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控制图管制限与控制图基本原理相悖?(500个金币)

Walter.Shewhart将制造过程中呈现的波动分成两个分量:偶然波动和异常波动;其建议用界限μ±3δ作为控制限来管理过程。具体方式是将常态分布图及其控制限μ±3δ同时逆时针转90°,以横轴为时间或编号,以纵轴为过程参数(均值、标准差等),并在μ±3δ处引出两条水平线得到so called控制图。
譬如Xbar Rchart,通过μ±A2*Rbar所计算出来的控制限与μ±3δ相比有明显的差异。
若按照有的书上所说的:控制界限是画在距平均值大约3倍标准差之处。那么请问(譬如Xbar Rchart)GB/T 4091-2001《常规控制图》上面规定的8点判异原则的A,B,C区究竟是以标准差来确定还是以A2*Rbar/n(n=1,ie. C区,n=2,ie. B区,n=3,ie.A区)??依据?

对“好”的回答一定要点个"赞",回答者需要你的鼓励!
已邀请:

欧立威 (威望:52) (福建 厦门) 咨询业 咨询顾问

赞同来自:

第一个问题:
Xbar Rchart,通过μ±A2*Rbar所计算出来的控制限与μ±3δ相比有明显的差异。
控制界限是画在距平均值大约3倍标准差之处。那么请问(譬如Xbar Rchart)GB/T 4091-2001《常规控制图》上面规定的8点判异原则的A,B,C区究竟是以标准差来确定还是以A2*Rbar/n(n=1,ie. C区,n=2,ie. B区,n=3,ie.A区)??依据?

回答:8点的西部电气原则把过程变异范围划分为A,B,C区的是A2*Rbar作为标准差。

你肯定还会问第二个问题:
请问按A2*Rbar/n的依据若何?
我比对的几个控制界限计算差异中,大凡是μ±3δ的要大于μ±A2*Rbar的,也就是说,现实中我们的α比0.27/2=0.135要小。

回答:你混淆了一个概念,我们的X-BAR 图中的平均值中心其实是X-BAR-BAR,也就是各个子组平均值的平均值。而图中的控制界限其实是描述了各子组平均值的一般的变异范围。
所以μ±A2Rbar 中的变异A2Rbar 是子组平均值的变异,不是每个观测值的变异。而你所说的μ±3δ中的 δ 才是每个观测值的变异,当然这两个值不会相同了。而且根据中心极限定理,样本越大,其子组平均值的分布越集中。平均值的分布一定比未平均之前的观测值的分布肯定更分散,当然μ±3δ的会大于μ±A2*Rbar了。

要问A2*Rbar怎么来的?很简单,首先我们当样本小于8时,我们利用极差来衡量组内的变异肯定比SIGMA要更适当,所以根据统计公式 Rbar/D2 会相当于观测值的变异,就是你所说的 δ, 但是在管制图中XBAR图中的控制界限是对子组平均值的变动而言的,所以我们必须将其转换为子组平均值的变异。

8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注册

发起人

扫一扫微信订阅<6SQ每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