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我的质量路】十年,从高高低低到掌握平衡

本帖最后由 青稞酒 于 2012-1-24 16:42 编辑

在论坛潜水了一段时间,看到大家都展示了自己多少年来走过的质量征程,似曾相识的感觉,有同感共鸣的,也有不同想法的,我的十年质量路也渐渐越来越清晰的环绕在过往的岁月中,越来越多的涌现让我有不吐不快的感觉,今日就和大家分享。
邂逅质量2002~2004
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一门选修课(已经忘了课程名称)和质量有一点相关,知道了几个新词:ISO、质量、标准。除此之外再无任何印象。
2002年毕业,连CPK、QC、QE、QA都不甚了了的我,机缘巧合进入深圳一家台资电子企业做了质量工程师,其实就是质量课长的助手,公司约200人,属于来料加工类的公司。至此我邂逅质量,开始了我的质量生涯。说起来,我是很感激那个课长的,他使用比较粗暴的手法在短时间内让我快速的成长为质量管理人员,也塑造了我质量人应有的技能和素养。仍然历历在目的场景很多,并且这些收获也在我以后的工作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对待质量要认真负责:一次IQC的其中一张报表上的一个数据超出了规格值,但我没有注意到就在确认栏盖了我的印章,课长在核准的时候发现,直接将一叠IQC报表扔到了我脚下,咆哮到:“你的印章是随便盖的吗?到底有没有确认?质量能这么草率吗?盖章就必须要负责……”整整被训了一个小时,我哭了一个小时,虽然始作俑者不是我,但因为确认了就要负责任。后来,我将近百张报表的所有数据核对,确认是否超标,并在报表上注明了超标的对象品的处置方案,同时也学会了重新设计IQC的报表:增加规格值、管理限,使用曲线图管理。
对待客户要换位思考:一次客户投诉产品质量,电话中口气很重,还没将问题的信息说清楚,就开始说:“你们公司到底能不能做好啊?你们要做不好就早说啊?出给我们的是什么垃圾产品?你们品质人员都吃干饭的吗?一群笨蛋……”听着对方越说越过分,我没有把持住自己就和对方吵了起来,其实我是想对方就事论事,不能骂人或人身攻击。后来对方让我们课长接电话,课长是这样说的:“我理解你的心情,也很抱歉我们的产品给您造成困扰,但生气和吵架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会根据你的描述尽快的查找解决问题,并和你保持联系,你能详细说说情况吗?”后来,我学会了换位思考,学会了无论对方如何失控,我都必须要保持冷静地头脑和清晰地思路,不卑不亢,有理有据地沉着应对;同时我也学会了急客户所急,迅速解决问题,使客户安心。
深入体系管理2004~2006
2004年离开深圳的公司,带着两年多对质量的理解(现在想来,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来到了上海,最初找工作的三个月内,也在三家公司做过,因为不合适,那段时间我除了尽快适应上海特有的氛围外,就是恶补品质知识。在2004年10月份进入了目前这家公司,她是日本独资的企业,我的工作是质量体系管理。我最初对体系的理解就是一堆的文件,只要不自相矛盾,能够自圆其说,让客户或外审老师挑不出“刺”就可以了。后来在体系的管理过程中,我觉得自己这点粗浅的认识真是侮辱了哪些致力于体系建立、推进、管理的大师们。
慢慢的,我让自己静下来、沉下来,思索体系的目的、方法、表现形式,以及在优化体系的过程中,将各部门有效的联合起来。这是一个很长期的过程,需要了解公司各个部门的运作,这也是一个需要高度的工作,因为你必须站在对方立场上考虑,提出让对方有利可图的建设性建议(如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量、整合工作内容等),体系才能顺利的推行。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也碰到了做体系人员的各种辛酸苦辣,当然想到过放弃,但是最初的一见钟情让我总是告诉自己“坚持一下下”,也就是自己的坚持,换来了质量体系的有序高效。
琐碎品质现场管理2004~2007
在2004~2006进行体系管理的同时,兼管了现场的品质管理,充分的理解了IQC、IPQC、OQC、FQC的作业模式,优化了管理方法。但从我的经验来看,我觉得品质的现场管理最难的还是人员管理,因为其他的体制、文件、规格、培训等都可以事先计划,然后可能很久都不会有大的变化,但人员的管理是时刻变化着的,很多微小的、微妙的变化往往和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
刚接手的时候,对于品质现场的所有岗位我都亲自接受培训,亲自上岗,所以当有作业员出错时,我会非常明白原因,同时也不容易被莫须有的解释忽悠,因为我会说:“这些工作我比你更清楚。”事实上,也是这样的工作方法,让我的50多名作业员对任何时候的工作安排都没有怨言,或者有异议会以正面的方式提出,也是这样的工作方法,我培养了6名基层的管理人员,在后来的2年内有了不同程度的晋升,也有被其他部门挖角的。
