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品质经理的21天
一、引子
2010年7月26号,那是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起得很早,提前15分钟来到了我即将服务的公司,开始我的新生活。这是家一百多人的小公司,当初选择它的原因是因为首先和老板是老乡,我这人老乡观念比较重,老乡嘛,沟通起来好说话。更重要的是老板说要马上推ISO9001体系,我从事质量工作近六年,虽从QC一直干到工程师、主管,由于之前的两家公司均是好几千人的企业,我主要负责实体产品质量控制,和体系是分开的,虽然也在公司的安排下去上了几小时课,混了个内审员证,也陪了N次审,但每次除了和老师们天南海北的胡侃一番,喝几杯小酒,还真的没学到什么。体系那东西,雾里看花,我还真是半懂不懂的,所以很想尝试下自己当家推体系的感觉,尽管现在的大多数企业ISO9001体系很水。当然,更触动我的是老总的一句话:我们不要为了拿证而认证,我们要按程序去开展我们的工作!而且到时候我们还会请咨询老师来给我们辅导,培训。
他乡遇知音啊!
就这样,斟酌再三,还是接受了低于前公司的工资。也推掉了其他两家公司,尽管工资都比这高很多。
二、入职第一周
等了大概10来分钟,人事主管来了,一个很精神的小伙,他带我到了办公室,十几个座位塞在一个闷热的小房间里,指着一个座位说:这就是品管部的座位,很不好意思,前任主管走得急,都没人和你交接。
我说:没关系,我慢慢来吧。
一堆外背脊上用美纹纸参差不齐的贴着的文件夹,歪歪扭扭的上书某某某文件,但大部分都是空的,内页金属夹大都是锈迹斑斑,桌子还有一根有些弯曲且端口已破损的钢管,一叠凌乱的图纸;这就是我的前任留给我的全部遗产了。后来了解,我的前任在公司干了很多年了,对产品极其熟悉,后来据说是有次客户来验货,要看产品检验报告,该同志拿不出,被老板骂一顿,两人吵一架而走的。
我刚坐下,老总过来了,问人事小伙:品管部的电脑呢?
“品管部是一直没有电脑的……”
我笑笑说:没关系,明天我把自己电脑提过来就行了。
老总默许了。
我有两个下属:一个是已经干了一年多的大姐,对产品很熟,还有一个胖胖的小伙,不怎么爱说话,刚来个把月。
在了解了车间的基本工艺之后,我问他们:你们有检验标准吗?是如何抽样的?
“没有,没有……”
那你们怎么检验的呢?检验报告呢?
“我们在车间检啊,检验报告有时间就写,没时间就不写”
我无语。
就这样,过了三天,这几天,我给两个下属安排了具体工作,报表填写要求,并了解了各个车间的工艺,共有6个车间,但有几个车间人都不多,质量重点在半成品之间的配合与成品装配工序。我向老总提出要加人,最少再加3个,人少的车间可以让1个人管两车间。
“没问题,你决定就好了”
再问:体系准备什么时候启动?
“马上吧,越快越好”
洋洋洒洒千字,我的《关于品管部工作开展计划书》、《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推行计划书》出炉了。
老总颇为赞赏:很好,就是要这样写嘛,有计划有目标有考核方式还有进度图表(其实是很简单的概述和甘特图)。
我问:那我们是不是开始联系咨询公司了?
