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品质体系维护之惑;
进入苏州某公司已经接近半年,对于公司体系运作状况可谓是五味杂陈,在这里倾吐一下;
5月本人由深圳南下来到苏州这个从未接触的城市,真正到了以后,才发现和想象中的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整个苏州,中部(金阊区、虎丘、沧浪区)还是保留了过去古香古色的韵味,但是到了东部地带的工业园区几乎是另外的天堂,在这里你好像步入了西方某发达国家的街头;建筑特色鲜明;我所在的公司就是位于此处不远的胜浦镇,是生产光电类产品的公司,和A老板(也就是我现在的老板)是在深圳那边认识的,今年由于欧洲危机影响,出口锐减,我原先的公司也差不多就嗝屁了;偶然和这位A老板聊起这事,A老板说,来我这边吧,我这边还缺一个品质经理,你来给我打理吧,当初以为只是一句玩笑,未有当真,后来A老板却亲自打电话过来问这事,考虑了几天后,也就欣然前往;
上面很多朋友以为是废话,其实这个铺垫不做的话,那后面的事情也就没办法去讲了;
进入正题,到达苏州后,公司安排住在小区租住的房子了,还不错了;第二天坐厂车前往公司报道上班,一切都是新的,心里又紧张有欣慰,紧张的是新的环境、新的老板,需要进行磨合;欣慰的是周边的环境还是相当不错的,不像深圳的建筑那样密集;
9:00中接到文员通知,上午9::30公司经理级到会议室开碰头会,相互介绍认识;
10:30会议结束后,心里空荡荡的,写了份工作计划,未来工作就要拉开大幕了,品质部门工作倒没什么担心的,主要是和各部门沟通、协调上这一点上,尚存忧虑,业界有句名言:”刚进入新环境,肯定会有“蜜月期(入职前半个个月)、磨合期(第一个月)、冲突期(一个月以后)、共识期(据说要4个月以后)“,我只期待蜜月期、磨合期时间少点,直接进入冲突期,这样方能真正的对公司有所了解;
前一个礼拜基本上是在部门状况了解及体系架构这两块度过的,新公司的品质部门有40人左右,架构架设的也非常俱全,但体系部门、管理者代表有我一人担任,品质文员兼文控文员;前一个月的产品制程上的相关签字,均放权给产线品质主管和IQC主管进行处理,然后每天汇报给我就行;所以这段时间主要还是钻到体系里面以及结合产想实际执行状况来进行的;
果不出所料,看过体系文件结合运行状况了解,发现存在的弊病还真实令人不可思议;最基本的质量目标、环境目标如同虚设一般,产线班组长对质量、环境方针、目标根本都不知道(包括品质部门的),各部门对于体系文件的执行上各自为政,体系形容虚设;
。。。。。。。。。。。。。。。。。。。。。。。。。。。。。。。。。。。。。。。。。。。。。。。。(流汗)
说到这里,我不知道,群里各位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公司申请认证质量、环境体系认证证书,只是为了多拉些订单,多创造点企业知名度,而对于体系上相关的要求视而不见,快审核时,临时抱佛脚,到处造假,甚至塞红包给审核单位(据内部人员传说得知);
心中无限感慨,我原以为,原先的公司已经够差劲了,但是人家最基本的体系运行的概念还是有的啊,产线还是按照文件要求执行的啊;无语、汗颜等词语进入脑海中,看来我是需要真的和老板好好的谈一下了,如果连老板的观念都是这样的,那么我这个品质经理也许沦陷进去这种观念里了,鲁迅同志讲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沦陷“(修改一词);
两天后和老板的谈话结束,但正如我预测的那样,老板对于体系运行并不感冒,按照他的道理来讲,每年花费那么一笔资金来推行这个体系,只是应付客户的审厂及公司知名度上有作用,产线生产的产品质量是合格的(这里的合格是指行业内能够接受的,公司的质量标准几乎也是参考行业内的标准进行的),让我主要在产品质量上多下工夫;这个观点是我当初考虑过的一种结局,没想到这么快就灵验了,但我知道现在想说服老板改变目前的观点,是不可能的,虽说我是他引进过来的,但是在这点上,我相信任何老板都会坚持自己的观点;要想改变目前他的观点也只能一点一点的渗入了,这就需要拿出真实的案例说话了;
