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质量跟生产是否应该由一个领导直属,我来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论坛里面经常能看到大家讨论,生产部门跟质量部门是应该归属一个领导管辖还是应该分由不同的上级领导,其中大部分人还是认为应该分别隶属与不同的领导,理由是这样能互相监督,避免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能有效的管理。我“有幸”这两种情况都遇见过。以前的公司工厂一把手是厂长,没有副职。下面直属品质经理、生产主任、采购部长等部门。后来的公司是一个总经理两个副总经理,一个副总主管生产、采购、计划。另一个副总主管技术、质量、销售。在这里暂且将前者称为A企业,后者称为B企业,对于这两种方式哪个更好,为了便于大家的理解我举个小例子来说明。
背景:生产中出了质量问题,影响了出货。
A企业:厂长直接召开质量检讨会议。先听取了生产车间汇报的情况(注意:不良数据是生产提报的),接着由质量部门报告该问题的严重性、客户对该问题的要求,生产部门还用各种工具对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由生技部门研讨一个解决方案。
最后的会议结论为:生产车间加强人员教育,注意培训,终检人员增加对该问题的检验。质量部门负责向客户解释情况并与客户适当沟通看能否放宽条件。技术部门针对问题找出工艺上解决方法,并更新WI,CP避免问题的发生。
B企业:出了质量问题,生产部门责怪质量部门,质量部门又满腹牢骚。主管生产的副总要求质量部门解决,主管质量的副总要求生产解决,双方争执不下,一直在扯皮。
最后的结果:要求生产改善,生产又说技术不配合,导致迟迟没解决。
这两种制度哪个好哪个劣,在这里一目了然。在这里请大家设身处地想一下,假入说你是一个领导,左手是生产,右手是质量。你会怎么做?当生产出了问题以后你敢大手一拍,大喊一声——过?,作为总负责人,上级对你的要求很明确,你也要承担责任的,出货不及时你要问责,不良品流到顾客你也要问责,那么你该怎么做?压力之下肯定是大练内功,积极倡导六四格玛跟精益生产,努力提升质量。只要是出过一次质量问题,经历过那种焦虑紧张的场面,作为直属领导的你肯定就长记性了,自发地在下次问题出现之前就解决掉。但是,如果你只是光抓质量或光抓生产,那么好了。出了问题总是有很多客观的借口推托到其他人身上,同样由于你的权力不足,涉及不到对方部门,很多时候只能干着急。
最后我的观点是,建立制度要从能调动人员的积极性考虑,让所有人能自主地去主动做事,而不是总有太多的理由。
背景:生产中出了质量问题,影响了出货。
A企业:厂长直接召开质量检讨会议。先听取了生产车间汇报的情况(注意:不良数据是生产提报的),接着由质量部门报告该问题的严重性、客户对该问题的要求,生产部门还用各种工具对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由生技部门研讨一个解决方案。
最后的会议结论为:生产车间加强人员教育,注意培训,终检人员增加对该问题的检验。质量部门负责向客户解释情况并与客户适当沟通看能否放宽条件。技术部门针对问题找出工艺上解决方法,并更新WI,CP避免问题的发生。
B企业:出了质量问题,生产部门责怪质量部门,质量部门又满腹牢骚。主管生产的副总要求质量部门解决,主管质量的副总要求生产解决,双方争执不下,一直在扯皮。
最后的结果:要求生产改善,生产又说技术不配合,导致迟迟没解决。
这两种制度哪个好哪个劣,在这里一目了然。在这里请大家设身处地想一下,假入说你是一个领导,左手是生产,右手是质量。你会怎么做?当生产出了问题以后你敢大手一拍,大喊一声——过?,作为总负责人,上级对你的要求很明确,你也要承担责任的,出货不及时你要问责,不良品流到顾客你也要问责,那么你该怎么做?压力之下肯定是大练内功,积极倡导六四格玛跟精益生产,努力提升质量。只要是出过一次质量问题,经历过那种焦虑紧张的场面,作为直属领导的你肯定就长记性了,自发地在下次问题出现之前就解决掉。但是,如果你只是光抓质量或光抓生产,那么好了。出了问题总是有很多客观的借口推托到其他人身上,同样由于你的权力不足,涉及不到对方部门,很多时候只能干着急。
最后我的观点是,建立制度要从能调动人员的积极性考虑,让所有人能自主地去主动做事,而不是总有太多的理由。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22 个回复
烂命一条 (威望:41) (天津 西青区) 电子制造 经理
赞同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