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质量拐点”何时出现?
本帖最后由 yeyuxian 于 2012-6-11 12:01 编辑
中国社科院最近发布《产业竞争力蓝皮书》,称按照2011年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已经成为中上等收入国家,
正面临着经济增长放缓、人均收入难以提高的“中等收入陷阱”考验,建议通过提高产业竞争力提高整体国
民收入水平。
同样面对“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一个前兆,“刘易斯拐点”在中国被反复争论。因为“刘易斯拐点”的
到来无可避免,中国的制造业也面临着一场“重生”。那些粗放而低技术含量,劳动密集而低效率的传统制造业
终将被先进的制造业代替,以完成制造业的产业升级。
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同样意味着中国质量管理也将更新换代,没有了廉价的劳动力,完全依靠手工作业的质
量检验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式势下制造业特点,也将失去其存在的价值。如何提升企业的作业效率及管控水平已经
是所有转型制造业需要面对的严峻问题,而且也将加速催生中国质量管理的“拐点”。
而这个质量管理的“拐点”将拐向何方?也许我们应该去问问“休哈特”,向“日本制造”取取经,又或者
看看德国工业。但是,这些早已传入国内的质量理念却成了我们应付客户的摆设,如何解决这些理念的执行问题
又成了这个“拐点”必须攻破的突破口。
各位童靴都说说咱们未来的质量之路将走向何方?
中国社科院最近发布《产业竞争力蓝皮书》,称按照2011年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已经成为中上等收入国家,
正面临着经济增长放缓、人均收入难以提高的“中等收入陷阱”考验,建议通过提高产业竞争力提高整体国
民收入水平。
同样面对“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一个前兆,“刘易斯拐点”在中国被反复争论。因为“刘易斯拐点”的
到来无可避免,中国的制造业也面临着一场“重生”。那些粗放而低技术含量,劳动密集而低效率的传统制造业
终将被先进的制造业代替,以完成制造业的产业升级。
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同样意味着中国质量管理也将更新换代,没有了廉价的劳动力,完全依靠手工作业的质
量检验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式势下制造业特点,也将失去其存在的价值。如何提升企业的作业效率及管控水平已经
是所有转型制造业需要面对的严峻问题,而且也将加速催生中国质量管理的“拐点”。
而这个质量管理的“拐点”将拐向何方?也许我们应该去问问“休哈特”,向“日本制造”取取经,又或者
看看德国工业。但是,这些早已传入国内的质量理念却成了我们应付客户的摆设,如何解决这些理念的执行问题
又成了这个“拐点”必须攻破的突破口。
各位童靴都说说咱们未来的质量之路将走向何方?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11 个回复
RICKYGF4 (威望:13) (浙江 宁波) 电子制造 主管 - 流程再造,是民企一切改善的基础
赞同来自:
一,中国政治有了大的变数,民治抬头并变成主导意识,则中国质量拐点十五年内可以完成。
二,民治模式不变,则中国质量拐点需要五十年左右,我们有可能看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