“呃……,这个先不请,我们要考虑这个费用问题,我们自己先搞,你先做些培训资料吧,给大家培训下,我们先按标准去做”
“好的,那我先做个培训计划,不过我想先把检验标准建立起来”
接下来的几天,我开始统计所有来料,再进行分类,于是开始编写抽样检验标准以及来料检验标准了:色差如何检验?色差仪?不行,要一万多块一台的,还是目测吧;塑胶原料:硬度?软化变形?流动速率? 算了吧,就检两项吧:外观,包装。老化测试?高低温冲击?不提也罢。
总算编写好了,第一次感觉自己写的标准是如此的空洞与无奈。
接下来就是培训了,从抽样到如何检验再到如何写报告,小胖子总是一副懒洋洋的的样子,跟他讲的时候由始至终似乎都是一副表情。大姐还好,听得津津有味,至少表面上看起来是这样。
就这样,我快乐的渡过了第一周,尽管,我一个人在外租了间几平米的小房间,尽管我每天背着我那3公斤多的本本上下班,尽管,我在小食堂里吃着那有些难以下咽的饭菜。但我是快乐的,我几乎每天和车间一样加班到10点,这段时间,我编写好了质量手册,还编写好了来料的所有产品的检验标准与报告,品管部的制度,职责文件以及绩效考核文件,申购了检验标签,QC章。一切,似乎都在按我的计划进行着。
三、第二周
我开始参与生产会议,生产主管们大都是新来的,后来我才注意到公司的管理人员的流动率太大了,看通讯录,今年3月份到7月份,除了总经办和财务外其他部门都在频繁换人。生产经理刘某是个嗓门很大的人,我开始注意到他的是老在办公室要说要干掉某丝印师傅,过了几天又说要干掉某电工,又要罚谁的款,而且喜欢在车间到处指挥,指着员工没头没脸的恐吓:小心点,东西砸烂了叫你赔;搞快点,我罚你款!而且由于车间人流动率太大,老缺人,于是办公室那帮跟单、搞客服的小姑娘就遭殃了,整天被刘某安排到车间打包装。由于组织结构不甚清晰,我想,刘某把自己当总经理了吧。
接下来的事和我有关了,我发现他居然叫品管员去某车间检验东西的,而由于人员不够,有些车间是要生产这块自行控制的。于是在生产会议上,我多次强调我部门暂时只有两个品管员,主要放在来料、喷油和装配这些关键控制点上的,其他车间暂时只能请生产部门自行控制。然而过了几天,我发现我部门小胖子又跑去别的车间检验产品了,问他为什么这样,又是刘某人要求的。我当场就训了他一顿:你到底是生产部的还是品管部的?
这段时间赶货,几天晚上都要赶到11点多,加上周日一直没休息,小胖子顶不住了,请假了。
我的手机加入了内部网络,开始几乎每天收到老总发的关于货期的跟催短信,均以感叹号结尾。在公司赶货如火如荼的几天,我也仿佛习惯了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尽管我前任公司是五天八小时制的。
然而有点郁闷的是品管员一直没招到,内部招聘告示贴出去了,无人问津,最奇怪的莫过于外部招聘也无了无音信。我几次跟催,人事小伙也很无奈,说工资太低了,我说和老总争取了,1600至2000之间,晚上加班另计,这个水平在我们这地方算还可以了。
暴风雨来临之前总是很平静的,周三,品质事故发生了,装配车间在拉装螺母时把内螺纹拉掉了,不良比例近30%,品管也没检查出,柜子送到客户那安装不上。老总说:预计损失8000元以上,罚款吧,从品管、车间主管、组长到操作责任人,每人100块,通告全厂。我侥幸逃过一劫,把管装配的品管叫过来询问,说太忙没很多时间巡检,本想教训几句的,但忍住了。我说开个品质会议吧,人到齐了,我起了个头,描述了下问题,请生产部门分析原因和采取措施,分析的是新员工操作问题,我说对新员工要培训上岗,“现在赶货,哪来那么多时间?” 我们还在争论,老总进来了,开始了长达两个小时的训话,主管们都耷着头,训话具体内容我已经记不清了,到最后我也听不到他在讲什么了。
第二天,我正忙着写装配车间的品质管制规范,被老总请进了办公室:你老坐着干啥呢?也不去车间走走,品管员要教你知道不?先把手头的东西放放,要多去车间!
