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供应商质量管理新系列(之六)---内分泌

本帖最后由 steventec 于 2011-8-25 09:35 编辑

http://img02.taobaocdn.com/bao ... 0.jpg

内分泌

这是我挚爱的一款手机,老的PALM系统最经典的代表作,TREO650,2005年底上市,如果没有玩过PALM的,
是很难体会到,这在先前那些年代里,机友们热爱它的程度,堪称今日之水果。我的ID图片里的统计软件就
是从现在仍在手中服役的这款机上生成的,直接将软件抓图输出、为gif动画。

当时这款机主要有亚太款和北美款,差别除了GSM和CDMA之外,颜色也有所不同,亚太款是银灰色,北美款
是蓝色,这两种我都有,作为收藏备用品,最早我以为这种颜色的差异只是表面喷涂不同,仔细看了才知道,
塑胶壳的低材颜色也不一样,银灰色表面下的塑胶底材已经是灰白色的了,蓝色下面的底材也是蓝色的。

可是,当初在新机拿到手后,过了一段时间,就发现银灰色壳的侧面有横向裂纹,这对于追求完美的机友来说
是不可接受的,但当时买的是水货,还没有对中国销售,找人换都找不到,好在壳的安装是通过螺钉,裂纹
不会进一步发展,就忍了,偶尔遇到淘宝卖家单独卖一套壳,就买来换新衣服。但是,银灰色壳子,买来时
仔细检查也没问题,过一段时间又裂了,到机友论坛里一看,大面积存在这个问题。可是,手里的蓝色机,
壳子不会自己裂,用旧了换壳仍然不会裂,到国外论坛看看,虽然有反对者也将这部机骂得厉害,但是没有
说壳子裂的。

所幸的是,这件事情并未给PALM和这款机带来什么损失,因为绝大多数机友实在太爱这款机了,这都当小毛
病包容了。如果这事情出在今天的iphone身上,恐怕影响要大很多,富士康要倒霉了。

蓝色和银灰色,考虑底材也是两种颜色,在这个差异点背后,还有什么差异导致了经过一段时间后,一种自己
会开裂,一种保持完好呢?

经过进一步的搜索,发现亚太版的塑胶件是台湾公司做的,据网友人肉搜索,是在大陆工厂做的,而北美版的
塑胶件是在墨西哥做的。按我们质量人的职业习惯,自然会说,模具和注塑来自两个不同的制程。也许会进一
步想到,如果对过程因素做DOE的话,也许当初会解决这个问题。有一次去给一家专门为韩系手机生产外壳的
公司上DOE课程,我就举了这个例子,顿时大家反响热烈,觉得好玩,另外想表现一下专业性,开始跃跃欲试
进行因子分析。

但是,假如把这个事情作为因来料质量问题,辅导塑胶供应商改进的专案,我们看看是否立即就要进入制程分
析?是否立即就要定位到供应商的工艺?

被发现裂缝之前,都经过了一段潜伏期,无论是当初的设计样本确认,模具确认,材质报告,拉力测试,相信
这样的品牌厂商也都做过了,这款机的外壳设计堪称经典,设计方当初在这个机型上采用的人机工程是誉为典
范的。这段潜伏期所隐藏的质量原理,我们今天称之为零时刻质量和生命期质量,田口工程那个时候还比较土
气,称之为老化特性。

早期的质量研究,较为贴近工程研发,没有将零时刻与生命期分开,无论是田口还是谢宁,在可靠性方面都坚
持“一手抓”的原则,所以田口在其著作中无论进行到哪一步,都既谈功能特性,又谈“老化特性。”

在注塑方面,墨西哥人会比台湾人厉害?恐怕正相反。那么当回到过程差异分析时,我们可以假定存在人机料
法环境方面的不同,但是当这里隐藏的不同导致的是“老化”后出现问题时,恐怕当初工艺条件设得再好,材料
验证再严格,在短时间内,也极难发现问题。

