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的情况,质量如何才能真正的受控、保证和提高,求解!
各位:
首先介绍下我们公司的性质,和国企有些渊源,又不是国企,准确点说应该是国企的弃儿与国外企业的合资。管理风格上有些美国的风格。
下面把几个比较困惑的地方或则是自认为是比较特色的地方说下,看看大家有没有更好的主意。
1.公司的质量采取的是类似全员质量管理,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是因为生产部门需要对自己的产品进行自检,没有专门做全检的质量人员--检验员。相反,只有产品审核人员,寥寥几个人需要对付的有十几种产品。做的工作只是进行抽检并进行Audit扣分,每天把A/B类问题发布上报,可是问题发布后没有任何人进行回复,甚至cc给GM,也无济于事。由于人数少,基本上起不到临时全检围堵的作用,反应的问题也没有快速响应,依然留出,无法预防!
2.质量岗位分为质量工程师、客服工程师二个。客服工程师负责将问题现象带回来,由质量工程师找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分析处理,并进行跟踪。那么这里就有个问题,质量工程师的不作为或则作为了成绩哪里体现?如此不可衡量,久而久之就会产生,由技术工程人员直接去解决问题了。
3.接上上面的分析,质量工程师是作为显示器还是助推器呢?还是二者兼而有之?
4.公司的来料检验由采购进行负责,具体是SQE,如此就会产品客户的问题需要向内部进行传递,这个传递的及时性及准确性及回复的及时性、准确如何来保证。针对某些问题质量工程师要的是进度还是深度,还是二者均要。这个度如何把控?
5.既然,生生产部门对自己的产品质量负责,那么什么类似的问题该由技术人员分析,什么问题该生产部门控制的呢?如何界定?如何将其说服呢.
6.质量工程师的数量的原因,只能针对客户投诉的问题跟踪解决,那么过程质量基本靠技术人员,那么质量预防这块到底怎么去做比较有效,如上所说,质量工程师直接面对客户,其问题的围堵需要其他部门的支持才行。
7.综上,作为质量工程师最重要的核心能力即是“积极的沟通”并“有效的协调”,如此才能降低客户的抱怨。
问题就出来,如此问题就会源源不断,不能有效地对过程进行监控。如此客户抱怨会循环往返。针对所有环节的考核也是漫无目标,基本上没有效果。
8当然,也不排除在这种情况下,把质量做的比较好,如此,质量工程师需要把好几个岗位的活都干了或干一部分,如此,才能彻底解决问题,降低问题的重复发生。但是如此又何其难?
有个好的想法:质量管控模式:质量全检人员+产品审核人员+产品审核质量工程师+客服质量工程师。去掉内部质量工程师。
采用”围堵+Audit(预防)+客户协调+内部分析解决 “的模式来真正的围堵、解决及预防问题。
首先介绍下我们公司的性质,和国企有些渊源,又不是国企,准确点说应该是国企的弃儿与国外企业的合资。管理风格上有些美国的风格。
下面把几个比较困惑的地方或则是自认为是比较特色的地方说下,看看大家有没有更好的主意。
1.公司的质量采取的是类似全员质量管理,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是因为生产部门需要对自己的产品进行自检,没有专门做全检的质量人员--检验员。相反,只有产品审核人员,寥寥几个人需要对付的有十几种产品。做的工作只是进行抽检并进行Audit扣分,每天把A/B类问题发布上报,可是问题发布后没有任何人进行回复,甚至cc给GM,也无济于事。由于人数少,基本上起不到临时全检围堵的作用,反应的问题也没有快速响应,依然留出,无法预防!
2.质量岗位分为质量工程师、客服工程师二个。客服工程师负责将问题现象带回来,由质量工程师找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分析处理,并进行跟踪。那么这里就有个问题,质量工程师的不作为或则作为了成绩哪里体现?如此不可衡量,久而久之就会产生,由技术工程人员直接去解决问题了。
3.接上上面的分析,质量工程师是作为显示器还是助推器呢?还是二者兼而有之?
4.公司的来料检验由采购进行负责,具体是SQE,如此就会产品客户的问题需要向内部进行传递,这个传递的及时性及准确性及回复的及时性、准确如何来保证。针对某些问题质量工程师要的是进度还是深度,还是二者均要。这个度如何把控?
5.既然,生生产部门对自己的产品质量负责,那么什么类似的问题该由技术人员分析,什么问题该生产部门控制的呢?如何界定?如何将其说服呢.
6.质量工程师的数量的原因,只能针对客户投诉的问题跟踪解决,那么过程质量基本靠技术人员,那么质量预防这块到底怎么去做比较有效,如上所说,质量工程师直接面对客户,其问题的围堵需要其他部门的支持才行。
7.综上,作为质量工程师最重要的核心能力即是“积极的沟通”并“有效的协调”,如此才能降低客户的抱怨。
问题就出来,如此问题就会源源不断,不能有效地对过程进行监控。如此客户抱怨会循环往返。针对所有环节的考核也是漫无目标,基本上没有效果。
8当然,也不排除在这种情况下,把质量做的比较好,如此,质量工程师需要把好几个岗位的活都干了或干一部分,如此,才能彻底解决问题,降低问题的重复发生。但是如此又何其难?
有个好的想法:质量管控模式:质量全检人员+产品审核人员+产品审核质量工程师+客服质量工程师。去掉内部质量工程师。
采用”围堵+Audit(预防)+客户协调+内部分析解决 “的模式来真正的围堵、解决及预防问题。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8 个回复
hekuofei (威望:0) (广东 东莞) 汽车制造相关 工程师
赞同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