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饮料及烟草加工制造业审核指导书
一、目的:指导审核人员有效地对食品饮料烟草加工制造业组织的体系(按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审核。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食品饮料烟草加工制造业作参考。
三、相关的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1. 执行地方职业安全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11-1
4. 《工厂安全卫生规程》
5. 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
6. 劳动部关于颁发《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
7. 卫生部、国家建委、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国家劳动总局关于颁发《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8. 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
9. 进口商品安全质量许可申请代理机构管理办法
10. 进口食品国外生产企业注册管理规定(2002年3月14日)
11. 粮油工业企业及粮油机械制造企业防火规则
12. 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管理办法 【实施日期】1990.11.26
13. 《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2002年7月1日
14. 《保健食品管理办法》1996-6-1
15. 《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要求》
16. 〈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登记管理规定〉2002-5-20
17. 〈供港澳蔬菜检验检疫管理办法〉2002-7-1
食品卫生监督程序 (1997年3月15日卫生部令第50号发布)
食品卫生行政处罚办法(1997年3月15日卫生部令49号发布)
卫生部关于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通知卫法监发107号
烟草行业安全管理暂行条例
烟草行业消防安全管理规定1990年3月2日国务院令第51号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1995年10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9号公布
盐业管理条例
18. 卫生部、劳动人事部、财政部、全国总工会关于修订颁发《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者处理办法的规定》
19. 劳动部颁发《关于生产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卫生监督的暂行规定》
20.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
21. 《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防疫法》 《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
23.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
24. 《有毒作业危害分级监察规定》 《劳动保护用品管理规定》
25.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
26. 《电气安全管理规程》
27. 《蒸汽锅炉安全监察规程》
28. 《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29. 《建设项目(工程)竣工验收办法》
30.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31. 粉尘危害分级监察规定劳安字(1991)2号
四、贯彻法律、法规的途径:
1. 查阅上述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是否有清单。识别、索取及更新有无程序文件。
2. 查阅、询问上述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遵守的符合性、执行情况。
五、简要工艺流程图(以面粉加工为例)
机械伤害 粉尘 机械伤害
粉尘 噪声 机械伤害 机械伤害 粉尘 粉尘 噪声 粉尘 电伤害 机械伤害
噪声 电伤害 机械伤害
六、相关主要危险源:
机械伤害:初清、清理、研磨、筛选、进粉仓项目中使用的各种机械设备,易造成机械伤害。
粉尘;初清、清理、研磨、筛选、进粉仓项目中易产生面粉粉尘。
电伤害:研磨、筛选、进粉仓项目中需使用各种电器设备,易造成电危害。
噪声:清理、研磨、进粉仓项目中使用研磨机等机械设备,产生机械噪声,另外,面粉厂的空压机、气动阀等也是主要的噪声源。
七、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方法:
1. 询问、交谈
2. 现场观察
