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S与P和C _回至高层
本帖最后由 钻石灰尘 于 2011-6-29 12:46 编辑
我给回你的帖子,写得太长了,就独立贴出来,算一个新话题
-------------------------------------------------------------------------------
我接触SPC的时候,是在95年,那个时候国内还没什么人对此有过论著,也不像现在这样火,唯一可以参考的读物是工程师手册,和国外的一堆资料,而我还在搞设备,工装,基本上是在完全没感觉,囫囵吞枣,依葫芦画瓢的状态接受了这个东西,反正我学习的时候用的是这张图,回到国内也用这张图,人家说出现这种现象要行动,而且有的行动可以有手册可以参考,有的没有,新的行动要记录,我也这样做,以后交给我的徒弟做,但我的徒弟们显然都是聪明得过头,有的记录,有的不记录,最终这样的记录也就可有可无。直到98年公司在搞Q-plus,老大看到三年过去,trouble shooting sheet, out-of-control-action-plan(OCAP)几乎还是三年前的样子,气得想撞墙,我才意识到,原来这些可能很有用,于是我才去补习那些早该学习的知识,好在这时中文,英文的资料足够丰富了,可以让我读了。
凡事都要有个目的,搞SPC是为什么?很多人说是为了过程稳定,这肯定是不对的,归根结底是为了“省钱”,是为了让精确地控制方法是一种经济方法,和抽样检验替代全检,是为了节俭检验费用,用DOE减少试验费用一样都是经济的方法。在国内讲师总喜欢举一个例子,用来说明控制分布的重要性,一个孔做到最小,一个轴做到最大,结果配合出现了问题,这个问题不是分布产生的,而是参数设计产生的,即便孔做到最小,轴做到最大,只要在给定的公差范围内,就不能出现间隙配合变成过盈配合,若出现了空和轴配合的问题,只能说明参数设计有缺陷。无论怎样,孔偏小,轴偏大的风险最小,良品率最高。因此SPC不能简单地看做是利用数据分布和假设检验来控制过程的方法,国外普遍采用SPC是为了减少控制频次,减少监控的人员,提高控制的效率,从而节俭成本。就像国内很多厂家出厂前对每个产品,每项参数都是全检,只要是认真做了,每一个产品都是合格的,什么AQL,PPK就都可以省了,那些工具,只是因为因为不能实现全检,不得不采取的偷工减料的办法。
在国外看来预防比纠正经济,保养比维修经济,因此我们看到在控制图中看到判异,除了一点在A区外可能是不良品,其它的都只是发现了变动的趋势后就要采取行动的。也就是除了一种是对于失败的纠正,其它七种采取都是预防措施。因为很多采取SPC的过程,后续对已经控制住的参数就可能不是全数检验,所以遏制计划第一条都是将对应的区段的产品封存,100%全检验。
因为大量采取是预防措施,所以就可以尽量在不停线,停机的情况下进行调整,进行检验,譬如发现轴径出现了7点连续递增,就要检查锁刀的装置状态,就要检查刀具是否需要更换,就要检查卡盘等等有无异常,把这些活动编成手册这就是out-off-control-action-plan (OCAP)。不能说因为预防措施设定得多了,就意味着停线,停机时间就增加了,故障时间就增加了,稼动率下降了,浪费的钱更多了。 若真如此,这就与SPC设定的初衷相违背了。
只要一家企业内部累积的经验,教训足够多,只要有办法早期发现异常,用不用SPC,怎样用SPC这是人家厂家自己的事情。我刚到PSS的时候,对到处都是彩虹图很是别扭,因为彩虹图是一种特别粗糙的图(在SPC手册上找不到),把公差带分为5个区,没有我们熟悉的正负3西格玛的控制线,但也会根据点子的趋势去采取行动,这当然不如Xbar-R,Xbar-S这样的图看起来通用,漂亮,但是这家公司用这张图控制了80多年,若换成其他类型的控制图,人家就不会玩了,历史累积的数据也不支持,所有OCAP就成了废纸,因此,选用怎样的控制图有这么困难吗?对于我来讲,根据公司的现况,历史沿袭,自己琢磨着办,这东西还有什么权威?绝对?
我觉得,现在我们培训的SPC,研究的SPC,考试的SPC焦点和重点都在S(Statistic )统计技术上,而不是像已经使用了这种技术多年的公司那样,重点在P和C上,也就是在过程(Process )和控制(Control)上。若没有P和C,即便是把统计技术玩出花来,不还是花边摆设吗?更有意思的是,人家天天在用的人,根本就没考虑过这是什么东西,只是会条件反射似地依照手册去查去做,可真不知道什么是小概率?哪个是sigma?
