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现场去
到现场去
炎正杰
企业走精益之路,学习丰田生产方式,重要的是培养一批彻底的现场主义者。
要切记“现场是管理层的最好答案。”
现场是所有问题的集散地,每一个问题都是一个金娃娃,按精益思路解决现场问题是企业获取进步的源泉。企业管理是一种实践活动,不在于知道多少,而在于做了多少,最终衡量的标准是绩效,是现金流,因此企业需要的是“做”——正确的做。“到现场去”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
丰田生产方式是一种经营革新,革新就要打破原有的经营管理体系,需要领导者的决心。如何“到现场去”?
领导者的亲历勤为。
企业经营战略方针既定下来,企业内部的大事就是彻底消除浪费。企业内部没有利润中心、只是成本中心,这一点诸多企业家都认同。基于此,就要围绕缩短过程周期时间和流动再造组织管理流程。关键是我们倡导者对现场的看法、思路和设计,这一些是看不到的竞争力,是很难被对手模仿的无形资源,是企业获利能力的源泉。一个领导者所倡导的正是所有跟随者要效仿、执行的,领导者现场的亲历勤为,似教练一样贯彻现场主义精神,必将起到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从现场主义到精益制造到精益管理,需要倡导者一步步躬行,忠实的实践。能够将职能部门安置在现场吗?能够将生产单元重新布局吗?
树立管理者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改善意识
各企业所掌握的管理工具是雷同的,不同的是如何运用这些工具,是管理者的问题意识和改善意识在现场运用程度。发展是“逼”出来的,每位管理者的潜能是激发出来的。不下现场的管理者,企业不需要;下现场不发现问题的管理者不需要;发现问题不主动解决问题的管理者,企业也同样不需要。管理者的问题意识是需要培养的,学会观察,对一个管理者十分重要。观察什么?观察问题!什么是问题,就是现时状态和顾客所要求之间的差距,差距就是问题。每一次下现场管理者手中都要拿一个记事本,随时记录所发现的问题,如果不知道如何发现问题,站在现场某一个位置观察,用有质疑的眼光观察,你就会发现问题。企业的经营管理无时无刻不在面临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人员技能如何、工序间是否有交叉、等待等浪费,现场问题很多。看出问题,查到问题,不能让问题停留在记事本上、停留在文件上,要解决、要改善。问题是持续改善的种子,问题是积极的机会,没有问题就意味着问题已严重的产生。在我们诸多的企业中,不下现场的管理者并不鲜见,或许还处在中高层;下现场不发现问题的管理者那就更多,因为许多的管理者都会认为问题出在别人身上,就像“青春痘长在别人脸上自己不难看”一样,再一个就是管理者的问题意识并没有被激发出来,企业问题意识的氛围尚未形成;发现问题不主动解决问题的管理者局于诸多因素,管理者的主动性往往难以深度迸发。企业就像一潭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必须给企业经常注入活水,让现场活起来,创造鲜活的管理现场,让企业的每一个细胞都具有生命力。改善是企业发展的利器,要鼓励,要引导。所有能够采购到的设备也好以及其他物品也好,并不见得都适合使用,都有改善的空间。每产生一个改进的想法,就要鼓励即刻实践。一旦实践成功可以以改善者的名字命名,使改善者有成就感,使改善者在企业中得到尊重。尊重,比金钱更有效。定期改善召开交流会,促进信息共享、相互启发,让每一位改善者将自己的改善思路传递出去,改善就会在现场无处不在。改善一如禾苗一样,也许短时间不见其增,但真的日有所长,到收获的季节满眼都是金灿灿的果实。改善的效果,以及所迸发出的创造力,只有亲身实践着才能体会。改善重要的是能够培养一批人才,为企业发展储备后劲。
全员参与
不管多么宏伟的战略,最终都要化为现场人员的一举一动。不管TQC、TPM、TPS、6δ也好,都在强调全员参与,但是怎么样运作才能激励全员参与呢?全员参与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不拘一格的思考参与方法,让每一位参与者真正的得到益处,无论是物质的或者精神的。现场问题都是重要而且紧急的问题,都需要管理者及时决策解决,哪怕是签署一张“请假条”也一样会直接影响团队的凝聚力。员工为企业贡献时间和精力,为的是换取工资报酬,当然不能忽略员工的成长需求。基于此,考虑任何问题都要以此为出发点。员工每天在生产线上工作,除了获取工资的基本需求外,也期待着变化。工作有时是很枯燥的,变化总是能够带给大家新奇感的。但是变化一定要让员工感觉到“好处”,每个人都有成长的需要,都期望获得尊重。促进全员参与,就要把所有的管理标准放置到生产现场,不厌其烦的教授方法、监察督导,规划、纠偏、再规划、再纠偏,就是戴明的PDCA循环。PDCA循环中,重要的不是计划、实施,而是检查。人都是有惰性的,只有检查,启发、引导教育性质的检查能使管理目标落到现场一部分。针对计划,必要进行现场诊断。现场诊断需要领导带队,与现场有关的部门联合参与开展,诊断要求员工对所从事的工作讲解,讲出改善的方法、优点、以及对产品的关联度。诊断要日常化。一点一滴的教育,员工参与度、执行力,就会在日积月累中提高。
到现场去,躬行实践,把精益思想化作精益管理,把管理部门移植到现场,一切决策以现场事实数据为基准,鼓励发现问题,创造鲜活的管理现场。
听到过精益—知道精益—学习精益—实践精益—感悟精益—坚持精益—信奉精益,是不同层面的理解,也是不同层面的企业。
理解精益精髓,培养精益人才,到现场去吧!