3. 查阅有关记录
4. 获取外部信息
5. 工作任务分析
6. 安全检查表
7. 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
8.事件树分析
9. 故障树分析
以上几种危险源辨识与分析方法都有各自特点,也有各自的局限性,在辨识危险源的过程中,往往不能只使用一种方法,而是综合运用上述各方法。
八、危险源监测:应由具有法定资格的监测机构进行定期监测并出具监测报告。
九、控制措施:
1、机械伤害:
(1)设置安全防护装置:用屏护方法使人体与生产中危险部分相隔离,如操作时可能接触到的机器设备运转部分,加工材料的碎屑可能飞出的地方,机器设备上容易被触及的导电部分、高温部分和辐射热地带以及厂院和工作场所可能使工人坠落、跌伤的地方等。
(2)设置保险装置:能自动消除生产中由于整个设备或个别部件发生事故和损坏,以至引起人身事故危险的装置。
(3)设置信号装置:应用信号警告工人预防危险。
(4)设置危险牌示和识别标志:使工人及时受到提醒,防止事故、危害的发生。
2、电气伤害:
(1)安全认证:电气设备必须具有国家指定机构的安全认证标志。
(2)备用电源:停电能造成重大危险后果的场所,必须按规定配备自动切换的双路供电电源或备用发电机组、保安电源。
(3)防触电
①接零、接地保护系统;②漏电保护;③绝缘;④电气隔离;⑤安全电压;⑥屏护和安全距离;⑦连锁保护。
(4)电气防火防爆
①消除电气引燃源;装设能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或自动切断电源的漏电保护器;根据燃、爆介质类、级、组和火灾爆炸危险场所的类、级、范围配置相应防爆等级的电气设备;隔离;连锁保护装置;防静电措施;其他对策。
②安全距离:采用消防规范规定的防火间距。
③通风。
④电气建筑物、电气灭火、消防电源、消防报警和控制等对策由消防行政部门按消防规范要求提出。
3、粉尘:
(1)选用不产生或少产生粉尘的工艺,采用无危害或危害性较小的物料。
(2)限制、抑制扬尘和粉尘扩散
(3)加强通风
(4)操作人员佩戴防尘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5)采取防尘教育、定期检测、加强防尘设施维护检修、定期体检和检查等管理措施。
4、噪声:
(1)减少冲击性工艺和高压气体排空的工艺。
(2)选用低噪声设备。
(3)采用操作机械化和运行自动化的设备工艺,实现远距离的监视操作。
(4)采用隔声、消声、吸声和隔振降噪等技术措施。
(5)个人防护:采用个人防护措施和减少接触噪声时间。
5、综合:
(1)机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遵守技术操作规程;加油、清洗(此时,更应注意安全);大修时要严格遵守修理进度及有关规章制度,重视各项安全工作。大修完了以后应进行验收和试车。
(2)工作地点的布置与整洁:符合人机工程学要求;布置合理,使箱、柜、架板的安放符合工人操作的顺序,加工物品所经过的线路最短,避免重复往返;通道畅通,设备及与墙壁、柱子间保持一定距离;随时清除废屑、堆放整齐,修复损坏的地面。
(3)个人防护用品:按危害类型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并有相应严格的管理制度,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应具有安全鉴定证。
十、审核要点:
1. 文件审核
2. 第一阶段(初访)4.2,4.3.1,4.3.2,4.3.3,4.3.4,4.4.1,4.5.1,4.5.4,4.6
3. 第二阶段:全部要素
要素 审核内容
4.2职业安全健康方针 1.文件审核:
﹡查方针的具体内容是否体现了﹠遵守法规﹠持续改进﹠事故预防保护员工职业安全健康的承诺?是否经最高管理者批准?
﹡查方针制定的原则、职责,何时以何种方式进行评审是否作出规定?
2.第一阶段审核
﹡了解方针是如何制定的?员工及其代表是否参与了协商?
﹡验证方针是否与用人单位的职业安全健康风险的性质和规模相适宜?即方针的内容是否与用人单位的危害与风险评价结果相适应;
3.第二阶段审核
﹡了解方针是如何传达贯彻的?员工是否理解,公众是否获取;
﹡进一步验证方针是否符合企业的性质、规模,适宜性的评审结果;
4.3.1 危害辩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1.文件审核:
﹡查是否建立了程序:﹠是否描述了危害识别方法,是否强调了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三种状态:正常:生产运行的常规活动;异常:设备投入运行前的试机,运行后停机、检修等非常规的活动;紧急:火灾、爆炸事故;
七个方面: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放射能、生物因素、人机工程因素。
﹠是否规定了评价方法,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界定了风险级别?
如:A类:不可容许风险;B类:重大风险;C类:中度风险;D类:可容许风险;E类:可忽略风险:﹡是否规定了对什么样的风险采取什么控制措施?
如:A类:制定目标及管理方案;
B类:制定并实施运行控制程序;
A、B、C类均应通过员工培训、绩效测量和监测来控制;
﹠是否规定了何种情况要更新危害信息;
﹠是否形成了辨识、评价的输出信息:危害辨识清单、风险评价重大风险清单;
2.第一阶段审核:
﹡在主管部门查相关记录:危害辨识清单/重大风险清单,验证识别过程是否符合程序规定,抽取一定的危害辨识、评价资料验证其合理性。
﹡现场巡视,简单验证危害辨识是否有遗漏,评价是否合理;
3.第二阶段审核:
﹡通过用人单位全部场所的审核,重点验证危害辨识是否有遗漏?风险评价是否合理?
