来推动力。

对“好”的回答一定要点个"赞",回答者需要你的鼓励!
已邀请:

minikingwa (威望:5) (上海 黄浦区) 咨询业 总经理 - 专业从事精益六西格玛的专家。

赞同来自: paul_chen2006

回复 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3235112&ptid=247755

关于75题,本题不是靠如何使用SPC或者其他什么,而是说在ABCD四个选项中,哪一个最佳。AB两项是考虑用通止规的方式,用过通止规的人都知道,通止规只能得到属性数据,相当不够“精确”(但是准确),在进行统计性检验时,误差很大。
CD两项,首先要满足数据量足够大,至少比AB无差异,这要求,每分钟至少出5个数据。那么出10个数据是不是可以?我说肯定可以,但是不是最优了,因为工作量大了。

16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注册

发起人

minikingwa
minikingwa

专业从事精益六西格玛的专家。

扫一扫微信订阅<6SQ每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