我解释:我想先把标准做起来,没有标准他们难以开展工作,而且我现在每天都会有大概3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在车间。而且我们马上要推体系,按照计划我正在做二、三级文件清单表,准备明天召集各部门开个会,给大家培训下文件编写要求和分下工。还有我建议我们到时候找家好点的认证公司,这样对我们的提升会有比较大的帮助。
“先放一放,体系我们至少几个月,半年之后再搞,至于认证公司,到时候再说”
“……”
周五,某客户来验货了,是位小眼镜先生,来了之后把我们的产品说得一无是处:表面太脏了,结构不符合要求,安全性也不行:人家小姑娘都细皮嫩肉的,你们这东西角这么尖不怕刮手啊!你们要站在客户的立场想一想,这样的东西卖给你你要吗?
我和老板跟在身后,第一次,感觉自己像“孙子”,等小眼镜发泄完了,老板把我和装配主管及生产经理叫到了办公室,首先强调了客户的要求,我们的产品问题点;然后问我有没有信心亲自把这批货跟半个月,我只能拍胸脯说:没问题。并且加了句:不过车间的环境也要改变下,木工和装配车间没隔开,那边的灰那么大,一下子就飘过来了,这个问题不解决,卫生很难搞好。
老总狠狠地瞪了我一眼:那你还不去解决?
刹那,我明白了,我做了回孱头!
晚上,老总请我喝茶了,并且说今天他说话口气重了,叫我别介意,还有,关键是要我强势起来。或许茶喝多了,晚上一直睡不着,在床上,我一直沉思:领导无依,朝令夕改,下属无力,旁有顽石,我的工作该如何开展下去呢?
周六,平静了一天,周日,我休息了,或许从那刻起,心累了。
四、第三周
我依然在做我的检验标准,我依然每天去车间巡视、学习,只是体系这块的计划搁置了,其实很想去找老总谈谈的,但总未付诸于行动,忽然发现自己开始变得优柔寡断了。
我依然参加生产例会,我的手机依然几乎每天都会收到老总关于加紧生产、注意品质的信息。
人事部开始给我招人过来了,一个是看简历在某外资企业做过短期品质工程师的小伙,21岁,人事小伙对我说他愿意来面试主要是听说我们这在搞体系,想来学东西的。我问他:那你觉得这样的人合适吗? 他楞了,说:你先和他谈谈吧。几分钟,我把应聘小伙打发走了,不是他能力不行,是我这庙菩萨不灵满足不了人家所求。
第二个,是位年近四十的大姐,打扮时尚,风韵犹存,从简历上看是先在某企业做了7年QC,最近是在某酒店干了段时间。问检验什么产品?塑胶,检验项目?外观看看行不行;检验依据? 样板;一般常用什么检验工具?那个叫什么尺……
“我们这很辛苦的,每天加班到十点,周日也上班”
“没关系”
“我们这工资很低的,假如你现在刚来我只能给你1300元一个月”
“可以”
“……,这样吧,我看您来趟不容易,我们这边呢,先评估一下,最迟在三个工作日内回复您”
把简历给人事小伙,他问:怎么样?
我沉默。
窗外,是来往穿梭的车流,车间里,是一副忙碌的景象:在这闷热,狭小,灰尘飞扬的空间里,员工们挥汗如雨地舞动着手中的风批,钉枪,和他们忙碌的身影交织成一副凄美的画卷。他们年纪大都很小,大都来自湖北、江西的农村,很多人只是初中刚刚毕业。在这里,他们一个月除了一天错蜂用电,其他日期都在上班,而且除了周日和发工资的那天晚上,他们每天至少加班到十点,甚至很多时候到凌晨一两点。他们用汗水,用青春,换来的不过是每月30日发到手里薄薄的工资!在中国,到底还有多少这样的企业呢?
这几天忙着出货,手机里老总一天发好几条催生产进度的信息。我在生产车间的时间开始多了起来。周四,我正走到车间门口时,大姐品管急匆匆的跑过来,说她贴的不合格标签让生产经理给撕了,我问为什么?她说他认为她说的这些问题都是小问题,现在急着出货,不管那么多了,而且她还一直抱怨说刘某一直以来都是喜欢在车间大喊大叫,整个公司的品质就是他的标准。我顿时火起,看到刘某人正在指挥员工组装产品,就跑过去说:刘经理,你为什么把我们品管员贴的不合格标签撕掉?品质标准到底是你生产说了算还是品管说了算!
