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管理之来料控制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其实是很难做好的事情,否则为什么很多公司会招聘SQE?原材料控制并非是简单的来料检验,相信大多数的公司采用的都是GB2828-2003或者C=0的抽样方案,但是比如贴片类元器件,贴片电阻,一盘5K的量,你如何进行抽检?所以很多公司开始把管理延伸到供应商处,延伸到供方的过程管控,设计开发管控。
SQE有的公司在采购部,有的在质量部,有的SQE只负责原材料不良的简单处理,我认为这不是一个称职的SQE,而有的SQE除了负责原材料不良的处理(简单的退换货),更多的是负责供方的开发,长期质量的提升与保持,对供方进行质量辅导,最终达到双赢,符合ISO9001中的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的第八项“与供方的互利关系”。
有的人把组织与供方的关系比作“人”,互相支撑,缺少谁都是不能直立起来;有人把二者的关系比作是“一辆马车”,组织是前面奔驰的马,而供方就是那两个轮子,如果轮子有问题了,可想而知,马车跑的也不远。
所以希望一些组织能够看到长远的利益而不是有短视行为,因为供应商有质量问题而动辄就罚款,当然大家都会冠冕堂皇的说“罚款不是我们的目的,只是一种手段”等等,其实听起来很假。个人觉得,如果想长期的和供方合作下去,就要互利共赢,把供应商当做我们组织的一个部门。大家都知道“木桶原理”,也许供方是你的短板,只有提高了短板,组织整体的能力才能提升。
对于供应商技术市场都很牛的,不妨放下身份,与供方学习,相信只要你肯学习,别人也是愿意教你的。
在来料控制的过程中,一般会有如下的问题:
1.原材料确认阶段,确认项目不完善,这一点可以同供方的技术部充分进行沟通,不妨在制定规范的时候可以邀请供方人员参与评审,毕竟供方比较专业。而且检验规范没有充分考虑到检验量具的情况。
2.图纸上手改的比较严重,而且没有签名与改动日期,不利于追溯而且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很容易造成扯皮的现象。
3.小批试产的结果都是OK的,这很恐怖,因为没有及时把问题暴露出来,问题可能在后面大批量生产时爆发出来
4.来料检验人员未按检验文件操作,理由是没有规范上提到的工具,但是又不上报,让领导提供资源。
5.来料检验的结果都是OK,对于一些计量型的参数应该实事求是的记下测量的数据,以便于进行统计分析。
6.很少用公司定期进行MSA测量系统分析,或者说量具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校验了,测量的结果可能有问题,而对这样因为量具有问题的,并没有进行向上追溯。
欢迎高手把来料执行过程中的问题暴漏出来,大家互相学习,谢谢
SQE有的公司在采购部,有的在质量部,有的SQE只负责原材料不良的简单处理,我认为这不是一个称职的SQE,而有的SQE除了负责原材料不良的处理(简单的退换货),更多的是负责供方的开发,长期质量的提升与保持,对供方进行质量辅导,最终达到双赢,符合ISO9001中的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的第八项“与供方的互利关系”。
有的人把组织与供方的关系比作“人”,互相支撑,缺少谁都是不能直立起来;有人把二者的关系比作是“一辆马车”,组织是前面奔驰的马,而供方就是那两个轮子,如果轮子有问题了,可想而知,马车跑的也不远。
所以希望一些组织能够看到长远的利益而不是有短视行为,因为供应商有质量问题而动辄就罚款,当然大家都会冠冕堂皇的说“罚款不是我们的目的,只是一种手段”等等,其实听起来很假。个人觉得,如果想长期的和供方合作下去,就要互利共赢,把供应商当做我们组织的一个部门。大家都知道“木桶原理”,也许供方是你的短板,只有提高了短板,组织整体的能力才能提升。
对于供应商技术市场都很牛的,不妨放下身份,与供方学习,相信只要你肯学习,别人也是愿意教你的。
在来料控制的过程中,一般会有如下的问题:
1.原材料确认阶段,确认项目不完善,这一点可以同供方的技术部充分进行沟通,不妨在制定规范的时候可以邀请供方人员参与评审,毕竟供方比较专业。而且检验规范没有充分考虑到检验量具的情况。
2.图纸上手改的比较严重,而且没有签名与改动日期,不利于追溯而且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很容易造成扯皮的现象。
3.小批试产的结果都是OK的,这很恐怖,因为没有及时把问题暴露出来,问题可能在后面大批量生产时爆发出来
4.来料检验人员未按检验文件操作,理由是没有规范上提到的工具,但是又不上报,让领导提供资源。
5.来料检验的结果都是OK,对于一些计量型的参数应该实事求是的记下测量的数据,以便于进行统计分析。
6.很少用公司定期进行MSA测量系统分析,或者说量具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校验了,测量的结果可能有问题,而对这样因为量具有问题的,并没有进行向上追溯。
欢迎高手把来料执行过程中的问题暴漏出来,大家互相学习,谢谢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8 个回复
buxiangyouming (威望:26) (重庆 南岸区) 汽车制造相关 总监 - 汽车行业项目管理;产品开发、新品导入、体系建设
赞同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