2010-1-6
炎正杰
企业走精益之路,学习丰田生产方式,重要的是培养一批彻底的现场主义者。
要切记“现场是管理层的最好答案。”
现场是所有问题的集散地,每一个问题都是一个金娃娃,按精益思路解决现场问题是企业获取进步的源泉。企业管理是一种实践活动,不在于知道多少,而在于做了多少,最终衡量的标准是绩效,是现金流,因此企业需要的是“做”——正确的做。“到现场去”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
丰田生产方式是一种经营革新,革新就要打破原有的经营管理体系,需要领导者的决心。如何“到现场去”?
领导者的亲历勤为。
企业经营战略方针既定下来,企业内部的大事就是彻底消除浪费。企业内部没有利润中心、只是成本中心,这一点诸多企业家都认同。基于此,就要围绕缩短过程周期时间和流动再造组织管理流程。关键是我们倡导者对现场的看法、思路和设计,这一些是看不到的竞争力,是很难被对手模仿的无形资源,是企业获利能力的源泉。一个领导者所倡导的正是所有跟随者要效仿、执行的,领导者现场的亲历勤为,似教练一样贯彻现场主义精神,必将起到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从现场主义到精益制造到精益管理,需要倡导者一步步躬行,忠实的实践。能够将职能部门安置在现场吗?能够将生产单元重新布局吗?
树立管理者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改善意识
各企业所掌握的管理工具是雷同的,不同的是如何运用这些工具,是管理者的问题意识和改善意识在现场运用程度。发展是“逼”出来的,每位管理者的潜能是激发出来的。不下现场的管理者,企业不需要;下现场不发现问题的管理者不需要;发现问题不主动解决问题的管理者,企业也同样不需要。管理者的问题意识是需要培养的,学会观察,对一个管理者十分重要。观察什么?观察问题!什么是问题,就是现时状态和顾客所要求之间的差距,差距就是问题。每一次下现场管理者手中都要拿一个记事本,随时记录所发现的问题,如果不知道如何发现问题,站在现场某一个位置观察,用有质疑的眼光观察,你就会发现问题。企业的经营管理无时无刻不在面临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人员技能如何、工序间是否有交叉、等待等浪费,现场问题很多。看出问题,查到问题,不能让问题停留在记事本上、停留在文件上,要解决、要改善。问题是持续改善的种子,问题是积极的机会,没有问题就意味着问题已严重的产生。在我们诸多的企业中,不下现场的管理者并不鲜见,或许还处在中高层;下现场不发现问题的管理者那就更多,因为许多的管理者都会认为问题出在别人身上,就像“青春痘长在别人脸上自己不难看”一样,再一个就是管理者的问题意识并没有被激发出来,企业问题意识的氛围尚未形成;发现问题不主动解决问题的管理者局于诸多因素,管理者的主动性往往难以深度迸发。企业就像一潭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必须给企业经常注入活水,让现场活起来,创造鲜活的管理现场,让企业的每一个细胞都具有生命力。改善是企业发展的利器,要鼓励,要引导。所有能够采购到的设备也好以及其他物品也好,并不见得都适合使用,都有改善的空间。每产生一个改进的想法,就要鼓励即刻实践。一旦实践成功可以以改善者的名字命名,使改善者有成就感,使改善者在企业中得到尊重。尊重,比金钱更有效。定期改善召开交流会,促进信息共享、相互启发,让每一位改善者将自己的改善思路传递出去,改善就会在现场无处不在。改善一如禾苗一样,也许短时间不见其增,但真的日有所长,到收获的季节满眼都是金灿灿的果实。改善的效果,以及所迸发出的创造力,只有亲身实践着才能体会。改善重要的是能够培养一批人才,为企业发展储备后劲。
全员参与
不管多么宏伟的战略,最终都要化为现场人员的一举一动。不管TQC、TPM、TPS、6δ也好,都在强调全员参与,但是怎么样运作才能激励全员参与呢?全员参与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不拘一格的思考参与方法,让每一位参与者真正的得到益处,无论是物质的或者精神的。现场问题都是重要而且紧急的问题,都需要管理者及时决策解决,哪怕是签署一张“请假条”也一样会直接影响团队的凝聚力。员工为企业贡献时间和精力,为的是换取工资报酬,当然不能忽略员工的成长需求。基于此,考虑任何问题都要以此为出发点。员工每天在生产线上工作,除了获取工资的基本需求外,也期待着变化。工作有时是很枯燥的,变化总是能够带给大家新奇感的。但是变化一定要让员工感觉到“好处”,每个人都有成长的需要,都期望获得尊重。促进全员参与,就要把所有的管理标准放置到生产现场,不厌其烦的教授方法、监察督导,规划、纠偏、再规划、再纠偏,就是戴明的PDCA循环。PDCA循环中,重要的不是计划、实施,而是检查。人都是有惰性的,只有检查,启发、引导教育性质的检查能使管理目标落到现场一部分。针对计划,必要进行现场诊断。现场诊断需要领导带队,与现场有关的部门联合参与开展,诊断要求员工对所从事的工作讲解,讲出改善的方法、优点、以及对产品的关联度。诊断要日常化。一点一滴的教育,员工参与度、执行力,就会在日积月累中提高。
到现场去,躬行实践,把精益思想化作精益管理,把管理部门移植到现场,一切决策以现场事实数据为基准,鼓励发现问题,创造鲜活的管理现场。
听到过精益—知道精益—学习精益—实践精益—感悟精益—坚持精益—信奉精益,是不同层面的理解,也是不同层面的企业。
理解精益精髓,培养精益人才,到现场去吧!
2010-1-6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11 个回复
shenmoli (威望:4) (北京 朝阳区) 汽车制造相关 工程师
赞同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