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生存守则之说话技巧
许多人在离开原单位时心里都有很多感慨,与同事、老板相处的感受,对工作的各种看法……
这些话说还是不说?说和不说分别有什么好处、坏处?应该怎么说?什么应该说?什么不该说?
在职场中,有时候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们应该掌握一些职场说话的技巧。
有个故事讲,在酒足饭饱后,国王问大臣:你们说,世界上什么最难?大臣回答:“世界上说话最难。”大臣没有说出来的隐含的意思是:说话最难,尤其是和国王说话最难。在一次培训中,我也问在场的学员:“你们认为自己很会说话的,请举手。”35个培训学员中只有2-3个人举了手,还是犹犹豫豫的。是呀,凡是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都知道,说话容易,但是要把话说到位,非常困难。有的管理者讲:我招聘人的时候,看他能力的高低,就看他说话的水平的高低。说话多么重要!到底要怎么样才能说好话呢?这里有几个技巧和大家分享。
1、说话的时机: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成事不说就是公司或领导已经决定的事情就不要评价,不要给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无论你认为这些建议和想法对公司有多大的好处都要坚持不说的原则。但是在公司决定以前一定要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这是你的职责,决定事情是公司领导的事,我们要认识清楚自己的职位和存在价值,不要给出超越职权的建议和想法,否则受到伤害的是你自己和公司。在生活中也是一样,你太太炒菜,四个菜中只有一个好吃,你吃饭的时候会说那三个不好吃,还是说那一个好吃呢?一 定是说那一个好吃,因为你说那三个不好吃也没有用,再说好不好吃她和你一样清楚,为什么要说呢?工作中,这样的事情也经常有,总部任命了一个分公司经理,你自认为对他比较了解,他一定会把分公司搞垮。这个时候你要说吗?如果你说了,难道就能改变总部的决定吗?如果改变了,总部的权威何在!说了,反而增加了总部对你的看法:这个小子,总是这么窜,就你厉害,我们都是傻瓜,等着瞧,有你好受的。最后受害的是你自己。所以说要在事前,而不是事情已经决定了以后。
遂事不谏是说正在做的事情,也不要去劝谏。如果他是错的,就让他错到底,最后再来总结和检讨。对于企业来讲老板和经理每天都在做很多决策,有资料统计显示,最优秀的决策者也不能保证决策的准确性,正确的决策只占总决策的七成。我们都知道正确的决策要比没有决策要好,但是企业经常是没有决策或者是有错误的决策。如果比较有错误的决策和没有决策这两者的时候,就会出现争议。到底是有错误的决策好,还是没有决策好呢?我认为,没有决策会导致企业一盘散沙,没有主心骨,不知道自己发展的方向,是企业的内伤;有错误的决策可以使企业损失时间和金钱,是企业的外伤。相比较之下还是暂时损失金钱和时间,也比企业的内伤来得要好。所以我们看到企业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基层的员工明明知道这事是错的,但是总部还是要求坚决贯彻执行,基层员工这时可以做的唯一事情就是,坚决执行错误的决定!而不是去说,去评论。基层知道事情是错误的,难道总部不知道吗?地球人都知道!但是如果不做,损失的就是总部的权威,如果做下去,只损失金钱和时间而已,以后的正确决策可以赚回来。
既往不咎是已经发生的事情不要去追究。这是说我们要适度地追究责任。不是什么事情都要追究到最后的责任人,才罢休。有些小事情,过分地追究,可能伤害别人的面子和积极性,以后的事情就不好做了。前一段时间,我的一个朋友结婚,在新婚之夜,发现了新娘的一个秘密,到底是说,还是不说呢?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追究还有什么意思呢?就假装不知道吧!这个原则是针对一些聪明人适用的,你不追究,对方也知道自己错了,双方都心知肚明。但是对于一些没有自知之明的人,还要经常敲打一下,要追究责任到人,否则对方不能得到提高。
2、不同事情,不同说法
好事情,用播新闻的方式。前一段时间,培训部外请了公司的一位兼职讲师。我旁听了他的课程,想学习一点东西。课程快结束的时候,我回到了办公室,对其他的同事说:“没有想到他的课程,这么好,想不到,真是想不到。有些人是天生适合做讲师。”过了一会,课程结束了,他走出了办公室,和大家聊天。突然问了我一句:“你觉得这个课程怎么样?提点建议,我也好有个提高。”我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想要怎样说才能即不恭维又恰当。旁边的同事搭腔说:“他刚才说,没有想到你的课程讲得这么好。我们都要向你学习呀。”我们双目对视了一下,他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从此我感觉他对我的态度好多了。这个故事就是我无意中用了好事情播新闻的方式。我们中国人不习惯赞美别人,把对别人的赞美埋在心底,总是通过批评别人来“帮助别人成长”,其实这个想法是错误的,赞美比批评带给别人的进步要大。别人有了好做法、想法就要赞美,要夸奖,只有这样才有完美的人际关系,才有以后成功的基础。
3、怎样成为说话高手?
