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品質遇到了政治﹐我們何去何從﹖
當品質遇到了政治﹐我們何去何從﹖
我們的客戶是A﹐世界知名電腦品牌﹐而為其組裝的是廠商B也是我們的唯一客戶﹐我們是A指定的供應商之一暫定為C﹐當然還有廠商D﹑E﹑F等…都是出貨給客戶B組裝后用A的品牌出貨到市場上。
競爭對手D/E/F都是業界鼎鼎有名的廠商也是A客戶重點扶植的對象﹐因為我們太強大客戶A不愿意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這些D/E/F廠商由于規模沒有我們大且個別是私營老板政治獻金較易操作﹐故與B關系從上到下均被打通﹐其中B持有D/E/F的股份或已被B台灣總部收購可見關系非同一般。在這樣的背景下其實品質成為各廠商之間打壓我們的籌碼﹐當其他廠商有足夠量的話我們將會由于品質ISSUE被禁用﹐只有其他廠商產能跟不上時我們才有機會。當然開發初期A有指定各家的allocation但當量產后其實各家就可以各顯神通了。因為當初評估的Cell﹑C/T﹑Flow Chart都是有較大水份的﹐到最后還是看B的臉色行事。Ramp初期B會優先投C的料將所有在系統端的問題點反饋出來后D/E/F同步改善。(也即先讓我們當炮灰﹐最后收拾殘局而其他廠商在我們的慘痛教訓后輕松搶位)
作為Q其面臨的客戶B及A的挑戰是巨大的﹐FA報告几乎每天都會有﹐有時只出現1PC但客戶B在算不良率時會算成﹕1/20=5%,解釋是投了一箱就有1片。可是繼續投料后又未發現不良。但仍然需要回復報告﹗
也許您會說把品質做好不要讓客戶找到問題不就好了﹐但做過制造業特別是筆記本機殼這樣的外觀件來說談何容易啊﹗首先客戶對外觀的要求是業界最高的同時工藝最復雜的。尺寸最多可達1200多個如果有心找茬﹐找一片產品做個全尺寸量測就能把你搞死。那您可能又會問﹕”為什么不在開發初期就將做不到的尺寸反饋給客戶﹐讓客戶改圖面”實際上如果競爭對手有一家可以做到規格內﹐與其談成功的几率几乎為零﹐只丟下一句”別人能做到你們為什么做不到﹐你們制程哪里出了問題﹖”實際狀況是競爭對手對外的尺寸都是很OK的如果是行內人都知道數據都是做出來的﹐可是在這種情況下你又無証據﹐客戶也不愿意幫你澄清的時候﹐于是我們只能妥協了。因為如果你不妥協你在開發階段的料就交不進去﹐一旦交不進去就會影響整個量的分配或直接被DQ了(這種几率很小﹐因為如果連我們都做不出來別人能做出來的概率几乎為零。)
有沒有好的辦法破解﹖我們曾開玩笑說﹕把B并購了﹗玩笑只能歸玩笑。
現在我們能做的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淹﹗見機行事也許是最好的生存之道。當然碰到客訴的時候還是會積極面對﹐持續推動廠內改善。客戶的挑戰就是對我們最好的磨練﹗笑看風云…….
我們的客戶是A﹐世界知名電腦品牌﹐而為其組裝的是廠商B也是我們的唯一客戶﹐我們是A指定的供應商之一暫定為C﹐當然還有廠商D﹑E﹑F等…都是出貨給客戶B組裝后用A的品牌出貨到市場上。
競爭對手D/E/F都是業界鼎鼎有名的廠商也是A客戶重點扶植的對象﹐因為我們太強大客戶A不愿意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這些D/E/F廠商由于規模沒有我們大且個別是私營老板政治獻金較易操作﹐故與B關系從上到下均被打通﹐其中B持有D/E/F的股份或已被B台灣總部收購可見關系非同一般。在這樣的背景下其實品質成為各廠商之間打壓我們的籌碼﹐當其他廠商有足夠量的話我們將會由于品質ISSUE被禁用﹐只有其他廠商產能跟不上時我們才有機會。當然開發初期A有指定各家的allocation但當量產后其實各家就可以各顯神通了。因為當初評估的Cell﹑C/T﹑Flow Chart都是有較大水份的﹐到最后還是看B的臉色行事。Ramp初期B會優先投C的料將所有在系統端的問題點反饋出來后D/E/F同步改善。(也即先讓我們當炮灰﹐最后收拾殘局而其他廠商在我們的慘痛教訓后輕松搶位)
作為Q其面臨的客戶B及A的挑戰是巨大的﹐FA報告几乎每天都會有﹐有時只出現1PC但客戶B在算不良率時會算成﹕1/20=5%,解釋是投了一箱就有1片。可是繼續投料后又未發現不良。但仍然需要回復報告﹗
也許您會說把品質做好不要讓客戶找到問題不就好了﹐但做過制造業特別是筆記本機殼這樣的外觀件來說談何容易啊﹗首先客戶對外觀的要求是業界最高的同時工藝最復雜的。尺寸最多可達1200多個如果有心找茬﹐找一片產品做個全尺寸量測就能把你搞死。那您可能又會問﹕”為什么不在開發初期就將做不到的尺寸反饋給客戶﹐讓客戶改圖面”實際上如果競爭對手有一家可以做到規格內﹐與其談成功的几率几乎為零﹐只丟下一句”別人能做到你們為什么做不到﹐你們制程哪里出了問題﹖”實際狀況是競爭對手對外的尺寸都是很OK的如果是行內人都知道數據都是做出來的﹐可是在這種情況下你又無証據﹐客戶也不愿意幫你澄清的時候﹐于是我們只能妥協了。因為如果你不妥協你在開發階段的料就交不進去﹐一旦交不進去就會影響整個量的分配或直接被DQ了(這種几率很小﹐因為如果連我們都做不出來別人能做出來的概率几乎為零。)
有沒有好的辦法破解﹖我們曾開玩笑說﹕把B并購了﹗玩笑只能歸玩笑。
現在我們能做的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淹﹗見機行事也許是最好的生存之道。當然碰到客訴的時候還是會積極面對﹐持續推動廠內改善。客戶的挑戰就是對我們最好的磨練﹗笑看風云…….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7 个回复
glesiyq (威望:18) (广西 桂林) 电气或能源 工程师 - /
赞同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