“现在赶货,这些小问题就算了,客户验货时候我们选几台好的给他们验就行了,我在这里做了5年了,什么样的东西不行我很清楚!”
接下来是激烈的争吵,我知道争执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马上去找老总,老总把刘某人叫到了办公室,打圆场说:做我们这个行业本来要求就不是很高,这样吧,你们再去看一下,能放就放了,实在不行的还是要返工的,不过这批货确实很紧,要抓紧时间出货。
就这样,这批货在半推半就的情况下出去了。
经历了这些天,我知道在这个以货期为一切的公司,品质只是一个出了问题时的替罪羊,推行ISO9001体系也只不过是给这个伟大的体系抹黑而已。我想是该和老总谈了,简单写了辞职报告,后面附上内容大都是我看到的我所理解的该企业的一些弊端,总共有二十几条,想想尽管我要离开了,但我还是希望公司能够越来越好。
老总淡淡地问:怎么没信心了吗?
“不好意思,我想我不怎么适合这里吧!”
没有过多的挽留,老总最后说:希望你以后能常回来坐坐,指导一下。这句是诚恳的。
收拾行李走的时候,遇见刘某人,他那时常见我阴沉着的脸终于阳光灿烂了—是得意的嘲笑。他曾不可一世的叫嚣说:整个公司对着他大声说话的人,我是第一个。
现在,他赢了。
可输的又会是谁呢?我已经不管三七二十一了。
五、后记
从该公司离开后,回了趟家陪父母一段时间,现在又面对着一份很有挑战性的工作。想起这段经历,遂作小记。总结下其实自己也有诸多需改进之处。
首先,对企业的形势分析不够,贸然急进,以致于急于求成,终以失败退场。
其次,对人际关系和上级的秉性了解处理不够,“做事先做人”也有一定的道理。
再者,处理问题的方法有待改善,为人圆滑也是处世的一种方法。
2010年7月26号,那是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起得很早,提前15分钟来到了我即将服务的公司,开始我的新生活。这是家一百多人的小公司,当初选择它的原因是因为首先和老板是老乡,我这人老乡观念比较重,老乡嘛,沟通起来好说话。更重要的是老板说要马上推ISO9001体系,我从事质量工作近六年,虽从QC一直干到工程师、主管,由于之前的两家公司均是好几千人的企业,我主要负责实体产品质量控制,和体系是分开的,虽然也在公司的安排下去上了几小时课,混了个内审员证,也陪了N次审,但每次除了和老师们天南海北的胡侃一番,喝几杯小酒,还真的没学到什么。体系那东西,雾里看花,我还真是半懂不懂的,所以很想尝试下自己当家推体系的感觉,尽管现在的大多数企业ISO9001体系很水。当然,更触动我的是老总的一句话:我们不要为了拿证而认证,我们要按程序去开展我们的工作!而且到时候我们还会请咨询老师来给我们辅导,培训。
他乡遇知音啊!
就这样,斟酌再三,还是接受了低于前公司的工资。也推掉了其他两家公司,尽管工资都比这高很多。
二、入职第一周
等了大概10来分钟,人事主管来了,一个很精神的小伙,他带我到了办公室,十几个座位塞在一个闷热的小房间里,指着一个座位说:这就是品管部的座位,很不好意思,前任主管走得急,都没人和你交接。
我说:没关系,我慢慢来吧。
一堆外背脊上用美纹纸参差不齐的贴着的文件夹,歪歪扭扭的上书某某某文件,但大部分都是空的,内页金属夹大都是锈迹斑斑,桌子还有一根有些弯曲且端口已破损的钢管,一叠凌乱的图纸;这就是我的前任留给我的全部遗产了。后来了解,我的前任在公司干了很多年了,对产品极其熟悉,后来据说是有次客户来验货,要看产品检验报告,该同志拿不出,被老板骂一顿,两人吵一架而走的。
我刚坐下,老总过来了,问人事小伙:品管部的电脑呢?