坏事情,先说结果。先讲结果,这样就有了沟通的底线,剩下的时间就可以用来沟通怎样解决问题。就象下面的货运丢了货物的故事:
分公司货运到外地,丢失了货物,销售代表小王向经理做汇报。
“经理呀,出事了。今天早上我去拜访客户,一到就听客户说丢货了。包被打开了,我想可能是被客车司机搞坏了,这里已经报警了,我们在现场取证……”
“先别说那么多,告诉我到底损失了多少!”经理生气地说。
无论这个事情最后的处理结果怎么样,经理对小王已经有了不好的印象。感觉他办事不牢靠,办事能力不强。
“说”的正面效果有益于心理健康
对离职者而言,“说”,是一种倾诉和发泄。人心里的各种情绪总要有一个发泄的渠道,即使不在工作单位说,也会跟家人、朋友倾诉;即使说的不是事情本身,也会通过一些载体把这些情绪发泄出来。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如果不把这些情绪发泄出来,那么它很可能转化为身体的某些病症,比如失眠、焦躁、忧郁、烦闷等等。所以,“说”把负面情绪发泄出来,是一种对心理健康有益的自我保护过程。
“说”的负面效果放大负面情绪
有些人在说的过程中情绪激动,越说越生气,越说越想说,把本应该思考的过程以一种不正确的方式表达出来,强化了一些非理性的东西,反复通过这种非理性的方式解决压力,进而使理性思考逐渐减少。但其实这个“说”的过程对解决问题没有丝毫的帮助,反倒放大了负面情绪,使自己更加不开心。这时的“说”,就是一种损伤心理和生理健康的做法。
“不说”的正面效果——有利于理性思维的成熟
如果不说是基于理性的思考,觉得这些问题没有必要说。即使不说,公司的相关领导也了解情况,多说反而会影响他们的判断和决定,那么“不说”的决定就会成为林洁的一次理性反思过程,有利于她理性思维的成熟。
“不说”的负面效果——可能对自己和亲友造成伤害
如果不说是因为害怕,或者不知道跟谁说,那么林洁内心的问题既没有化解,又没有倾诉渠道,这些负面情绪很可能会积累成疾,或者以其他方式发泄出来,对自己和亲友造成伤害。
这些话说还是不说?说和不说分别有什么好处、坏处?应该怎么说?什么应该说?什么不该说?
在职场中,有时候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们应该掌握一些职场说话的技巧。
有个故事讲,在酒足饭饱后,国王问大臣:你们说,世界上什么最难?大臣回答:“世界上说话最难。”大臣没有说出来的隐含的意思是:说话最难,尤其是和国王说话最难。在一次培训中,我也问在场的学员:“你们认为自己很会说话的,请举手。”35个培训学员中只有2-3个人举了手,还是犹犹豫豫的。是呀,凡是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都知道,说话容易,但是要把话说到位,非常困难。有的管理者讲:我招聘人的时候,看他能力的高低,就看他说话的水平的高低。说话多么重要!到底要怎么样才能说好话呢?这里有几个技巧和大家分享。
1、说话的时机: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成事不说就是公司或领导已经决定的事情就不要评价,不要给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无论你认为这些建议和想法对公司有多大的好处都要坚持不说的原则。但是在公司决定以前一定要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这是你的职责,决定事情是公司领导的事,我们要认识清楚自己的职位和存在价值,不要给出超越职权的建议和想法,否则受到伤害的是你自己和公司。在生活中也是一样,你太太炒菜,四个菜中只有一个好吃,你吃饭的时候会说那三个不好吃,还是说那一个好吃呢?一 定是说那一个好吃,因为你说那三个不好吃也没有用,再说好不好吃她和你一样清楚,为什么要说呢?工作中,这样的事情也经常有,总部任命了一个分公司经理,你自认为对他比较了解,他一定会把分公司搞垮。这个时候你要说吗?如果你说了,难道就能改变总部的决定吗?如果改变了,总部的权威何在!说了,反而增加了总部对你的看法:这个小子,总是这么窜,就你厉害,我们都是傻瓜,等着瞧,有你好受的。最后受害的是你自己。所以说要在事前,而不是事情已经决定了以后。
