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供应商管理的困惑

接手公司的IQC&SQE部门已经一个月了,从以前的体系推行工作切入到现在的实体的品质管理工作,从开始的满怀希望,以为自己能改变点什么,但走到现在才一个月就感觉到好累。感觉自己真的好被动,就像站在一个漩涡之中,感觉自己已经站不住脚了,只要我自己一放弃就会随波逐流了。

公司背景:
第一、一个典型的民营企业,公司管理层不断的更换,产品特性是少量多样,重点在于外观的设计变更。
第二、由于前任的IQC 主管,高层觉得现在无法接受就替换了,找了半天没人就让我接手一下。希望能改变点什么
第三、公司采购战略还是以低成本高要求为主,公司在供应商与客户之间都扮演一副被动的角色。
原因:技术上,我们没能提供给供应商任何指导,反而问题在与供应商讨论半天之后,结果是自己的问题。
在沟通上,经常由于我们的内部沟通障碍,导致了我们发给供应商的资料是滞后的或提前的,等供应商一交货结果发现资料是错的。
在模具上,我们开的模具以低价格为主,但是模具跟注塑是分开两个不同的供应商,注塑上盖跟下盖是两个不同的供应商,模具的移转过程是没有任何监督跟管理,所以经常出现几个问题,新开模具没有得到很专业的确认,移转到注塑厂那里就是无法生产,或者要克服生产,从而导致很多新开的模具,新供应商不做,必须留在模具开发供应商那里生产。两个不同注塑厂商的结果是,色差严重,结构不匹配;模具移转,中间没有确认环节,导致重新试模,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交期,还要导致重新签样等各种异常。
物料交期,L/T 38天, 应该属于一般的交期水平,但供应商交期基本很难达成,经常被逼去到供应商那里跟进签样,或逼着产线做挑选加工。
产线维修退料,一替换式维修为主,没有任何分析,永远只是在材料中间更换,结果导致产线所谓的不良,到供应商那里一测试时合格的。经常发生几次,供应商就彻底失望

等等, 很多状况导致我们的被动地位

第四、由于公司仓库的不足,导致公司部分材料必须采用Just in time 的战略,只能提前两天送货到我们仓库。 所以来料检验必须进行驻外检验,我们依据生管的验货计划检验,供应商依据验货计划进行生产,但实际上由于很多急单很沟通上面的因素,导致了验货计划失效

第五、不知道由于什么原因导致,现有的供应商出现品质异常,供应商首先通知的是物控,而不是SQE。

第六、公司的流程和实际执行是典型的两层皮,由于例外事件太多,导致有太多的异常,从而使现有流程完全流于形式。

以上种种,在没有接手之前我已经基本了解。但我以为我可以改变点什么。


到IQC 一周之后,我试着从流程上下手,先规范流程,做到凡是有据可依;我试着先从材料主要不良下手(塑胶不良占公司55%以上);我想先不理事务性的事情,让手下先做,以便自己现有更深的漩涡,让自己迷失了;我想先培养自己的手下,通过正规的培训.......

但到现在才一个月,我就感觉到自己累了,不想再去搞这种看不到任何效果的事情。
(在我想下手执行流程规划的时候,规范好的流程大框框,到高层一段时间之后没有下文;同时一些细节的流程,所谓的执行异常,突发性事件如:由于设计与市场的沟通问题,市场与物控的沟通问题导致供应商的物料做错,导致的异常的责任判定,因为没有文件要求,只是凭空,凭想象去判定等;让我自己都有点迷失了,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流程,什么流程才真正适合这个公司;当想从塑胶供应商下手的时候,由于其他材料的不稳定,气泵的不稳定,导致供应商与我司出现没完没了的扯皮,因为我们的维修方式,导致换下的所谓不良,到供应商处都是良品;由于不想理事务性的事情,也不懂实际的物料标准,导致下手压力太大;想培养下手,想定个培训时间表,结果发现我下面的检验员,一月30天,天天在上班,晚上加班到9:30,每天都是;我感觉我处处被动,完全迷失了,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

不知道是我太心急了,还是我的方法错误,感觉太困惑了,希望大师们能指点下。
对“好”的回答一定要点个"赞",回答者需要你的鼓励!
已邀请:

cp7811258 (威望:4) (浙江 ) 机械制造 员工

赞同来自:

1、有时候产品的缺陷属于技术瓶颈或者世界难题,你换谁来都解决不了,这个时候我的做法是2个,第一、最基本的供方生产现场,必须做到严格执行工艺规范,稳定过程参数,可以让缺陷以一个相当稳定的比例出现,当然这个比例很小,很多时候都不是连续出现的,如果连续且比例很大,那么不是供方没能力生产,就是设计有问题;第二、供方检验过程、或本司进货、在线遏制,尽量设计防呆、放错,遏制在最终出货前。其实,找不到问题根源的问题不是问题,因为还有其他手段可以遏制,真正头疼的是发现不了的问题。
2、重点是多沟通、多交流、多学习。顾客的要求很多时候,也是一些很年轻、没什么经验的人给出来的,他们只知道设计需要做到的性能、指标是什么,然后下放供方,这时候,我们要做的是配合项目组尽可能多的挖掘稳定生产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哪些是影响使用的,哪些是不重要的,然后和顾客沟通,询问他们有无特殊要求。什么问题都没有,沟通是没有结果的,碰到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可能会在试制前告诉你,但大部分时间里,都必须自己去找出问题,摆在他们面前了之后,来商量。这些商量的工作,做得越多,后期IQC检验规范编制的就越精简、越有效,否则你们也是照搬,动辄全尺寸、高检频,别说执行会有问题,后期漏过的也会让你疲于奔命。

13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注册

发起人

antian82
antian82

质量体系

扫一扫微信订阅<6SQ每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