﹡现场是否及时更新危害。
4.3.2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1.文件审核
﹡查是否建立了程序是否明确了获取的渠道?是否规定了识别适用法规的职责及要求,是否规定及时更新?是否规定如何传达给相关方?
2.第一阶段审核
﹡在主管部门查法律法规要求清单,验证是否完整、全面,适用性判断是否准确?
﹡现场巡视验证适用性法规是否充分?
﹡查用人单位守法的证明文件,要看原件(近两年来有无安全事故;国家监查有无违章行为;安全卫生监测报告);
3.第二阶段审核
﹡通过对用人单位全部现场的审核,进一步验证法律法规的适用性、充分性?
﹡进一步验证法律法规的传达、落实情况?
﹡查法律、法规要求的更新及传达?
4.3.3 目标 1.文件审核
﹡是否制定了目标的职责、基本原则、方法及评审的时间、形式、方法?,﹡是否制定了文件化的目标,且符合方针、法律法规、风险、相关方要求、持续改进;
重点:职业安全健康防护措施;
2.第一阶段审核
﹡建立目标是否按规定进行?相关职能和层次是否分解?
﹡现场巡视并结合方针及危害辨识情况,验证目标的合理性?
3.第二阶段审核
﹡查目标完成情况,监测记录,风险控制绩效/安全健康绩效
﹡查目标的评审结果,持续改进的要求?
4.3.4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 1. 文件审核
﹡是否规定了制定管理方案的职责、基本原则、方法及评审时间、形式、方法、修订的要求?
2.第一阶段审核
﹡查管理方案,验证方案是否合理(是否针对方针、目标;是否有可操作性,可检查)是否规定了职责、方法、资源和完成时间?
3.第二阶段审核
﹡查方案的完成情况?实施进度和效果通过现场观察和监测记录予以确认?
﹡查方案的评审和修订情况
(注:4.3.3与4.3.4两个条款可以一起审核)。
4.4.1 机构和职责 1. 文件审核
﹡是否明确了用人单位的最高管理者是职业安全健康的最终责任者及其领导职责?
﹡是否明确了管理者代表及其职责和权限;
﹡是否明确了从事管理、执行和验证的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2.第一阶段审核
﹡了解部门及职责设定的是否合理?
3.第二阶段审核
﹡职责的传达是否到位?履行职责的资源保障(人力、专项技能、财力、时间);
﹡通过对用人单位的全面审核,进一步验证职责的合理性?
4.4.2 培训、意识和能力 1.文件审核
﹡是否建立了程序文件?是否明确了如何识别培训的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培训效果如何检验?特别是关键岗位的人员培训资格鉴定(含国家规定的特殊工种)?
2.第一阶段不审
3.第二阶段审核
﹡查培训需求识别是否合理?培训计划制定是否合理?
﹡查培训计划实施的相关记录,验证完成情况?
﹡查法规明示的人员资格证书?
﹡现场询问、观察其活动验证培训效果?
﹡培训计划的评审、修订?
4.4.3 协商与交流 1.文件审核
﹡是否建立了程序文件,明确各类信息接收、传递的方式、途径?各种信息形成记录、处理、反馈的要求?
2.第一阶段不审 。
3.第二阶段审核
﹡结合4.3.1,4.2,4.3.4等条款的审核,了解员工参与情况?
﹡抽查信息接收、处理记录,验证是否准确的传达、处置、反馈,并形成闭环?
﹡了解员工的抱怨情况?
4.4.4 文件化 1.文件审核
﹡是否规定了文件结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描述?全面审核其对于标准的符合性?
2. 第一阶段审核:通过现场审核,验证文件的充分性、适宜性、有效性;
3. 第二阶段审核:通过现场审核,验证文件的充分性、适宜性、有效性;
4.4.5 文件和资料控制 1.文件审核:
﹡是否建立了程序文件,并规定了文件的审批、发行、修订、作废、回收的控制要求?是否界定了何时进行评审?是否界定了作废文件的标识?
