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企检测项目增至27个 每年检测费用或200万
一位资深乳业专家告诉记者,相比数年前,检测次数增加了30%左右,但是检测项目却翻了数倍,此前每个批次检测7个项目左右,现在要检测27个项目左右,检测费用也有较大幅度上升,给企业带来了一定负担,一家年销售规模上亿元的乳企,每年检测费用就要近200万元
近日,光明乳业(600597.SH)总裁郭本恒公开表示,去年国家抽检光明乳业4553次,折算下来等于查了几十万个指标,没有一个不合格。“这么抽会抽死人啊!”郭本恒如此表示。
对于每年乳业检测情况,《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联系了多地质监部门,截至记者发稿时,多地检测部门都未给予明确答复。事实上,据业内专家表示,由于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国家加大了对乳业检测力度,不过,这些检测中的确存在重复检测的现象,相关检测机制亟待完善。
多地回避检测数据
为了了解各地方部门每年对乳业检测数据以及检测情况,记者分别联系了上海市质监局、安徽省质监局、广东省质监局和工商局、武汉市质监局。截至记者发稿,上述地方部门均未给出具体的检测情况。
根据此前公开报道,今年以来共抽查光明乳业630批次,其中包括203批次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检查,390批次生鲜乳原料监督抽查,15批次质量监督抽查,22批次各区县执法抽查。
北方某大型乳企相关负责人透露,国家对于乳制品的检测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卫生部门对乳制品企业进行风险检测,然后会出具一个宏观食品安全报告。报告中对影响特别大、案例特别典型的企业,会做一个特别点名处理。尔后,卫生部门会将这份报告,转交给国家质监局。质监局对点名的企业进行抽检,出具结论,并予以曝光。
对于这样的检测次数,光明乳业新闻发言人龚妍奇向记者坦言:“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是空前的,企业也在加强自控。”资深乳业专家也认为,这么多次的检测并非针对光明乳业,目前国家狠抓乳业质量的情况下,很多企业都面临高频次的检测,光明乳业目前的销售规模下,这么多次的检测并不算多。
相关专家此前表示,“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国家主管部门高度关注,连续多年对乳制品行业进行了专项检查,从严推出了相关的举措,目前乳制品行业可算是监管最严的行业之一。企业应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认真履行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和食品安全责任。
乳企抱怨检测负担重
与光明乳业有同样困惑的不仅仅光明一家。北方一家大型乳企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相较于光明乳业,这家企业因为“盘子更大”,产品更多,所以一年被质监局检测的次数要远远超过4553次。
外资品牌也不例外,一家进口奶粉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进口奶粉,每个批次都有专项检查,每隔10个批次会有一次全检,专项检查一般检测约27个项目,而全检则有近70个项目,每个项目费用1000元左右,一个月销售额300万元的区域,每月检测费用就要达到3万多元,虽然只占1%,却已经成为企业不小的负担。
上海市奶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曹明是也向记者坦言,郭本恒的说法,有一定道理,4500多次的检测对一家企业的负担的确太重了。一位资深乳业专家告诉记者,相比数年前,检测次数增加了30%左右,但是检测项目却翻了数倍,此前每个批次检测7个项目左右,现在要检测27个项目左右,检测费用也有较大幅度上升,给企业带来了一定负担,一家年销售规模上亿元的乳企,每年检测费用就要近200万元。
不过,广东省奶业协会副会长王丁棉指出,以前三鹿奶粉事件前,国家对部分所谓的“名优产品”进行了免检,其结果是监管缺失,企业不自觉,许多消费者因而受到伤害,而现在,乳业食品安全问题频出,政府更应该加强检测,回应老百姓诉求。
王丁棉告诉记者,乳企抱怨“抽查多了”有两层意思:一是次数多,二是成本高。王丁棉表示:“据我了解,企业为应对抽查所付出的成本相当高。有许多项目都要被各路监管部门重复抽查,成本颇高。”
此外,政府检测的手段也需改进。比如以三聚氰胺检测项目为例,企业完全可以通过价值约3000元的设备进行定性检测,但政府却要求企业必须使用定量检测设备,而这样的设备少则几十万元,贵的要300万元,这无形中增加了企业许多生产成本。到最后,还是要消费者来埋单。
曹明是认为,要减轻乳企负担,需要从两个方面来推进,第一个方面是加强对奶源的检测。“源头处理好了,后面的流通环节就可以减轻部分重复检测流程,减轻企业负担。”他透露,目前上海及周边共有143个奶源生产工厂,每天都得到检测机构的检测,可以研讨一下减轻企业负担。第二个方面是加快培育独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理顺农企利益关系,解决农企双方有关质量判定方面的矛盾和纠纷,构建公开、公正、公平交易体系。