这个事情,拿一般的质量分析工具是难以研究的,但是田口对波动的定义,早已清晰地界定了。

外噪声:在温度、湿度、电源电压、尘埃、个人差异,等使用条件及环境中,影响功能的变量,成为外噪声。
这个定义相当于正统的可靠性工程定义。

老化噪声或称为内噪声:物品在存储或使用期间因变质或磨损等,而不能很好达到目标功能时,称为内噪声或
老化噪声。

波动噪声或物品间噪声:用同一标准制作的若干物品间的特性波动,称为物品间噪声或波动噪声。

这三个定义,分别就是今天的从可靠性到批量质量水平的界定,可贵的是,清晰分离出了一个内噪声。把分析
问题的全面性又加强了。

我们再看一下“经过一段时间后塑胶件断裂”,在这里它不是一个可靠性问题,不能说是由于抗不住用户使用条
件而功能受损,它从特性上讲也不是塑胶件的直接特性不良而发生的批量损失,而是经过一段时间发生了不该
发生的一个“物理事件”。而且在事件背后,与两种不同底材及两个不同制程都有关系。底材差异涉及到材质经
过时间后有某种变异,而两个不同制程则包含了制造参数的差异。有工程经验的人,会判断出材质特性经过一
段时间后变异的可能性更大,例如随时间而脆化,就好象“问题是由零件材质内部分泌出来的”。

于是,当追溯两家供应商的差异时,材质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就要作为重点来分析,当然制程参数也要考虑,
例如考虑是否因制程引入了应力,随使用时间推移,应力释放导致裂纹,由于都直接与时间或零件内因有关,
如果说下一步要进行DOE分析,在田口工程里,这就是一个针对内噪声的试验项目了。材质和注塑制程中的
很多参数,如何确定谁作为主因子,谁作为噪声因子,就成为这个试验设计的关键点。

但是,难度不止于此,因为涉及到时间(老化)因素,试验的数据获取就变得非常困难。因为正常的试验设
计,都是针对零时刻质量特性(也就是批量一致性水平)的,可以短时得到特性数据。对于老化特性,要想
缩短得到结果的时间,就要开发结合可靠性工程的试验条件,这样会使得分析成本大大增加。

因此田口才非常注重线外质量管理,如果当初,在材质确认阶段,考虑到了内噪声的问题,在那个时候把工
作做到位了,岂不是在墨西哥和台湾的生产条件下,做个互换生产,问题就可能提前暴露出来了,这种互换
式DOE不是要省时省钱得多?

上述内容,是严格按照田口质量工程的分析法来进行的,如果你去面试DELL的供应商管理经理或JQE,
这一套就罩得住了,拿到职位应该不成问题。

但是把“解题思维”先放在一边,在现实工作中,尤其是面对供应商的来料确认时,最大的漏洞是,仅采用静
态特性确认,并且是小批量的零时刻一致性确认。内噪声是普遍的缺失,研发,工程甚至质量部的人员,充
其量按照预定运行的批量验证方法,对样件进行“检验”,即使是针对供应商过程进行了DOE分析和确认,那
基本上都是零时刻结果。如果遇到可靠性要求,则一般由供应商出具报告(我方无试验条件啊),那些试验,
大多数不具备可靠性验证能力,而是类似于ORT的筛选试验。

可是,就看这几个字:“供应商质量问题。”真正让我们头痛的并非是“零时刻”质量,如果有零时刻一致性问
题的话,到我们的IQC或生产线,就被卡住了,那不过就是批量缺陷率问题。只要零件出了供应商的工厂,
就走上了它们的生命期旅程,走多远会出问题,才是给我们带来麻烦最大的,走到客户那里去,就是我们先
兜着,这种问题可靠性工程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方法,但是谁都知道,玩可靠性是要真金白银的。

由于“潜伏期”问题是有普遍性的,潜伏期或长或短,田口的内噪声分析和线外质量控制,不就是最省钱的“供
应商管理手段"吗?
这就象经常说的,这段时间经常头痛,胸闷,情绪不好,注意力短期就发散,失眠,问医生是不是工作压力
问题?医生写了五个字,内分泌失调。
对“好”的回答一定要点个"赞",回答者需要你的鼓励!
已邀请:

charles:) (威望:0) (广东 深圳) 电信通讯

赞同来自:

化学浸泡法可以很快就发现应力残余问题,如果先进行失效分析确定root cause是不是比直接DOE更有效些呢?

32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注册

发起人

steventec
steventec

你来自云南元谋,我来自北京周口,握着你毛绒绒的手,轻轻咬上一口,爱情,让我们直立行走!

扫一扫微信订阅<6SQ每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