“品管部是一直没有电脑的……”
我笑笑说:没关系,明天我把自己电脑提过来就行了。
老总默许了。
我有两个下属:一个是已经干了一年多的大姐,对产品很熟,还有一个胖胖的小伙,不怎么爱说话,刚来个把月。
在了解了车间的基本工艺之后,我问他们:你们有检验标准吗?是如何抽样的?
“没有,没有……”
那你们怎么检验的呢?检验报告呢?
“我们在车间检啊,检验报告有时间就写,没时间就不写”
我无语。
就这样,过了三天,这几天,我给两个下属安排了具体工作,报表填写要求,并了解了各个车间的工艺,共有6个车间,但有几个车间人都不多,质量重点在半成品之间的配合与成品装配工序。我向老总提出要加人,最少再加3个,人少的车间可以让1个人管两车间。
“没问题,你决定就好了”
再问:体系准备什么时候启动?
“马上吧,越快越好”
洋洋洒洒千字,我的《关于品管部工作开展计划书》、《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推行计划书》出炉了。
老总颇为赞赏:很好,就是要这样写嘛,有计划有目标有考核方式还有进度图表(其实是很简单的概述和甘特图)。
我问:那我们是不是开始联系咨询公司了?
“呃……,这个先不请,我们要考虑这个费用问题,我们自己先搞,你先做些培训资料吧,给大家培训下,我们先按标准去做”
“好的,那我先做个培训计划,不过我想先把检验标准建立起来”
接下来的几天,我开始统计所有来料,再进行分类,于是开始编写抽样检验标准以及来料检验标准了:色差如何检验?色差仪?不行,要一万多块一台的,还是目测吧;塑胶原料:硬度?软化变形?流动速率? 算了吧,就检两项吧:外观,包装。老化测试?高低温冲击?不提也罢。
总算编写好了,第一次感觉自己写的标准是如此的空洞与无奈。
接下来就是培训了,从抽样到如何检验再到如何写报告,小胖子总是一副懒洋洋的的样子,跟他讲的时候由始至终似乎都是一副表情。大姐还好,听得津津有味,至少表面上看起来是这样。
就这样,我快乐的渡过了第一周,尽管,我一个人在外租了间几平米的小房间,尽管我每天背着我那3公斤多的本本上下班,尽管,我在小食堂里吃着那有些难以下咽的饭菜。但我是快乐的,我几乎每天和车间一样加班到10点,这段时间,我编写好了质量手册,还编写好了来料的所有产品的检验标准与报告,品管部的制度,职责文件以及绩效考核文件,申购了检验标签,QC章。一切,似乎都在按我的计划进行着。
三、第二周
我开始参与生产会议,生产主管们大都是新来的,后来我才注意到公司的管理人员的流动率太大了,看通讯录,今年3月份到7月份,除了总经办和财务外其他部门都在频繁换人。生产经理刘某是个嗓门很大的人,我开始注意到他的是老在办公室要说要干掉某丝印师傅,过了几天又说要干掉某电工,又要罚谁的款,而且喜欢在车间到处指挥,指着员工没头没脸的恐吓:小心点,东西砸烂了叫你赔;搞快点,我罚你款!而且由于车间人流动率太大,老缺人,于是办公室那帮跟单、搞客服的小姑娘就遭殃了,整天被刘某安排到车间打包装。由于组织结构不甚清晰,我想,刘某把自己当总经理了吧。
接下来的事和我有关了,我发现他居然叫品管员去某车间检验东西的,而由于人员不够,有些车间是要生产这块自行控制的。于是在生产会议上,我多次强调我部门暂时只有两个品管员,主要放在来料、喷油和装配这些关键控制点上的,其他车间暂时只能请生产部门自行控制。然而过了几天,我发现我部门小胖子又跑去别的车间检验产品了,问他为什么这样,又是刘某人要求的。我当场就训了他一顿:你到底是生产部的还是品管部的?