质量人员的工作是利用S的优势去帮助做C的人搞好P,是通过沟通让老板意识到,用SPC可以更高效,可以省钱,让老板让P和C的人和你一起做SPC,而不是反过来,让做P和C的人去帮助质量人员玩好S,更不是为了认证,让P和C的人把S研修到到符合SPC手册的要求,更不能容忍S是S,P是P,C是C。我做好我份内的事,你做好你的活儿,合作愉快,问题还少,这才是经济高效的SPC。
Remark:这个话题在这个时代太过严肃了,讲个SPC的笑话
我在美国公司做的时候,到河北某地去考察结构件供应商,在一家养着鸡种着菜有着乡土气息的院子里捡到了一位笑眯眯韩憨憨地农民企业家,他给我们一行介绍了他的企业,并陪同审核,有问必答。我问采用SPC控制了吗?他把头摇得和拨浪鼓似地说:“没有,没听说过这个洋玩意。”我指着他们公司宣传栏里的展示的Sixsigma课题问:“你们不是搞Sixsigma吗?那么控制阶段用的不是SPC的理论,用的是控制图吗?”他恍然大悟的样子,连连点头说:“是是是,我说哪,这是在客户的带领下搞的,要这么说我们还真有SPC,有控制图嘛。”我觉得这个人很有趣,继续问:“您觉着搞SPC,统计过程控制,对企业有什么好处吗?”他不停地用力点头答:“当然好,搞这个能让顾客满意。”我越发觉得这个人太实在了,有心和他开个玩笑,就忍住笑,绷着脸问:“如果搞SPC顾客也不满意怎么办?”他愣了一会儿,又似乎想到了什么说:“哪,您今天晚上别走了,我们住在城里,哪里的被窝儿暖得可好了...”他说完眯着笑眼对我一个劲儿的踅摸。我一时没想明白这句话的意思,过了一阵,我像触电似地打了个冷战,“靠,晚上无论多晚都得回去,这地真是呆不得!”
我给回你的帖子,写得太长了,就独立贴出来,算一个新话题
-------------------------------------------------------------------------------
我接触SPC的时候,是在95年,那个时候国内还没什么人对此有过论著,也不像现在这样火,唯一可以参考的读物是工程师手册,和国外的一堆资料,而我还在搞设备,工装,基本上是在完全没感觉,囫囵吞枣,依葫芦画瓢的状态接受了这个东西,反正我学习的时候用的是这张图,回到国内也用这张图,人家说出现这种现象要行动,而且有的行动可以有手册可以参考,有的没有,新的行动要记录,我也这样做,以后交给我的徒弟做,但我的徒弟们显然都是聪明得过头,有的记录,有的不记录,最终这样的记录也就可有可无。直到98年公司在搞Q-plus,老大看到三年过去,trouble shooting sheet, out-of-control-action-plan(OCAP)几乎还是三年前的样子,气得想撞墙,我才意识到,原来这些可能很有用,于是我才去补习那些早该学习的知识,好在这时中文,英文的资料足够丰富了,可以让我读了。
凡事都要有个目的,搞SPC是为什么?很多人说是为了过程稳定,这肯定是不对的,归根结底是为了“省钱”,是为了让精确地控制方法是一种经济方法,和抽样检验替代全检,是为了节俭检验费用,用DOE减少试验费用一样都是经济的方法。在国内讲师总喜欢举一个例子,用来说明控制分布的重要性,一个孔做到最小,一个轴做到最大,结果配合出现了问题,这个问题不是分布产生的,而是参数设计产生的,即便孔做到最小,轴做到最大,只要在给定的公差范围内,就不能出现间隙配合变成过盈配合,若出现了空和轴配合的问题,只能说明参数设计有缺陷。无论怎样,孔偏小,轴偏大的风险最小,良品率最高。因此SPC不能简单地看做是利用数据分布和假设检验来控制过程的方法,国外普遍采用SPC是为了减少控制频次,减少监控的人员,提高控制的效率,从而节俭成本。就像国内很多厂家出厂前对每个产品,每项参数都是全检,只要是认真做了,每一个产品都是合格的,什么AQL,PPK就都可以省了,那些工具,只是因为因为不能实现全检,不得不采取的偷工减料的办法。