2. 第一阶段不审;
3. 第二阶段审核:
﹡查关键岗位是否持有有效文件?
﹡查文件评审的情况?
﹡查作废文件处置?
4.4.6 运行控制 1.文件审核:
﹡查建立的运行控制程序(若干)是否充分,是否考虑了下述情况:
﹠没有程序可能偏离方针、目标,均要建立控制程序;;
﹠已辨识重大危险及不可接受风险,均要建立控制程序;
﹠消除或降低风险的需求,均要建立控制程序;
﹡建立的控制程序是否明确了运行标准及控制要求;
2.第一阶段不审;
3.第二阶段审核
﹡查运行控制程序有无遗漏?(结合4.3.1的现场审核);
﹡查程序的执行情况?现场观察程序进行的效果?
﹡查向供方、承包方将有关程序通报情况?(在主控部门查)
4.4.7 应急预案与响应 1.文件审核
是否建立了程序,程序中是否界定了潜在的事件或紧急情况,是否分别做出了预防对策,及一旦发生的补救手段,是否规定了对发生事件进行总结、分析、评价对策的实际效果?是否明确了针对哪类危害、风险以何种方式进行试验及试验的时间?
2.第一阶段不审
3.第二阶段审核
﹡通过现场审核查有无潜在事故遗漏应急预案?
﹡查应急程序的执行情况?是否经过验证?如:火灾应急预案,是否规定了报警,负责人指挥灭火、人员疏散……等演习结果?
﹡现场查应急设施是否齐全,数量是否充分?是否有效?
4.5.1 绩效测量和监测 1.文件审核:
﹡是否建立了程序文件?是否明确了定性和定量测量的内容,主动测量和被动测量的内容?如:运行程序实施的例行检查;目标、管理方案的实现情况检查;法律法规符合性检查;事故、事件、不符合的检查与调查等内容如何实施?检查方法?
﹡程序文件是否对监测设备提出了控制要求?
2.第一阶段审核
查法律法规符合性监测评价是否按程序要求实施?从监测报告简单判断是否守法;
3.第二阶段审核
﹡查运行程序实施日常监控记录?安全检查记录?
﹡查目标、管理方案实现情况检查记录?
﹡查地方政府或上级主管对用人单位的检查评价记录;
﹡查法律法规符合性评审记录?
﹡查监测设备台帐及校准记录?
﹡查是否有事故、未遂事件、职业病等调查报告?
4.5.2 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 1.文件审核
﹡是否建立了程序,是否规定了对事故、事件调查分析的原则,采取纠正/预防措施的职责、权限?
﹡程序是否规定了对相关方投诉应采取纠正措施?
2.第一阶段不审
3.第二阶段审核
﹡通过查测量和监测反映出的不符合(含事故、事件),追踪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并现场验证其实施效果?
﹡了解针对改善员工的职业安全健康绩效,采取的预防措施及效果?
﹡查针对纠正/预防措施引起的文件更改情况?
﹡若有事故发生,查事故调查报告?处理报告?
4.5.3 记录和记录管理 1.文件审核
查是否建立了程序,规定了哪些记录及标识、保存等控制要求;
2.第一阶段不审
3.第二阶段审核
﹡抽查记录清单,验证其标识、保存期限等是否明确?
﹡抽查一部分记录,验证填写完整性,可追溯性?
4.5.4 审核 1.文件审核
是否建立了程序,是否明确了审核计划的制定、人员要求、实施审核等控制要求;
2.第一阶段审核
查内审的有效性(计划是否覆盖体系,不符合采取的纠正措施);
3.第二阶段审核
在各部门核实内审的情况,验证纠正措施实施效果?
4.6 管理评审 1.文件审核
是否规定了由最高管理者主持,由哪些人参加的评审时间间隔、方式?是否明确对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进行评审?
2.第一阶段审核:
了解管理评审的资料是否充分,决议内容?