其实,在现场人员的管理方面,除了充分了解他们的工作以外,还需要充分的理解他们的想法。所以,我每周都会花费4个小时左右和现场的作业员轮流交流,了解他们的现状,家庭,需求等,这样一定程度上能够把握他们工作的质量。如果说生活和工作完全分清并互不干扰的话,我目前还没遇到过这样的圣人,更何况作业员呢。使每个人地人格、劳动等受到应有的同等尊重,这样的工作质量会大大提高,谁不希望为“懂我”的人献身拼命呢?
钟情品质改善2007~2008
2007年,在品质现场管理和体系基本可以脱手的情况下,我开始主推公司的第一个项目改善,也组建了公司的第一个改善小组,其实主导、推进、报告等都是我一个人,只是其他部门主管发话:“需要数据我们可以提供”而已。
在这一年多的摸索改善过程中,除了首位缺陷的不良率大幅下降以外,个人的收获和成长也是非常大的。上网查了大量的品质相关资料,了解了其他公司推进QC小组的步骤、管理方法,也初次接触了品质黑带的一些知识,这些都充实了我的品质技能。但,我觉得对我最有用的收获是,共同交流能力,因为初次推进改善,很多部门都不理解也不配合,包括一些部门都课长,他们觉得这些缺陷已经是理所当然不可改变了,他们认为这样的投入改善只是耗费人力、财力、物力,不会有任何收获。
在初期,我先是各个部门宣导改善的重要性、收益性,但除了拒绝,我一无所获。有一周的时间,我非常苦恼,几乎觉得自己不能完成这项工作,想到放弃。一个我比较敬佩的部门课长告诉我:“你觉得自己不行吗?不是为了晋升,就为了证明你行,你也要想办法推进,第一个尝试的人总是困难重重的,但你要学会利用资源,各部门数据的支持,网络资料的收集,你自己的人脉,都是可利用的资源啊!”一语惊醒梦中人,我先整理了思路,做了一份改善的计划书,从我比较要好的一个工序长身上突破,看在面子上,她勉强同意我在她所辖工作范围内,小面积的进行改善推进。一个月后,我将改善进度和成果等做成资料,请这个工序长在干部会议上进行了发表,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的反响非常好,至此,品质改善轰轰烈烈开展起来。现在,我们已经拥有了QC改善管理部门,有25个改善项目同时推进,不止品质改善,涉及到了各个部门,如纳期改善、工作效率提升改善、辞职率下降改善、材料利用率向上改善等等。
致力客诉处理2007~至今
在进行社内不良递减的改善同时,由于客服部人员急需,鉴于我对工程熟悉、有对应客户的经验以及改善显效,在逐步将改善脱手给其他人的同时,也掉入了CS部门,开始了所谓的“上得厅堂,下的厨房”的客户对应工作。
上得厅堂:处理客诉必须要接触客户,访问客户,仪表、言谈、举止都必须礼貌得体,同时通常会和营业人员一起拜访客户,所以双方的默契配合也非常重要,这就需要CS不仅要有专业的产品知识和一贯的品质立场,还要有“慧根”或“灵性”,能够举一反三,一个眼神就懂得如何做。说起来好像有难度,但我觉得能在客服行业工作3年以上的,一般都有这个实力,否则也无法坚持下去。所以,我们同事经常自我调侃说:“CS的人员都是身后有翅膀,头上有光环”。处理客诉时,个人的一言一行都是代表公司,所以个人所站角度、高度也至关重要,和客户对话时必须虔诚有礼,不卑不亢,同时以积极快速解决问题为宗旨,哪怕最终确定是客户自身的原因,也需要我们做出协力客户共同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行动。
下得厨房:由于我们没有专门的样品分析和社内调查小组,所以接到客户投诉后,一般都是CS亲自进行样品分析,主导各相关部门会议讨论原因、对策,如果需要验证对策,也是有CS主导推进,制造会有现场的组长级协力,那么这样,作为CS就必须对现场流程、管控点等非常熟悉,有时候还必须站在客户的立场上和制造进行你来我往的口水战,相信QA工程师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所以,CS有很多时间是泡在生产车间的,有很多时候是必须和车间的作业员交流的,高高在上的officer态度,一定会在工作过程中遇到很多阻碍。
其实,一个优秀的CS还必须具备许多其他的素质,如思路清楚,强的沟通能力,灵活多变的思维,5S等等。这些素质中有一些是可以通过培训,积累工作经验获得,有一些(我不得不承认)是需要有天分的。

以上,只是对十年的品质工作的略微回顾,理出了自己十年走过的路程中的一部分,虽然在各个品质管理的小区域内都有接触,其中不乏高高低低,步履蹒跚,慢慢成熟沉淀,这个过程中也得到了很多前辈的支持和帮助,那些路程中栽的树结的果,后续慢慢和大家分享。


(未完待续)
对“好”的回答一定要点个"赞",回答者需要你的鼓励!
已邀请:

Jack101 (威望:3) (江苏 南京) 机械制造 工程师

赞同来自:

这10年的经历也写得太简单了吧哥们

37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注册

发起人

青稞酒
青稞酒

中级质量工程师,9年质量经验。擅长体系、客诉、现场管理。

扫一扫微信订阅<6SQ每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