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 现场使用的疑问
使用场景:PCB(线路板)印刷后,用AOI(测量仪器)测量锡膏的高度(理想状态是各点的锡膏高度一致),用SPC对该制程进行控制。
现在做法:每2小时取印刷后的PCB 5块进行测试,每块板取5个测试点(即:PCB板的四个边+一个中心位置)。一共取25块板(即:每10个小时完成一张SPC)
如下:
样本1 样本2 样本3 样本4 样本5 ………… 样本25
位置1
位置2
位置3
位置4
位置5
Xbar
R
问题1:我认为这么做SPC取样不合理,样本1至5的组间误差超小,依次作为组间误差不能反映实际过程的波动情况,而样本5跟样本6之间才能表示实际的组间误差(因为是隔2小时取的)。我的想法是:每1小时测5块板,每块板只要一个值(5个点的平均值),连续测5块算一个子组(保证子组间误差最小),共收集25组形成SPC(即:25小时完成一张SPC)。
请问公司现有的作法是否合理??为什么??我的想法是否合理??为什么??
问题2:目前按公司的方法,SPC已经异常了,连续8点在CL一侧靠近UCL了,那现在应如何去查找原因呢???总不能乱尝试去找原因吧??
现在做法:每2小时取印刷后的PCB 5块进行测试,每块板取5个测试点(即:PCB板的四个边+一个中心位置)。一共取25块板(即:每10个小时完成一张SPC)
如下:
样本1 样本2 样本3 样本4 样本5 ………… 样本25
位置1
位置2
位置3
位置4
位置5
Xbar
R
问题1:我认为这么做SPC取样不合理,样本1至5的组间误差超小,依次作为组间误差不能反映实际过程的波动情况,而样本5跟样本6之间才能表示实际的组间误差(因为是隔2小时取的)。我的想法是:每1小时测5块板,每块板只要一个值(5个点的平均值),连续测5块算一个子组(保证子组间误差最小),共收集25组形成SPC(即:25小时完成一张SPC)。
请问公司现有的作法是否合理??为什么??我的想法是否合理??为什么??
问题2:目前按公司的方法,SPC已经异常了,连续8点在CL一侧靠近UCL了,那现在应如何去查找原因呢???总不能乱尝试去找原因吧??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9 个回复
maasan1987 (威望:3) (天津 天津)
赞同来自:
还有就是不知道你控制的是什么,因为你说理想的是高度一致?
只需要每张板各自的高度相同就可以呢?还是不同板的高度也要一至?
如果是要求单个板一致,可能用R或者S做控制图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