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件机机插板设计标准
插件机机插板设计标准
一. 目的
1、加强绘图设计的标准化,规范化,以提高电控板的设计质量及设计速度;
2、提高机插设备的利用率,提高生产效率;
3、使技术部设计工作中宝贵的经验得以继承、发扬
二.适应范围
适用于智高电子公司生产的所有机插电控板产品
三.专用名词定义
横式元件:机插元件两脚的中心连线与定位孔与辅助定位孔的中心连线平行称横式元件
竖式元件:机插元件两脚的中心连线与定位孔与辅助定位孔的中心连线垂直称竖式元件
四.机插板绘图要求
机插板设计规范
1、机插板平面面积范围:90×60 mm2~310×230 mm2
根据需要将单个PCB板拼成两块或两块以上的拼板,也可不拼板
2、定位孔分基准孔和辅助定位孔(见图1)
A、基准孔(圆孔)大小:Ф4 mm
B、辅助定位孔(椭圆孔)大小:4×5mm
C、基准孔、辅助定位孔的中心到PCB板的邻近边缘距离均为5mm
D、基准孔的中心到辅助定位孔的中心连线与基边的平行度误差在±0.1 mm
3、工艺边(见图1)
在不影响自动插件机工作的情况下,绘图者根据PCB板的空间范围来决定是否增加工艺边
A、若PCB板有足够的空间放置基准孔和辅助定位孔时,以节约板材为主,可去掉工艺边①,但要注意它们放置的位置,不可打断低层走线和顶层元件标号丝印,影响其他器件的安装
B、机插元器件的孔中心距离到板边缘的最小距离为5~10mm(具体内容参考第8条)。若机插元器件靠近PCB板边缘比较近,可根据需要增加艺边②,宽度3~5mm
C、如图1所示,加有影阴部分的地方禁止放机插元器件
4、定位孔加在附边上
以节约板材成本为目的,将定位孔加在附边上。若附边的面积较小(有空间放置定位孔或辅助定位孔,具体尺寸范围未定),用邮票孔的形式连接时,要增加连接孔的数量,以防止在交换板过程出现附边折断的现象。
注:因不同板材存在的机械强度不同,连接孔的增加,要考虑车间是否好拆板、分板
5、附边的增减
为满足机插设备的需求,要求板型尽量是规则的长方形或正方形
A、1,2,3,4表示四角缺口,5表示中间有缺口,
B、1,2需加附边添补(定位孔在1附边上),3,4,5可加附边,也可不加附边见图2
6、机插点数要求
为了适应机插生产效率的要求,一块单板上至少有80个机插元件才可制作成机插板,或者由生产部提出,对产量较大的PCB板进行调查分析,确认那些板需要设计成机插板。
7、定位孔/辅助定位孔的放置要求
A、尽量放在机插元件较少的一边的位置
B、不可打断低层走线
C、不能影响其他定位孔的设计要求
D、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块单板上都加定位孔/辅助定位孔,即单片板亦可机插
8、元器件的放置要求
A、如图1所示画有阴影部分的地方禁止放机插元器件,非机插元器件可放置,但元器件到板边的距离必须满足波峰焊的要求;
B、两平行卧式机插元器件且孔中心连线在一水平线上,它们之间的孔的中心间距最小距离为2.8 mm;
C、两平行卧式机插元器件且孔中心连线不在一水平线上,或者两卧式机插元器件相互垂直,它们之间的孔的中心间距的垂直或水平距离为3.3mm;
D、两立式元器件孔的中心间距最小距离为4mm,依元件本体大小决定,需适当拉开两脚间距;
E、一卧式元器件与一立式元器件之间的孔的中心间距最小距离为3.5 mm;
F、两立式元器件分别在不同线路上,元件剪脚方向相对时,两孔之间的连线最小距离5mm;见图3
H、横式元件到工艺边②的板边缘的最小距离为6 mm;
I、竖式卧插元件工艺边②的板边缘的最小距离为8mm;
J、竖式立插元件工艺边②的板边缘的最小距离为13mm;图3
K、卧式元器件的孔中心到内侧最近走线的边缘的垂直距离不小于2.2 mm;
L、立式元器件的孔中心到外侧最近走线的边缘的垂直距离不小于1.5 mm。
9、必须使用标准的元件库
卧式元件(包括1/4W电阻、跳线、小封装二极管、稳压管等要求 两脚间距10 mm)
机插元器件
立式元件(包括瓷片电容、小封装无极性电容、电解电容,晶振、三极管等要求脚间距宽度为5 mm)
注:A、晶振、三极管的脚间距指第1脚中心到第3脚中心距离;
B、机插元器件的孔径均为1.2 mm;
C、立式元器件两孔的中心距公差为±0.05mm;
D、绘图者尽量使用10 mm脚间距的跳线;
10、机插板加模冲号
A、模冲号加在不影响底层走线,顶层丝印标识的空位置上
B、模冲号的表示方法,在顶层丝印上加直径为3mm的圆圈,内有一个Ф1.5的圆点,并在每个圆圈附近的加数字序号,如下图所示
对厂家工艺的要求
A、 式元器件两孔的中心距公差为±0.05mm;机插房要求缩小到±0.03mm
B、 插元件的孔径要求为喇叭孔
一. 目的