3.第二阶段审核:
查管理评审决议传达、执行情况?持续改进?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食品饮料烟草加工制造业作参考。
三、相关的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1. 执行地方职业安全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11-1
4. 《工厂安全卫生规程》
5. 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
6. 劳动部关于颁发《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
7. 卫生部、国家建委、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国家劳动总局关于颁发《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8. 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
9. 进口商品安全质量许可申请代理机构管理办法
10. 进口食品国外生产企业注册管理规定(2002年3月14日)
11. 粮油工业企业及粮油机械制造企业防火规则
12. 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管理办法 【实施日期】1990.11.26
13. 《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2002年7月1日
14. 《保健食品管理办法》1996-6-1
15. 《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要求》
16. 〈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登记管理规定〉2002-5-20
17. 〈供港澳蔬菜检验检疫管理办法〉2002-7-1
食品卫生监督程序 (1997年3月15日卫生部令第50号发布)
食品卫生行政处罚办法(1997年3月15日卫生部令49号发布)
卫生部关于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通知卫法监发107号
烟草行业安全管理暂行条例
烟草行业消防安全管理规定1990年3月2日国务院令第51号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1995年10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9号公布
盐业管理条例
18. 卫生部、劳动人事部、财政部、全国总工会关于修订颁发《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者处理办法的规定》
19. 劳动部颁发《关于生产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卫生监督的暂行规定》
20.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
21. 《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防疫法》 《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
23.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
24. 《有毒作业危害分级监察规定》 《劳动保护用品管理规定》
25.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
26. 《电气安全管理规程》
27. 《蒸汽锅炉安全监察规程》
28. 《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29. 《建设项目(工程)竣工验收办法》
30.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31. 粉尘危害分级监察规定劳安字(1991)2号
四、贯彻法律、法规的途径:
1. 查阅上述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是否有清单。识别、索取及更新有无程序文件。
2. 查阅、询问上述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遵守的符合性、执行情况。
五、简要工艺流程图(以面粉加工为例)
机械伤害 粉尘 机械伤害
粉尘 噪声 机械伤害 机械伤害 粉尘 粉尘 噪声 粉尘 电伤害 机械伤害
噪声 电伤害 机械伤害
六、相关主要危险源:
机械伤害:初清、清理、研磨、筛选、进粉仓项目中使用的各种机械设备,易造成机械伤害。
粉尘;初清、清理、研磨、筛选、进粉仓项目中易产生面粉粉尘。
电伤害:研磨、筛选、进粉仓项目中需使用各种电器设备,易造成电危害。
噪声:清理、研磨、进粉仓项目中使用研磨机等机械设备,产生机械噪声,另外,面粉厂的空压机、气动阀等也是主要的噪声源。
七、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方法:
1. 询问、交谈
2. 现场观察
3. 查阅有关记录
4. 获取外部信息
5. 工作任务分析
6. 安全检查表
