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民营制程质量管理中的争议问题之首件事宜
今天是全民发贴日,特在此水一贴,混个积分,谈点看法,特将一些此前论坛中的一些争议问题做个汇整分析,欢迎讨论
制程首件的意义与实施方式,
首件制度,大的意义套用PPAP(生产件批准程序),小的方面,就是正常生产内部确认控制方式;
送首件时间:每班开机或开始时、机器或夹具调试(维修)后、原材料更换、非正常停机或停线后。
送首件意义:确保因工作环境变、设备状态、原料等变更后,生产质量受控,不会出现批量性不良。
首件确认人员:原则上是品质部人员(检测中心、IPQC都可以),实际运用中,主要是操作员、代班、线长等,品管只不过是验证及意外把关而已。
争议地方:送首件时,可能是多条线多台机器同时进行,首件检验的时间就会过长,在首件未确认时,机器或流水线可否生产?如果生产,不良责任该如何分摊?不良后果由谁承担?这是现实中常遇到的现象,由其是产线管理人员非常纠结,一般的公司会明文规定:首件合格后方可开机(线)生产。可实际情况是,生产背负太多的效率压力和交期压力,如果真的按程序操作,这个产线管理人员肯定是干不长的:别人一天工作八小时,你一天工作7.5小时(半个小时等待首件检验结果),能力高低立判,这种情况肯定是不行的,也不允许发生的。
解决办法:1,如果因为产线过多,或机台过多,首件检验时间确实太长,可在组织框架内,由正常程序提出问题,期待组组上去解决(一般是很难解决的,毕竟,首件是个特例,早高峰现象明显,到了九点钟就基本不存在问题了);2,加强自检能力培训,首件的产品,先要经过自检,自检合格后方可送去首检,如果自检能力很强,哪么自检合格后就可以开线(机)生产了,这样既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又可以将低首件不良率,是谓制程品质控制的王道;如果出现不良,说明自检能力不足,造成了误检,这说明产线管理人员的管理缺失和从事该项自检的员工能力不足,责任主要由该员工承担,管理人员连带责任;按照我的个人经验,由于首件结果很快就会出来,这种先自检确认,再开线(机)生产,并同时送首检的方式是唯一可行的方式,只要自检人员能力经过培训验证(未培训验证的,一般由代班级别帮助其自检确认),出现问题概率很小,就算有,也都是一些测试仪器不一样或测试基准理解不一致造成,后果都在生产的承受范围之内。
制程首件的意义与实施方式,
首件制度,大的意义套用PPAP(生产件批准程序),小的方面,就是正常生产内部确认控制方式;
送首件时间:每班开机或开始时、机器或夹具调试(维修)后、原材料更换、非正常停机或停线后。
送首件意义:确保因工作环境变、设备状态、原料等变更后,生产质量受控,不会出现批量性不良。
首件确认人员:原则上是品质部人员(检测中心、IPQC都可以),实际运用中,主要是操作员、代班、线长等,品管只不过是验证及意外把关而已。
争议地方:送首件时,可能是多条线多台机器同时进行,首件检验的时间就会过长,在首件未确认时,机器或流水线可否生产?如果生产,不良责任该如何分摊?不良后果由谁承担?这是现实中常遇到的现象,由其是产线管理人员非常纠结,一般的公司会明文规定:首件合格后方可开机(线)生产。可实际情况是,生产背负太多的效率压力和交期压力,如果真的按程序操作,这个产线管理人员肯定是干不长的:别人一天工作八小时,你一天工作7.5小时(半个小时等待首件检验结果),能力高低立判,这种情况肯定是不行的,也不允许发生的。
解决办法:1,如果因为产线过多,或机台过多,首件检验时间确实太长,可在组织框架内,由正常程序提出问题,期待组组上去解决(一般是很难解决的,毕竟,首件是个特例,早高峰现象明显,到了九点钟就基本不存在问题了);2,加强自检能力培训,首件的产品,先要经过自检,自检合格后方可送去首检,如果自检能力很强,哪么自检合格后就可以开线(机)生产了,这样既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又可以将低首件不良率,是谓制程品质控制的王道;如果出现不良,说明自检能力不足,造成了误检,这说明产线管理人员的管理缺失和从事该项自检的员工能力不足,责任主要由该员工承担,管理人员连带责任;按照我的个人经验,由于首件结果很快就会出来,这种先自检确认,再开线(机)生产,并同时送首检的方式是唯一可行的方式,只要自检人员能力经过培训验证(未培训验证的,一般由代班级别帮助其自检确认),出现问题概率很小,就算有,也都是一些测试仪器不一样或测试基准理解不一致造成,后果都在生产的承受范围之内。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9 个回复
murphy (威望:8) (广东 东莞) 在校学生 经理 - 电动牙刷制造,专注五金材料采购,小五金产品外发业...
赞同来自:
个人认为,解决首件滞后的方法,实行追溯隔离制度,在生产人员判定产品合格后,即可送检;送检期间的产品标示/隔离。
首件控制的严格程度,跟具体产品的价值和风险挂钩,如果价值很高,就不要考虑那么一点点时间了.....嘿嘿,找到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