遂事不谏是说正在做的事情,也不要去劝谏。如果他是错的,就让他错到底,最后再来总结和检讨。对于企业来讲老板和经理每天都在做很多决策,有资料统计显示,最优秀的决策者也不能保证决策的准确性,正确的决策只占总决策的七成。我们都知道正确的决策要比没有决策要好,但是企业经常是没有决策或者是有错误的决策。如果比较有错误的决策和没有决策这两者的时候,就会出现争议。到底是有错误的决策好,还是没有决策好呢?我认为,没有决策会导致企业一盘散沙,没有主心骨,不知道自己发展的方向,是企业的内伤;有错误的决策可以使企业损失时间和金钱,是企业的外伤。相比较之下还是暂时损失金钱和时间,也比企业的内伤来得要好。所以我们看到企业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基层的员工明明知道这事是错的,但是总部还是要求坚决贯彻执行,基层员工这时可以做的唯一事情就是,坚决执行错误的决定!而不是去说,去评论。基层知道事情是错误的,难道总部不知道吗?地球人都知道!但是如果不做,损失的就是总部的权威,如果做下去,只损失金钱和时间而已,以后的正确决策可以赚回来。
既往不咎是已经发生的事情不要去追究。这是说我们要适度地追究责任。不是什么事情都要追究到最后的责任人,才罢休。有些小事情,过分地追究,可能伤害别人的面子和积极性,以后的事情就不好做了。前一段时间,我的一个朋友结婚,在新婚之夜,发现了新娘的一个秘密,到底是说,还是不说呢?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追究还有什么意思呢?就假装不知道吧!这个原则是针对一些聪明人适用的,你不追究,对方也知道自己错了,双方都心知肚明。但是对于一些没有自知之明的人,还要经常敲打一下,要追究责任到人,否则对方不能得到提高。
2、不同事情,不同说法
好事情,用播新闻的方式。前一段时间,培训部外请了公司的一位兼职讲师。我旁听了他的课程,想学习一点东西。课程快结束的时候,我回到了办公室,对其他的同事说:“没有想到他的课程,这么好,想不到,真是想不到。有些人是天生适合做讲师。”过了一会,课程结束了,他走出了办公室,和大家聊天。突然问了我一句:“你觉得这个课程怎么样?提点建议,我也好有个提高。”我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想要怎样说才能即不恭维又恰当。旁边的同事搭腔说:“他刚才说,没有想到你的课程讲得这么好。我们都要向你学习呀。”我们双目对视了一下,他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从此我感觉他对我的态度好多了。这个故事就是我无意中用了好事情播新闻的方式。我们中国人不习惯赞美别人,把对别人的赞美埋在心底,总是通过批评别人来“帮助别人成长”,其实这个想法是错误的,赞美比批评带给别人的进步要大。别人有了好做法、想法就要赞美,要夸奖,只有这样才有完美的人际关系,才有以后成功的基础。
3、怎样成为说话高手?
坏事情,先说结果。先讲结果,这样就有了沟通的底线,剩下的时间就可以用来沟通怎样解决问题。就象下面的货运丢了货物的故事:
分公司货运到外地,丢失了货物,销售代表小王向经理做汇报。
“经理呀,出事了。今天早上我去拜访客户,一到就听客户说丢货了。包被打开了,我想可能是被客车司机搞坏了,这里已经报警了,我们在现场取证……”
“先别说那么多,告诉我到底损失了多少!”经理生气地说。
无论这个事情最后的处理结果怎么样,经理对小王已经有了不好的印象。感觉他办事不牢靠,办事能力不强。
“说”的正面效果有益于心理健康
对离职者而言,“说”,是一种倾诉和发泄。人心里的各种情绪总要有一个发泄的渠道,即使不在工作单位说,也会跟家人、朋友倾诉;即使说的不是事情本身,也会通过一些载体把这些情绪发泄出来。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如果不把这些情绪发泄出来,那么它很可能转化为身体的某些病症,比如失眠、焦躁、忧郁、烦闷等等。所以,“说”把负面情绪发泄出来,是一种对心理健康有益的自我保护过程。
“说”的负面效果放大负面情绪
有些人在说的过程中情绪激动,越说越生气,越说越想说,把本应该思考的过程以一种不正确的方式表达出来,强化了一些非理性的东西,反复通过这种非理性的方式解决压力,进而使理性思考逐渐减少。但其实这个“说”的过程对解决问题没有丝毫的帮助,反倒放大了负面情绪,使自己更加不开心。这时的“说”,就是一种损伤心理和生理健康的做法。
“不说”的正面效果——有利于理性思维的成熟
如果不说是基于理性的思考,觉得这些问题没有必要说。即使不说,公司的相关领导也了解情况,多说反而会影响他们的判断和决定,那么“不说”的决定就会成为林洁的一次理性反思过程,有利于她理性思维的成熟。
“不说”的负面效果——可能对自己和亲友造成伤害
如果不说是因为害怕,或者不知道跟谁说,那么林洁内心的问题既没有化解,又没有倾诉渠道,这些负面情绪很可能会积累成疾,或者以其他方式发泄出来,对自己和亲友造成伤害。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11 个回复
gugen (威望:0) (上海 ) 汽车制造相关 工程师
赞同来自:
受益匪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