7. 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
8.事件树分析
9. 故障树分析
以上几种危险源辨识与分析方法都有各自特点,也有各自的局限性,在辨识危险源的过程中,往往不能只使用一种方法,而是综合运用上述各方法。
八、危险源监测:应由具有法定资格的监测机构进行定期监测并出具监测报告。
九、控制措施:
1、机械伤害:
(1)设置安全防护装置:用屏护方法使人体与生产中危险部分相隔离,如操作时可能接触到的机器设备运转部分,加工材料的碎屑可能飞出的地方,机器设备上容易被触及的导电部分、高温部分和辐射热地带以及厂院和工作场所可能使工人坠落、跌伤的地方等。
(2)设置保险装置:能自动消除生产中由于整个设备或个别部件发生事故和损坏,以至引起人身事故危险的装置。
(3)设置信号装置:应用信号警告工人预防危险。
(4)设置危险牌示和识别标志:使工人及时受到提醒,防止事故、危害的发生。
2、电气伤害:
(1)安全认证:电气设备必须具有国家指定机构的安全认证标志。
(2)备用电源:停电能造成重大危险后果的场所,必须按规定配备自动切换的双路供电电源或备用发电机组、保安电源。
(3)防触电
①接零、接地保护系统;②漏电保护;③绝缘;④电气隔离;⑤安全电压;⑥屏护和安全距离;⑦连锁保护。
(4)电气防火防爆
①消除电气引燃源;装设能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或自动切断电源的漏电保护器;根据燃、爆介质类、级、组和火灾爆炸危险场所的类、级、范围配置相应防爆等级的电气设备;隔离;连锁保护装置;防静电措施;其他对策。
②安全距离:采用消防规范规定的防火间距。
③通风。
④电气建筑物、电气灭火、消防电源、消防报警和控制等对策由消防行政部门按消防规范要求提出。
3、粉尘:
(1)选用不产生或少产生粉尘的工艺,采用无危害或危害性较小的物料。
(2)限制、抑制扬尘和粉尘扩散
(3)加强通风
(4)操作人员佩戴防尘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5)采取防尘教育、定期检测、加强防尘设施维护检修、定期体检和检查等管理措施。
4、噪声:
(1)减少冲击性工艺和高压气体排空的工艺。
(2)选用低噪声设备。
(3)采用操作机械化和运行自动化的设备工艺,实现远距离的监视操作。
(4)采用隔声、消声、吸声和隔振降噪等技术措施。
(5)个人防护:采用个人防护措施和减少接触噪声时间。
5、综合:
(1)机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遵守技术操作规程;加油、清洗(此时,更应注意安全);大修时要严格遵守修理进度及有关规章制度,重视各项安全工作。大修完了以后应进行验收和试车。
(2)工作地点的布置与整洁:符合人机工程学要求;布置合理,使箱、柜、架板的安放符合工人操作的顺序,加工物品所经过的线路最短,避免重复往返;通道畅通,设备及与墙壁、柱子间保持一定距离;随时清除废屑、堆放整齐,修复损坏的地面。
(3)个人防护用品:按危害类型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并有相应严格的管理制度,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应具有安全鉴定证。
十、审核要点:
1. 文件审核
2. 第一阶段(初访)4.2,4.3.1,4.3.2,4.3.3,4.3.4,4.4.1,4.5.1,4.5.4,4.6
3. 第二阶段:全部要素
要素 审核内容
4.2职业安全健康方针 1.文件审核:
﹡查方针的具体内容是否体现了﹠遵守法规﹠持续改进﹠事故预防保护员工职业安全健康的承诺?是否经最高管理者批准?
﹡查方针制定的原则、职责,何时以何种方式进行评审是否作出规定?
2.第一阶段审核
﹡了解方针是如何制定的?员工及其代表是否参与了协商?
﹡验证方针是否与用人单位的职业安全健康风险的性质和规模相适宜?即方针的内容是否与用人单位的危害与风险评价结果相适应;
3.第二阶段审核
﹡了解方针是如何传达贯彻的?员工是否理解,公众是否获取;
﹡进一步验证方针是否符合企业的性质、规模,适宜性的评审结果;
4.3.1 危害辩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1.文件审核:
﹡查是否建立了程序:﹠是否描述了危害识别方法,是否强调了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三种状态:正常:生产运行的常规活动;异常:设备投入运行前的试机,运行后停机、检修等非常规的活动;紧急:火灾、爆炸事故;
七个方面: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放射能、生物因素、人机工程因素。
﹠是否规定了评价方法,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界定了风险级别?
如:A类:不可容许风险;B类:重大风险;C类:中度风险;D类:可容许风险;E类:可忽略风险:﹡是否规定了对什么样的风险采取什么控制措施?
如:A类:制定目标及管理方案;
B类:制定并实施运行控制程序;
A、B、C类均应通过员工培训、绩效测量和监测来控制;
﹠是否规定了何种情况要更新危害信息;
﹠是否形成了辨识、评价的输出信息:危害辨识清单、风险评价重大风险清单;
2.第一阶段审核:
﹡在主管部门查相关记录:危害辨识清单/重大风险清单,验证识别过程是否符合程序规定,抽取一定的危害辨识、评价资料验证其合理性。
﹡现场巡视,简单验证危害辨识是否有遗漏,评价是否合理;
3.第二阶段审核:
﹡通过用人单位全部场所的审核,重点验证危害辨识是否有遗漏?风险评价是否合理?