为了让公司中高层、基层的管理者对于体系重要性的认识,和老板商议,5月中旬到六月初,安排了多次培训课程,强制性的灌输了部分体系知识;老板同意此事做法,还专门发邮件给单位的负责人;我深知,光靠此部分培训,很难让大家对于这方面的认识有所提升;后面,采取随即抽取提问的方式,进行考核;未回答上来者,抄写答案10遍,虽说效果上还不能说太理想,但是很多人基本上能够对方针、目标说出来了;
2012年6月中旬,内审即将开始,但是各内审员证书还没有,这可是个大的缺陷,和老板商量,还是要找个咨询公司过来培训下取得内审证书方可;这个问题上,老板未有异议,从网上咨询了下先前的辅导老师,介绍了一家公司,随即取得联系,谈妥相关价格,三天后来我司做会见说明;
培训期间,有个小插曲,生产一位主管产线有事,未请假的情况下直接离开培训现场,此事一出,我很生气,培训前就已经说明了培训纪律,有问题要报告;这算什么,太无组织无纪律了吧,随即要求其写检讨一份,交由我这边;谁知这个小事,竟然引来生产部门经理的不满,但最终还是写了检讨(我相信很多做品质管理的,此事并不新鲜,部门老大护犊子,品质和生产矛盾对立等等。。。)
此事也说出了国人的一种习性,随意性很强,以自我为中心等优越感;
内审培训结束后,开始进行内审工作,说实在的,在这个背景下,还有很多人仍坚持先前的思路,以应付的态度进行内审,实在是很郁闷,品质部门的审核员我可以去说下,非品质部的也只能强调,实际先前和这些部门的大佬们也通过气;
公司是在9月中旬进行外审,和外审公司的老师提前取得联系,进行沟通,避免过来时很生疏;在管理评审这块上,老板出差,全权有我和各单位的大佬们一起整过来的,管理评审后,请各单位的大佬们小聚了一下,酒喝得不少,几个部门经理也说,这个是第一次经历过这么严格的的管理评审,有点不适应,先前都习惯了,很多东西做出来后签字就OK了,没想到还有这么多的条条框框,对此,我也把我堆积在心里的关于品质相关的话也全盘脱出,几位大佬也很认可说法;我想这次小聚,其意义应该不亚于改善了某个制程的不良,最起码在品质意识让这几位负责人有所感悟,同时我也基本是融入到了这个团队里面了,这时,我进入公司有3个半月;
8月中旬,前往公司的几个主要供应商及外协进行审厂,对于供应商来讲,这是个新鲜的话题,先前基本上就没有过这种事情;总体评价下来,看来这些供应商和我公司 还真有缘分,体系清一色的名存实亡,或者基本上都没有;看来这又是一个难题,你只能关注好你自己公司的体系状况,但是你不能干涉其它公司的体系运行状况吧。。。
8月底为了迎接外审,对公司体系的相关状况做了一次外审演练及诊断,大的系统性问题必须在外申前给与修正完毕,小的问题,可以弥补的给与弥补,实在不行的,也只有造假了;此次稽核三天时间,把整个质量、环境体系完全、彻底的诊断了一遍,演练了外审老师可能会问到的问题点,基本上还能够通过;
9月中旬瞬间就到了,厂外打了横幅”欢迎XX公司B老师、C老师前来我司第三方审核认证“,在审核组到来公司的前一天,召集了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内审员等召开了外审准备会议,明确了审核计划中的相关分工、纪律、后勤等工作,确保本次外审能够通过;
第二天中午,会同公司司机前往虹桥机场接待深圳过来的审核老师,算是正式开始了外审之旅,天公不作美,下起了毛毛细雨,子啊机场等了将近3个小时,方接到B老师、C老师一行;到达公司时已经将近下班时间,打电话给老总,意思找酒店为审核老师接风洗尘,老总欣然前往;
审核过程省略。。。。。
最终本次外审顺利通过,开除不符合项两个,现场给出改善对策,审核老师对于我们这次的审核与去年相比,还算是基本满意,这让我非常的欣慰,看来前期的一些准备工作确实没有白做;