这段时间赶货,几天晚上都要赶到11点多,加上周日一直没休息,小胖子顶不住了,请假了。
我的手机加入了内部网络,开始几乎每天收到老总发的关于货期的跟催短信,均以感叹号结尾。在公司赶货如火如荼的几天,我也仿佛习惯了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尽管我前任公司是五天八小时制的。
然而有点郁闷的是品管员一直没招到,内部招聘告示贴出去了,无人问津,最奇怪的莫过于外部招聘也无了无音信。我几次跟催,人事小伙也很无奈,说工资太低了,我说和老总争取了,1600至2000之间,晚上加班另计,这个水平在我们这地方算还可以了。
暴风雨来临之前总是很平静的,周三,品质事故发生了,装配车间在拉装螺母时把内螺纹拉掉了,不良比例近30%,品管也没检查出,柜子送到客户那安装不上。老总说:预计损失8000元以上,罚款吧,从品管、车间主管、组长到操作责任人,每人100块,通告全厂。我侥幸逃过一劫,把管装配的品管叫过来询问,说太忙没很多时间巡检,本想教训几句的,但忍住了。我说开个品质会议吧,人到齐了,我起了个头,描述了下问题,请生产部门分析原因和采取措施,分析的是新员工操作问题,我说对新员工要培训上岗,“现在赶货,哪来那么多时间?” 我们还在争论,老总进来了,开始了长达两个小时的训话,主管们都耷着头,训话具体内容我已经记不清了,到最后我也听不到他在讲什么了。
第二天,我正忙着写装配车间的品质管制规范,被老总请进了办公室:你老坐着干啥呢?也不去车间走走,品管员要教你知道不?先把手头的东西放放,要多去车间!
我解释:我想先把标准做起来,没有标准他们难以开展工作,而且我现在每天都会有大概3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在车间。而且我们马上要推体系,按照计划我正在做二、三级文件清单表,准备明天召集各部门开个会,给大家培训下文件编写要求和分下工。还有我建议我们到时候找家好点的认证公司,这样对我们的提升会有比较大的帮助。
“先放一放,体系我们至少几个月,半年之后再搞,至于认证公司,到时候再说”
“……”
周五,某客户来验货了,是位小眼镜先生,来了之后把我们的产品说得一无是处:表面太脏了,结构不符合要求,安全性也不行:人家小姑娘都细皮嫩肉的,你们这东西角这么尖不怕刮手啊!你们要站在客户的立场想一想,这样的东西卖给你你要吗?
我和老板跟在身后,第一次,感觉自己像“孙子”,等小眼镜发泄完了,老板把我和装配主管及生产经理叫到了办公室,首先强调了客户的要求,我们的产品问题点;然后问我有没有信心亲自把这批货跟半个月,我只能拍胸脯说:没问题。并且加了句:不过车间的环境也要改变下,木工和装配车间没隔开,那边的灰那么大,一下子就飘过来了,这个问题不解决,卫生很难搞好。
老总狠狠地瞪了我一眼:那你还不去解决?
刹那,我明白了,我做了回孱头!
晚上,老总请我喝茶了,并且说今天他说话口气重了,叫我别介意,还有,关键是要我强势起来。或许茶喝多了,晚上一直睡不着,在床上,我一直沉思:领导无依,朝令夕改,下属无力,旁有顽石,我的工作该如何开展下去呢?
周六,平静了一天,周日,我休息了,或许从那刻起,心累了。
四、第三周
我依然在做我的检验标准,我依然每天去车间巡视、学习,只是体系这块的计划搁置了,其实很想去找老总谈谈的,但总未付诸于行动,忽然发现自己开始变得优柔寡断了。
我依然参加生产例会,我的手机依然几乎每天都会收到老总关于加紧生产、注意品质的信息。
人事部开始给我招人过来了,一个是看简历在某外资企业做过短期品质工程师的小伙,21岁,人事小伙对我说他愿意来面试主要是听说我们这在搞体系,想来学东西的。我问他:那你觉得这样的人合适吗? 他楞了,说:你先和他谈谈吧。几分钟,我把应聘小伙打发走了,不是他能力不行,是我这庙菩萨不灵满足不了人家所求。
第二个,是位年近四十的大姐,打扮时尚,风韵犹存,从简历上看是先在某企业做了7年QC,最近是在某酒店干了段时间。问检验什么产品?塑胶,检验项目?外观看看行不行;检验依据? 样板;一般常用什么检验工具?那个叫什么尺……
“我们这很辛苦的,每天加班到十点,周日也上班”
“没关系”
“我们这工资很低的,假如你现在刚来我只能给你1300元一个月”
“可以”
“……,这样吧,我看您来趟不容易,我们这边呢,先评估一下,最迟在三个工作日内回复您”
把简历给人事小伙,他问:怎么样?