﹡现场是否及时更新危害。
4.3.2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1.文件审核
﹡查是否建立了程序是否明确了获取的渠道?是否规定了识别适用法规的职责及要求,是否规定及时更新?是否规定如何传达给相关方?
2.第一阶段审核
﹡在主管部门查法律法规要求清单,验证是否完整、全面,适用性判断是否准确?
﹡现场巡视验证适用性法规是否充分?
﹡查用人单位守法的证明文件,要看原件(近两年来有无安全事故;国家监查有无违章行为;安全卫生监测报告);
3.第二阶段审核
﹡通过对用人单位全部现场的审核,进一步验证法律法规的适用性、充分性?
﹡进一步验证法律法规的传达、落实情况?
﹡查法律、法规要求的更新及传达?
4.3.3 目标 1.文件审核
﹡是否制定了目标的职责、基本原则、方法及评审的时间、形式、方法?,﹡是否制定了文件化的目标,且符合方针、法律法规、风险、相关方要求、持续改进;
重点:职业安全健康防护措施;
2.第一阶段审核
﹡建立目标是否按规定进行?相关职能和层次是否分解?
﹡现场巡视并结合方针及危害辨识情况,验证目标的合理性?
3.第二阶段审核
﹡查目标完成情况,监测记录,风险控制绩效/安全健康绩效
﹡查目标的评审结果,持续改进的要求?
4.3.4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 1. 文件审核
﹡是否规定了制定管理方案的职责、基本原则、方法及评审时间、形式、方法、修订的要求?
2.第一阶段审核
﹡查管理方案,验证方案是否合理(是否针对方针、目标;是否有可操作性,可检查)是否规定了职责、方法、资源和完成时间?
3.第二阶段审核
﹡查方案的完成情况?实施进度和效果通过现场观察和监测记录予以确认?
﹡查方案的评审和修订情况
(注:4.3.3与4.3.4两个条款可以一起审核)。
4.4.1 机构和职责 1. 文件审核
﹡是否明确了用人单位的最高管理者是职业安全健康的最终责任者及其领导职责?
﹡是否明确了管理者代表及其职责和权限;
﹡是否明确了从事管理、执行和验证的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2.第一阶段审核
﹡了解部门及职责设定的是否合理?
3.第二阶段审核
﹡职责的传达是否到位?履行职责的资源保障(人力、专项技能、财力、时间);
﹡通过对用人单位的全面审核,进一步验证职责的合理性?
4.4.2 培训、意识和能力 1.文件审核
﹡是否建立了程序文件?是否明确了如何识别培训的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培训效果如何检验?特别是关键岗位的人员培训资格鉴定(含国家规定的特殊工种)?
2.第一阶段不审
3.第二阶段审核
﹡查培训需求识别是否合理?培训计划制定是否合理?
﹡查培训计划实施的相关记录,验证完成情况?
﹡查法规明示的人员资格证书?
﹡现场询问、观察其活动验证培训效果?
﹡培训计划的评审、修订?
4.4.3 协商与交流 1.文件审核
﹡是否建立了程序文件,明确各类信息接收、传递的方式、途径?各种信息形成记录、处理、反馈的要求?
2.第一阶段不审 。
3.第二阶段审核
﹡结合4.3.1,4.2,4.3.4等条款的审核,了解员工参与情况?
﹡抽查信息接收、处理记录,验证是否准确的传达、处置、反馈,并形成闭环?
﹡了解员工的抱怨情况?
4.4.4 文件化 1.文件审核
﹡是否规定了文件结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描述?全面审核其对于标准的符合性?
2. 第一阶段审核:通过现场审核,验证文件的充分性、适宜性、有效性;
3. 第二阶段审核:通过现场审核,验证文件的充分性、适宜性、有效性;
4.4.5 文件和资料控制 1.文件审核:
﹡是否建立了程序文件,并规定了文件的审批、发行、修订、作废、回收的控制要求?是否界定了何时进行评审?是否界定了作废文件的标识?