审核后第二天,老板召集我谈话,说对于本次审核的认识云云;此番对话将近2个小时;快下班时,老板召集公司各单位领导,一起聚聚;饭桌上,老板似醉非醉的说对于体系方面的认识上的肤浅,要向我学习,让我非常的惊讶。。。三个月前的画面还在脑海中翻腾,老板就这样改变了?我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吧;最后才知道,是审核老师在和老板谈话中的某一句话,导致老板茅塞顿开;
现在我在的这个公司,谈不上所有人都具备了品质方面的意识,但是我相信,基层、中高层管理者对于此方面的认知肯定比以前有所提升,这对于后续坚持质量体系中的”8大基本原则“为基本点的,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相信不久的将来,随着此方面的加强,大家的观念意识肯定会有所转变的;
上面这么一大段的论述,肯定有人在问了,体系你写那么多,对于制程上的管控难道不管了?毕竟产品质量才是最重要的;这里要和大家解释一下,我来的这家公司所生产的产品和我先前所在行业是一样的,所以很多东西基本上能够很容易进入角色,对于制程中的相关异常处理起来也是非常的顺手的,本文主要阐述了体系开展以来的诸多问题点,所以本文未有重点介绍此方面的工作;这篇文章,是在看到论坛上大家对于体系推广所存在的问题后,也算是心血来潮之作,在语言论述上,纯粹是随着自己的思路进行写作,如有不通之处,也请见谅;本文的中心思想也需没有那么重要,主要是以体系意识的变革过程为主线,叙述品质存在的意义;
期望有更多的朋友把你们的心得写出来,咱们相互交流沟通;首先声明,本人在06年才步入品质领域,对于品质的理解就是”有法可依,有法可循“、”执行力“等几个方面;
品质管理做了也将近4年时间了,经历过各类的的管理模式,这也算是我对于体系方面认识最深刻的一次吧;
5月本人由深圳南下来到苏州这个从未接触的城市,真正到了以后,才发现和想象中的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整个苏州,中部(金阊区、虎丘、沧浪区)还是保留了过去古香古色的韵味,但是到了东部地带的工业园区几乎是另外的天堂,在这里你好像步入了西方某发达国家的街头;建筑特色鲜明;我所在的公司就是位于此处不远的胜浦镇,是生产光电类产品的公司,和A老板(也就是我现在的老板)是在深圳那边认识的,今年由于欧洲危机影响,出口锐减,我原先的公司也差不多就嗝屁了;偶然和这位A老板聊起这事,A老板说,来我这边吧,我这边还缺一个品质经理,你来给我打理吧,当初以为只是一句玩笑,未有当真,后来A老板却亲自打电话过来问这事,考虑了几天后,也就欣然前往;
上面很多朋友以为是废话,其实这个铺垫不做的话,那后面的事情也就没办法去讲了;
进入正题,到达苏州后,公司安排住在小区租住的房子了,还不错了;第二天坐厂车前往公司报道上班,一切都是新的,心里又紧张有欣慰,紧张的是新的环境、新的老板,需要进行磨合;欣慰的是周边的环境还是相当不错的,不像深圳的建筑那样密集;
9:00中接到文员通知,上午9::30公司经理级到会议室开碰头会,相互介绍认识;
10:30会议结束后,心里空荡荡的,写了份工作计划,未来工作就要拉开大幕了,品质部门工作倒没什么担心的,主要是和各部门沟通、协调上这一点上,尚存忧虑,业界有句名言:”刚进入新环境,肯定会有“蜜月期(入职前半个个月)、磨合期(第一个月)、冲突期(一个月以后)、共识期(据说要4个月以后)“,我只期待蜜月期、磨合期时间少点,直接进入冲突期,这样方能真正的对公司有所了解;
前一个礼拜基本上是在部门状况了解及体系架构这两块度过的,新公司的品质部门有40人左右,架构架设的也非常俱全,但体系部门、管理者代表有我一人担任,品质文员兼文控文员;前一个月的产品制程上的相关签字,均放权给产线品质主管和IQC主管进行处理,然后每天汇报给我就行;所以这段时间主要还是钻到体系里面以及结合产想实际执行状况来进行的;