在国外看来预防比纠正经济,保养比维修经济,因此我们看到在控制图中看到判异,除了一点在A区外可能是不良品,其它的都只是发现了变动的趋势后就要采取行动的。也就是除了一种是对于失败的纠正,其它七种采取都是预防措施。因为很多采取SPC的过程,后续对已经控制住的参数就可能不是全数检验,所以遏制计划第一条都是将对应的区段的产品封存,100%全检验。
因为大量采取是预防措施,所以就可以尽量在不停线,停机的情况下进行调整,进行检验,譬如发现轴径出现了7点连续递增,就要检查锁刀的装置状态,就要检查刀具是否需要更换,就要检查卡盘等等有无异常,把这些活动编成手册这就是out-off-control-action-plan (OCAP)。不能说因为预防措施设定得多了,就意味着停线,停机时间就增加了,故障时间就增加了,稼动率下降了,浪费的钱更多了。 若真如此,这就与SPC设定的初衷相违背了。
只要一家企业内部累积的经验,教训足够多,只要有办法早期发现异常,用不用SPC,怎样用SPC这是人家厂家自己的事情。我刚到PSS的时候,对到处都是彩虹图很是别扭,因为彩虹图是一种特别粗糙的图(在SPC手册上找不到),把公差带分为5个区,没有我们熟悉的正负3西格玛的控制线,但也会根据点子的趋势去采取行动,这当然不如Xbar-R,Xbar-S这样的图看起来通用,漂亮,但是这家公司用这张图控制了80多年,若换成其他类型的控制图,人家就不会玩了,历史累积的数据也不支持,所有OCAP就成了废纸,因此,选用怎样的控制图有这么困难吗?对于我来讲,根据公司的现况,历史沿袭,自己琢磨着办,这东西还有什么权威?绝对?
我觉得,现在我们培训的SPC,研究的SPC,考试的SPC焦点和重点都在S(Statistic )统计技术上,而不是像已经使用了这种技术多年的公司那样,重点在P和C上,也就是在过程(Process )和控制(Control)上。若没有P和C,即便是把统计技术玩出花来,不还是花边摆设吗?更有意思的是,人家天天在用的人,根本就没考虑过这是什么东西,只是会条件反射似地依照手册去查去做,可真不知道什么是小概率?哪个是sigma?
质量人员的工作是利用S的优势去帮助做C的人搞好P,是通过沟通让老板意识到,用SPC可以更高效,可以省钱,让老板让P和C的人和你一起做SPC,而不是反过来,让做P和C的人去帮助质量人员玩好S,更不是为了认证,让P和C的人把S研修到到符合SPC手册的要求,更不能容忍S是S,P是P,C是C。我做好我份内的事,你做好你的活儿,合作愉快,问题还少,这才是经济高效的SPC。
Remark:这个话题在这个时代太过严肃了,讲个SPC的笑话
我在美国公司做的时候,到河北某地去考察结构件供应商,在一家养着鸡种着菜有着乡土气息的院子里捡到了一位笑眯眯韩憨憨地农民企业家,他给我们一行介绍了他的企业,并陪同审核,有问必答。我问采用SPC控制了吗?他把头摇得和拨浪鼓似地说:“没有,没听说过这个洋玩意。”我指着他们公司宣传栏里的展示的Sixsigma课题问:“你们不是搞Sixsigma吗?那么控制阶段用的不是SPC的理论,用的是控制图吗?”他恍然大悟的样子,连连点头说:“是是是,我说哪,这是在客户的带领下搞的,要这么说我们还真有SPC,有控制图嘛。”我觉得这个人很有趣,继续问:“您觉着搞SPC,统计过程控制,对企业有什么好处吗?”他不停地用力点头答:“当然好,搞这个能让顾客满意。”我越发觉得这个人太实在了,有心和他开个玩笑,就忍住笑,绷着脸问:“如果搞SPC顾客也不满意怎么办?”他愣了一会儿,又似乎想到了什么说:“哪,您今天晚上别走了,我们住在城里,哪里的被窝儿暖得可好了...”他说完眯着笑眼对我一个劲儿的踅摸。我一时没想明白这句话的意思,过了一阵,我像触电似地打了个冷战,“靠,晚上无论多晚都得回去,这地真是呆不得!”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98 个回复
trustcao (威望:6) (广东 深圳) 机械制造 主管
赞同来自:
非常赞同!很多质量和其它部门不和就是因为“MONEY".作为企业,“MONEY"是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