2. 第一阶段不审;
3. 第二阶段审核:
﹡查关键岗位是否持有有效文件?
﹡查文件评审的情况?
﹡查作废文件处置?
4.4.6 运行控制 1.文件审核:
﹡查建立的运行控制程序(若干)是否充分,是否考虑了下述情况:
﹠没有程序可能偏离方针、目标,均要建立控制程序;;
﹠已辨识重大危险及不可接受风险,均要建立控制程序;
﹠消除或降低风险的需求,均要建立控制程序;
﹡建立的控制程序是否明确了运行标准及控制要求;
2.第一阶段不审;
3.第二阶段审核
﹡查运行控制程序有无遗漏?(结合4.3.1的现场审核);
﹡查程序的执行情况?现场观察程序进行的效果?
﹡查向供方、承包方将有关程序通报情况?(在主控部门查)
4.4.7 应急预案与响应 1.文件审核
是否建立了程序,程序中是否界定了潜在的事件或紧急情况,是否分别做出了预防对策,及一旦发生的补救手段,是否规定了对发生事件进行总结、分析、评价对策的实际效果?是否明确了针对哪类危害、风险以何种方式进行试验及试验的时间?
2.第一阶段不审
3.第二阶段审核
﹡通过现场审核查有无潜在事故遗漏应急预案?
﹡查应急程序的执行情况?是否经过验证?如:火灾应急预案,是否规定了报警,负责人指挥灭火、人员疏散……等演习结果?
﹡现场查应急设施是否齐全,数量是否充分?是否有效?
4.5.1 绩效测量和监测 1.文件审核:
﹡是否建立了程序文件?是否明确了定性和定量测量的内容,主动测量和被动测量的内容?如:运行程序实施的例行检查;目标、管理方案的实现情况检查;法律法规符合性检查;事故、事件、不符合的检查与调查等内容如何实施?检查方法?
﹡程序文件是否对监测设备提出了控制要求?
2.第一阶段审核
查法律法规符合性监测评价是否按程序要求实施?从监测报告简单判断是否守法;
3.第二阶段审核
﹡查运行程序实施日常监控记录?安全检查记录?
﹡查目标、管理方案实现情况检查记录?
﹡查地方政府或上级主管对用人单位的检查评价记录;
﹡查法律法规符合性评审记录?
﹡查监测设备台帐及校准记录?
﹡查是否有事故、未遂事件、职业病等调查报告?
4.5.2 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 1.文件审核
﹡是否建立了程序,是否规定了对事故、事件调查分析的原则,采取纠正/预防措施的职责、权限?
﹡程序是否规定了对相关方投诉应采取纠正措施?
2.第一阶段不审
3.第二阶段审核
﹡通过查测量和监测反映出的不符合(含事故、事件),追踪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并现场验证其实施效果?
﹡了解针对改善员工的职业安全健康绩效,采取的预防措施及效果?
﹡查针对纠正/预防措施引起的文件更改情况?
﹡若有事故发生,查事故调查报告?处理报告?
4.5.3 记录和记录管理 1.文件审核
查是否建立了程序,规定了哪些记录及标识、保存等控制要求;
2.第一阶段不审
3.第二阶段审核
﹡抽查记录清单,验证其标识、保存期限等是否明确?
﹡抽查一部分记录,验证填写完整性,可追溯性?
4.5.4 审核 1.文件审核
是否建立了程序,是否明确了审核计划的制定、人员要求、实施审核等控制要求;
2.第一阶段审核
查内审的有效性(计划是否覆盖体系,不符合采取的纠正措施);
3.第二阶段审核
在各部门核实内审的情况,验证纠正措施实施效果?
4.6 管理评审 1.文件审核
是否规定了由最高管理者主持,由哪些人参加的评审时间间隔、方式?是否明确对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进行评审?
2.第一阶段审核:
了解管理评审的资料是否充分,决议内容?
3.第二阶段审核:
查管理评审决议传达、执行情况?持续改进?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1 个回复
lipingtao_jay00 (威望:5) (广东 东莞) 计算机相关 其它
赞同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