果不出所料,看过体系文件结合运行状况了解,发现存在的弊病还真实令人不可思议;最基本的质量目标、环境目标如同虚设一般,产线班组长对质量、环境方针、目标根本都不知道(包括品质部门的),各部门对于体系文件的执行上各自为政,体系形容虚设;
。。。。。。。。。。。。。。。。。。。。。。。。。。。。。。。。。。。。。。。。。。。。。。。。(流汗)
说到这里,我不知道,群里各位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公司申请认证质量、环境体系认证证书,只是为了多拉些订单,多创造点企业知名度,而对于体系上相关的要求视而不见,快审核时,临时抱佛脚,到处造假,甚至塞红包给审核单位(据内部人员传说得知);
心中无限感慨,我原以为,原先的公司已经够差劲了,但是人家最基本的体系运行的概念还是有的啊,产线还是按照文件要求执行的啊;无语、汗颜等词语进入脑海中,看来我是需要真的和老板好好的谈一下了,如果连老板的观念都是这样的,那么我这个品质经理也许沦陷进去这种观念里了,鲁迅同志讲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沦陷“(修改一词);
两天后和老板的谈话结束,但正如我预测的那样,老板对于体系运行并不感冒,按照他的道理来讲,每年花费那么一笔资金来推行这个体系,只是应付客户的审厂及公司知名度上有作用,产线生产的产品质量是合格的(这里的合格是指行业内能够接受的,公司的质量标准几乎也是参考行业内的标准进行的),让我主要在产品质量上多下工夫;这个观点是我当初考虑过的一种结局,没想到这么快就灵验了,但我知道现在想说服老板改变目前的观点,是不可能的,虽说我是他引进过来的,但是在这点上,我相信任何老板都会坚持自己的观点;要想改变目前他的观点也只能一点一点的渗入了,这就需要拿出真实的案例说话了;
为了让公司中高层、基层的管理者对于体系重要性的认识,和老板商议,5月中旬到六月初,安排了多次培训课程,强制性的灌输了部分体系知识;老板同意此事做法,还专门发邮件给单位的负责人;我深知,光靠此部分培训,很难让大家对于这方面的认识有所提升;后面,采取随即抽取提问的方式,进行考核;未回答上来者,抄写答案10遍,虽说效果上还不能说太理想,但是很多人基本上能够对方针、目标说出来了;
2012年6月中旬,内审即将开始,但是各内审员证书还没有,这可是个大的缺陷,和老板商量,还是要找个咨询公司过来培训下取得内审证书方可;这个问题上,老板未有异议,从网上咨询了下先前的辅导老师,介绍了一家公司,随即取得联系,谈妥相关价格,三天后来我司做会见说明;
培训期间,有个小插曲,生产一位主管产线有事,未请假的情况下直接离开培训现场,此事一出,我很生气,培训前就已经说明了培训纪律,有问题要报告;这算什么,太无组织无纪律了吧,随即要求其写检讨一份,交由我这边;谁知这个小事,竟然引来生产部门经理的不满,但最终还是写了检讨(我相信很多做品质管理的,此事并不新鲜,部门老大护犊子,品质和生产矛盾对立等等。。。)
此事也说出了国人的一种习性,随意性很强,以自我为中心等优越感;
内审培训结束后,开始进行内审工作,说实在的,在这个背景下,还有很多人仍坚持先前的思路,以应付的态度进行内审,实在是很郁闷,品质部门的审核员我可以去说下,非品质部的也只能强调,实际先前和这些部门的大佬们也通过气;
公司是在9月中旬进行外审,和外审公司的老师提前取得联系,进行沟通,避免过来时很生疏;在管理评审这块上,老板出差,全权有我和各单位的大佬们一起整过来的,管理评审后,请各单位的大佬们小聚了一下,酒喝得不少,几个部门经理也说,这个是第一次经历过这么严格的的管理评审,有点不适应,先前都习惯了,很多东西做出来后签字就OK了,没想到还有这么多的条条框框,对此,我也把我堆积在心里的关于品质相关的话也全盘脱出,几位大佬也很认可说法;我想这次小聚,其意义应该不亚于改善了某个制程的不良,最起码在品质意识让这几位负责人有所感悟,同时我也基本是融入到了这个团队里面了,这时,我进入公司有3个半月;
