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K中单边公差如何理解
各位大师,对于CPK计算公式选取及单边公差的理解,我有如下疑问(不知其他人是否也遇到过此类问题):
1.单边公差与双边公差如何定义?比如24下公差为0,上公差为+1;是否是单边公差?24下公差为+1,上公差为无穷大又算不算呢?
2,如下几个不同公差,cpk计算方法及结果各是多少?
a.24+/-1mm;
b.24 下公差0,上公差1;
c.25 下公差-1,上公差0;
d.24 上公差+2,下公差-1;
e.24 下公差0,上公差无穷大;
f.24 下公差+1,上公差无穷大;
g.24 下公差负无穷大,上公差0;
h.24 下公差负无穷大,上公差为+1
(前提为取10个工件,24.2; 24.3 ;24.5; 24.8; 24.4; 24.9; 24.6; 24.4; 24.7; 24.8)
1.单边公差与双边公差如何定义?比如24下公差为0,上公差为+1;是否是单边公差?24下公差为+1,上公差为无穷大又算不算呢?
2,如下几个不同公差,cpk计算方法及结果各是多少?
a.24+/-1mm;
b.24 下公差0,上公差1;
c.25 下公差-1,上公差0;
d.24 上公差+2,下公差-1;
e.24 下公差0,上公差无穷大;
f.24 下公差+1,上公差无穷大;
g.24 下公差负无穷大,上公差0;
h.24 下公差负无穷大,上公差为+1
(前提为取10个工件,24.2; 24.3 ;24.5; 24.8; 24.4; 24.9; 24.6; 24.4; 24.7; 24.8)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30 个回复
wutao5415 (威望:24) (上海 上海) 机械制造 -
赞同来自: hedaren 、gj3336 、yangkeqiang163 、5882171 、Damon少驰 、Vincent2016 、weiwei826685 、LWJ110 、benzism 、ZY518888 、Ascetic 、bobwang78 、cosmo.chen 、xuman 、孤帆远影520 、vitoli20200309 、Sayounala 、朝花夕拾131 、lilybell更多 »
对于出口成章的人,本人本来是不屑于与之辩论的,但是为了证明本人不是什么或证明某人是什么,就只好勉为其难将自己的理解来晒晒了:
I. 对于a,b,c,d而言,我们做Cpk 分析时,是希望样本的值越集中越好,越靠近公差带的中间越好,而且样本是属于正态分布的。样本是否服从正态分布是我们做Cpk的前提条件之一。
那么如果样本不服从正态分布呢?
II, 也许e,f,g,h的例子比较空泛,我们还是来些实实在在存在的例子吧:
我们把e,f归为一类,现实中的例子,如某钢材的抗拉强度,比如要求不能低于500MPa. 对于这种规范的要求,我们无从说出公差带的具体数值,而实际上,就此指标而言,我们是希望越大越好,就此案例,计算Cpk 毫无意义,Cp倒是可以算算的,参考一下。
g,h可以归为另一类,但情况稍微有点复杂,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A. 的确有的东西是负的无穷大,但对于产品的特性而言,我倒是没有看到过;
B. 有的东西有下限,但永远是无限接近,永远无法达到,如位置度,平面度等形位公差,及粗糙度,虽然那我们知道实际样本的值是不可能低于零,但他们永远达不到零。 据我所知,样本的这些特性并不服从正态分布。更重要的是,虽然可以说出公差带的具体值,但我们希望样本的实测值是越靠近0越好,越集中越好;而不是越是靠近公差带的中间越好。在这种愿望下,我们是否觉得Cpk还很重要呢?是否能指导生产呢?
对于本帖6楼得案例而言,虽然要求阻值不超过15欧姆,但实际是不可能为负数,而且也只能无限接近于零。对于设计者而言,0是最理想的,而不是7.5欧姆是最理想的。所以我们在看样本值的分布的时候,是希望越集中越好,但不是越靠近公差带的中间越好,相反越靠近0越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去套用公式,会发现Cpk的值很难看,但它并没有反映出实际的愿望。
对于教材,我们不仅仅要理解其公式的含义,更重要的是那些人搞这个的出发点是什么,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在什么状态下是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