我沉默。
窗外,是来往穿梭的车流,车间里,是一副忙碌的景象:在这闷热,狭小,灰尘飞扬的空间里,员工们挥汗如雨地舞动着手中的风批,钉枪,和他们忙碌的身影交织成一副凄美的画卷。他们年纪大都很小,大都来自湖北、江西的农村,很多人只是初中刚刚毕业。在这里,他们一个月除了一天错蜂用电,其他日期都在上班,而且除了周日和发工资的那天晚上,他们每天至少加班到十点,甚至很多时候到凌晨一两点。他们用汗水,用青春,换来的不过是每月30日发到手里薄薄的工资!在中国,到底还有多少这样的企业呢?
这几天忙着出货,手机里老总一天发好几条催生产进度的信息。我在生产车间的时间开始多了起来。周四,我正走到车间门口时,大姐品管急匆匆的跑过来,说她贴的不合格标签让生产经理给撕了,我问为什么?她说他认为她说的这些问题都是小问题,现在急着出货,不管那么多了,而且她还一直抱怨说刘某一直以来都是喜欢在车间大喊大叫,整个公司的品质就是他的标准。我顿时火起,看到刘某人正在指挥员工组装产品,就跑过去说:刘经理,你为什么把我们品管员贴的不合格标签撕掉?品质标准到底是你生产说了算还是品管说了算!
“现在赶货,这些小问题就算了,客户验货时候我们选几台好的给他们验就行了,我在这里做了5年了,什么样的东西不行我很清楚!”
接下来是激烈的争吵,我知道争执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马上去找老总,老总把刘某人叫到了办公室,打圆场说:做我们这个行业本来要求就不是很高,这样吧,你们再去看一下,能放就放了,实在不行的还是要返工的,不过这批货确实很紧,要抓紧时间出货。
就这样,这批货在半推半就的情况下出去了。
经历了这些天,我知道在这个以货期为一切的公司,品质只是一个出了问题时的替罪羊,推行ISO9001体系也只不过是给这个伟大的体系抹黑而已。我想是该和老总谈了,简单写了辞职报告,后面附上内容大都是我看到的我所理解的该企业的一些弊端,总共有二十几条,想想尽管我要离开了,但我还是希望公司能够越来越好。
老总淡淡地问:怎么没信心了吗?
“不好意思,我想我不怎么适合这里吧!”
没有过多的挽留,老总最后说:希望你以后能常回来坐坐,指导一下。这句是诚恳的。
收拾行李走的时候,遇见刘某人,他那时常见我阴沉着的脸终于阳光灿烂了—是得意的嘲笑。他曾不可一世的叫嚣说:整个公司对着他大声说话的人,我是第一个。
现在,他赢了。
可输的又会是谁呢?我已经不管三七二十一了。
五、后记
从该公司离开后,回了趟家陪父母一段时间,现在又面对着一份很有挑战性的工作。想起这段经历,遂作小记。总结下其实自己也有诸多需改进之处。
首先,对企业的形势分析不够,贸然急进,以致于急于求成,终以失败退场。
其次,对人际关系和上级的秉性了解处理不够,“做事先做人”也有一定的道理。
再者,处理问题的方法有待改善,为人圆滑也是处世的一种方法。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79 个回复
chlchl (威望:5) (广东 广州) 电子制造 经理
赞同来自: Q后进生 、江上明月照江河_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