8月中旬,前往公司的几个主要供应商及外协进行审厂,对于供应商来讲,这是个新鲜的话题,先前基本上就没有过这种事情;总体评价下来,看来这些供应商和我公司 还真有缘分,体系清一色的名存实亡,或者基本上都没有;看来这又是一个难题,你只能关注好你自己公司的体系状况,但是你不能干涉其它公司的体系运行状况吧。。。
8月底为了迎接外审,对公司体系的相关状况做了一次外审演练及诊断,大的系统性问题必须在外申前给与修正完毕,小的问题,可以弥补的给与弥补,实在不行的,也只有造假了;此次稽核三天时间,把整个质量、环境体系完全、彻底的诊断了一遍,演练了外审老师可能会问到的问题点,基本上还能够通过;
9月中旬瞬间就到了,厂外打了横幅”欢迎XX公司B老师、C老师前来我司第三方审核认证“,在审核组到来公司的前一天,召集了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内审员等召开了外审准备会议,明确了审核计划中的相关分工、纪律、后勤等工作,确保本次外审能够通过;
第二天中午,会同公司司机前往虹桥机场接待深圳过来的审核老师,算是正式开始了外审之旅,天公不作美,下起了毛毛细雨,子啊机场等了将近3个小时,方接到B老师、C老师一行;到达公司时已经将近下班时间,打电话给老总,意思找酒店为审核老师接风洗尘,老总欣然前往;
审核过程省略。。。。。
最终本次外审顺利通过,开除不符合项两个,现场给出改善对策,审核老师对于我们这次的审核与去年相比,还算是基本满意,这让我非常的欣慰,看来前期的一些准备工作确实没有白做;
审核后第二天,老板召集我谈话,说对于本次审核的认识云云;此番对话将近2个小时;快下班时,老板召集公司各单位领导,一起聚聚;饭桌上,老板似醉非醉的说对于体系方面的认识上的肤浅,要向我学习,让我非常的惊讶。。。三个月前的画面还在脑海中翻腾,老板就这样改变了?我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吧;最后才知道,是审核老师在和老板谈话中的某一句话,导致老板茅塞顿开;
现在我在的这个公司,谈不上所有人都具备了品质方面的意识,但是我相信,基层、中高层管理者对于此方面的认知肯定比以前有所提升,这对于后续坚持质量体系中的”8大基本原则“为基本点的,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相信不久的将来,随着此方面的加强,大家的观念意识肯定会有所转变的;
上面这么一大段的论述,肯定有人在问了,体系你写那么多,对于制程上的管控难道不管了?毕竟产品质量才是最重要的;这里要和大家解释一下,我来的这家公司所生产的产品和我先前所在行业是一样的,所以很多东西基本上能够很容易进入角色,对于制程中的相关异常处理起来也是非常的顺手的,本文主要阐述了体系开展以来的诸多问题点,所以本文未有重点介绍此方面的工作;这篇文章,是在看到论坛上大家对于体系推广所存在的问题后,也算是心血来潮之作,在语言论述上,纯粹是随着自己的思路进行写作,如有不通之处,也请见谅;本文的中心思想也需没有那么重要,主要是以体系意识的变革过程为主线,叙述品质存在的意义;
期望有更多的朋友把你们的心得写出来,咱们相互交流沟通;首先声明,本人在06年才步入品质领域,对于品质的理解就是”有法可依,有法可循“、”执行力“等几个方面;
品质管理做了也将近4年时间了,经历过各类的的管理模式,这也算是我对于体系方面认识最深刻的一次吧;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21 个回复
flying008 (威望:14) (湖北 武汉) 其它 - 建立技术体系为基础的管理系统
赞同来自:
====以上内容,纯属引用内容部分====
……所谓千刀不如一斧, 你说了一千句, 不如人家一句, 这就是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