近日,光明乳业(600597.SH)总裁郭本恒公开表示,去年国家抽检光明乳业4553次,折算下来等于查了几十万个指标,没有一个不合格。“这么抽会抽死人啊!”郭本恒如此表示。
对于每年乳业检测情况,《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联系了多地质监部门,截至记者发稿时,多地检测部门都未给予明确答复。事实上,据业内专家表示,由于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国家加大了对乳业检测力度,不过,这些检测中的确存在重复检测的现象,相关检测机制亟待完善。
多地回避检测数据
为了了解各地方部门每年对乳业检测数据以及检测情况,记者分别联系了上海市质监局、安徽省质监局、广东省质监局和工商局、武汉市质监局。截至记者发稿,上述地方部门均未给出具体的检测情况。
根据此前公开报道,今年以来共抽查光明乳业630批次,其中包括203批次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检查,390批次生鲜乳原料监督抽查,15批次质量监督抽查,22批次各区县执法抽查。
北方某大型乳企相关负责人透露,国家对于乳制品的检测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卫生部门对乳制品企业进行风险检测,然后会出具一个宏观食品安全报告。报告中对影响特别大、案例特别典型的企业,会做一个特别点名处理。尔后,卫生部门会将这份报告,转交给国家质监局。质监局对点名的企业进行抽检,出具结论,并予以曝光。
对于这样的检测次数,光明乳业新闻发言人龚妍奇向记者坦言:“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是空前的,企业也在加强自控。”资深乳业专家也认为,这么多次的检测并非针对光明乳业,目前国家狠抓乳业质量的情况下,很多企业都面临高频次的检测,光明乳业目前的销售规模下,这么多次的检测并不算多。
相关专家此前表示,“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国家主管部门高度关注,连续多年对乳制品行业进行了专项检查,从严推出了相关的举措,目前乳制品行业可算是监管最严的行业之一。企业应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认真履行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和食品安全责任。
乳企抱怨检测负担重
与光明乳业有同样困惑的不仅仅光明一家。北方一家大型乳企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相较于光明乳业,这家企业因为“盘子更大”,产品更多,所以一年被质监局检测的次数要远远超过4553次。
外资品牌也不例外,一家进口奶粉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进口奶粉,每个批次都有专项检查,每隔10个批次会有一次全检,专项检查一般检测约27个项目,而全检则有近70个项目,每个项目费用1000元左右,一个月销售额300万元的区域,每月检测费用就要达到3万多元,虽然只占1%,却已经成为企业不小的负担。
上海市奶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曹明是也向记者坦言,郭本恒的说法,有一定道理,4500多次的检测对一家企业的负担的确太重了。一位资深乳业专家告诉记者,相比数年前,检测次数增加了30%左右,但是检测项目却翻了数倍,此前每个批次检测7个项目左右,现在要检测27个项目左右,检测费用也有较大幅度上升,给企业带来了一定负担,一家年销售规模上亿元的乳企,每年检测费用就要近200万元。
不过,广东省奶业协会副会长王丁棉指出,以前三鹿奶粉事件前,国家对部分所谓的“名优产品”进行了免检,其结果是监管缺失,企业不自觉,许多消费者因而受到伤害,而现在,乳业食品安全问题频出,政府更应该加强检测,回应老百姓诉求。
王丁棉告诉记者,乳企抱怨“抽查多了”有两层意思:一是次数多,二是成本高。王丁棉表示:“据我了解,企业为应对抽查所付出的成本相当高。有许多项目都要被各路监管部门重复抽查,成本颇高。”
此外,政府检测的手段也需改进。比如以三聚氰胺检测项目为例,企业完全可以通过价值约3000元的设备进行定性检测,但政府却要求企业必须使用定量检测设备,而这样的设备少则几十万元,贵的要300万元,这无形中增加了企业许多生产成本。到最后,还是要消费者来埋单。
曹明是认为,要减轻乳企负担,需要从两个方面来推进,第一个方面是加强对奶源的检测。“源头处理好了,后面的流通环节就可以减轻部分重复检测流程,减轻企业负担。”他透露,目前上海及周边共有143个奶源生产工厂,每天都得到检测机构的检测,可以研讨一下减轻企业负担。第二个方面是加快培育独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理顺农企利益关系,解决农企双方有关质量判定方面的矛盾和纠纷,构建公开、公正、公平交易体系。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4 个回复
13day (威望:14) (天津 河东) 其它行业 经理 - 流程效率专家 生产管理专家
赞同来自:
把企业都逼死了 就不会有机会出问题了
乳品行业不好管 从源头奶源、牛饲料就控制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