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 请开启后刷新浏览器获得更好的体验!
输入关键字进行搜索
搜索: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香川群子 (威望:18) -
赞同来自: 一袋金坷垃
121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或注册
121 个回复
香川群子 (威望:18) -
赞同来自: 一袋金坷垃
反之,只规定了形式,没有实际的品质关联意识,则谁来做都不能保证质量改善。
++++++++++++++++
在手工作坊生产时代,
匠人师傅一人身兼:开发设计、采购、生产、检验、销售、财务、CEO。
这时候,没有人会提首件该谁来做的问题。
自动化规模分工以后,
员工各司其职,但是带来一个弱项:
每个人只想着完成自己的主要目标,而忽略了整体。
比如,开发只想得到订单,设计只考虑自己的经验习惯,忽略实际操作性,
采购只想货比三家……生产只求超额完成产量,
检验只求不出差错(按图纸标准检验)……
因此,当实际制造过程中出现接近界限,或存在部分难以克服的缺点时,
生产往往忽略问题而强行生产,以期待按计划完成产量,
而品检相对来说,会比较专注于是否符合标准而不考虑实际问题……
所以,作为管理人员,我们期待的是:
生产能够做好首件,在发现问题或仅仅是不良倾向时,
能够主动调整设备及生产条件,以保证优质高效生产。
而品检需要做到:
发现质量问题时,能够较为准确地判断问题的严重性,
并主导提供解决方案:
发现是部品材料问题时,更换问题批次或不良全检,
发现是设备或工夹具问题时,停产维修或更新,
发现是设计问题时,提出问题并修改设计。
然而,实际情况是,大多数工厂,
品质都没有做到发现问题时应有的对应(主要是能力或权限不够)
因此,往往品检提出问题,但是生产照旧……
以此状态推论,我认为:
一般目前大多数工厂的做法及效果如下:
操作工人做首件,当然就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和做生产线能力范围内的调整。
要求:操作工经过足够的培训,也有相当的生产调试技能。
缺点-1:当员工培训及能力不足时,容易产生稀里糊涂生产,甚至出现低级错误,造成批次不良。
缺点-2:客户的品质要求不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往往是产线技能经验作为主要判断依据了。
品检做首件:能够较为仔细和认真地核对产品规格和标准,发现问题缺陷。
要求:品检不仅会检验,也能弄懂和理解现场产线的制造过程和品质因果关联。
缺点-1:部分品检人员较为死板和固执,由于不了解现场实际情形而过于严格,
但是由于最终上级为满足交货期或降低成本的目的,最后还是会特批生产,
所以会被生产人员认为是麻烦的主。
缺点-2:由于品检人员自己的能力或级别不够,无法对发现的问题采取足够的对策,
最后首件检验流于形式。
因此,我个人认为,首件还是应该以操作工人自己做,品检抽查或复检比较好。
而品检应该善于抓住问题重点,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如果要提出问题,就一定要追出一个合理的改善结果来。
最后强调,员工教育和培训,才是真正的重点。
员工责任是通过企业文化赋予的,而不是靠规定和罚款能够做好的。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