1、加强绘图设计的标准化,规范化,以提高电控板的设计质量及设计速度;
2、提高机插设备的利用率,提高生产效率;
3、使技术部设计工作中宝贵的经验得以继承、发扬
二.适应范围
适用于智高电子公司生产的所有机插电控板产品
三.专用名词定义
横式元件:机插元件两脚的中心连线与定位孔与辅助定位孔的中心连线平行称横式元件
竖式元件:机插元件两脚的中心连线与定位孔与辅助定位孔的中心连线垂直称竖式元件
四.机插板绘图要求
机插板设计规范
1、机插板平面面积范围:90×60 mm2~310×230 mm2
根据需要将单个PCB板拼成两块或两块以上的拼板,也可不拼板
2、定位孔分基准孔和辅助定位孔(见图1)
A、基准孔(圆孔)大小:Ф4 mm
B、辅助定位孔(椭圆孔)大小:4×5mm
C、基准孔、辅助定位孔的中心到PCB板的邻近边缘距离均为5mm
D、基准孔的中心到辅助定位孔的中心连线与基边的平行度误差在±0.1 mm
3、工艺边(见图1)
在不影响自动插件机工作的情况下,绘图者根据PCB板的空间范围来决定是否增加工艺边
A、若PCB板有足够的空间放置基准孔和辅助定位孔时,以节约板材为主,可去掉工艺边①,但要注意它们放置的位置,不可打断低层走线和顶层元件标号丝印,影响其他器件的安装
B、机插元器件的孔中心距离到板边缘的最小距离为5~10mm(具体内容参考第8条)。若机插元器件靠近PCB板边缘比较近,可根据需要增加艺边②,宽度3~5mm
C、如图1所示,加有影阴部分的地方禁止放机插元器件
4、定位孔加在附边上
以节约板材成本为目的,将定位孔加在附边上。若附边的面积较小(有空间放置定位孔或辅助定位孔,具体尺寸范围未定),用邮票孔的形式连接时,要增加连接孔的数量,以防止在交换板过程出现附边折断的现象。
注:因不同板材存在的机械强度不同,连接孔的增加,要考虑车间是否好拆板、分板
5、附边的增减
为满足机插设备的需求,要求板型尽量是规则的长方形或正方形
A、1,2,3,4表示四角缺口,5表示中间有缺口,
B、1,2需加附边添补(定位孔在1附边上),3,4,5可加附边,也可不加附边见图2
6、机插点数要求
为了适应机插生产效率的要求,一块单板上至少有80个机插元件才可制作成机插板,或者由生产部提出,对产量较大的PCB板进行调查分析,确认那些板需要设计成机插板。
7、定位孔/辅助定位孔的放置要求
A、尽量放在机插元件较少的一边的位置
B、不可打断低层走线
C、不能影响其他定位孔的设计要求
D、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块单板上都加定位孔/辅助定位孔,即单片板亦可机插
8、元器件的放置要求
A、如图1所示画有阴影部分的地方禁止放机插元器件,非机插元器件可放置,但元器件到板边的距离必须满足波峰焊的要求;
B、两平行卧式机插元器件且孔中心连线在一水平线上,它们之间的孔的中心间距最小距离为2.8 mm;
C、两平行卧式机插元器件且孔中心连线不在一水平线上,或者两卧式机插元器件相互垂直,它们之间的孔的中心间距的垂直或水平距离为3.3mm;
D、两立式元器件孔的中心间距最小距离为4mm,依元件本体大小决定,需适当拉开两脚间距;
E、一卧式元器件与一立式元器件之间的孔的中心间距最小距离为3.5 mm;
F、两立式元器件分别在不同线路上,元件剪脚方向相对时,两孔之间的连线最小距离5mm;见图3
H、横式元件到工艺边②的板边缘的最小距离为6 mm;
I、竖式卧插元件工艺边②的板边缘的最小距离为8mm;
J、竖式立插元件工艺边②的板边缘的最小距离为13mm;图3
K、卧式元器件的孔中心到内侧最近走线的边缘的垂直距离不小于2.2 mm;
L、立式元器件的孔中心到外侧最近走线的边缘的垂直距离不小于1.5 mm。
9、必须使用标准的元件库
卧式元件(包括1/4W电阻、跳线、小封装二极管、稳压管等要求 两脚间距10 mm)
机插元器件
立式元件(包括瓷片电容、小封装无极性电容、电解电容,晶振、三极管等要求脚间距宽度为5 mm)
注:A、晶振、三极管的脚间距指第1脚中心到第3脚中心距离;
B、机插元器件的孔径均为1.2 mm;
C、立式元器件两孔的中心距公差为±0.05mm;
D、绘图者尽量使用10 mm脚间距的跳线;
10、机插板加模冲号
A、模冲号加在不影响底层走线,顶层丝印标识的空位置上
B、模冲号的表示方法,在顶层丝印上加直径为3mm的圆圈,内有一个Ф1.5的圆点,并在每个圆圈附近的加数字序号,如下图所示
对厂家工艺的要求
A、 式元器件两孔的中心距公差为±0.05mm;机插房要求缩小到±0.03mm
B、 插元件的孔径要求为喇叭孔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0 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