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收集方式对标准差计算的影响(求解)
昨天和一客户沟通,提出不同方式收集的数据,其计算标准差的方法不一样;
比如说:
1. 在生产好的产品中随机抽取的100个数据;
2. 连续生产时按顺序每隔5分钟抽取4个;连续抽取25次;X bar R
3. 连续生产时每5分钟抽取1个连续100次;MR
以上同样的100个数据;用不同的标准差计算方法计算会有不同的结果。
那位大师解释一下不同的计算方法原理!
还有在MInITAB中,是否默认的都是一样的!
比如说:
1. 在生产好的产品中随机抽取的100个数据;
2. 连续生产时按顺序每隔5分钟抽取4个;连续抽取25次;X bar R
3. 连续生产时每5分钟抽取1个连续100次;MR
以上同样的100个数据;用不同的标准差计算方法计算会有不同的结果。
那位大师解释一下不同的计算方法原理!
还有在MInITAB中,是否默认的都是一样的!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11 个回复
haileyhuang (威望:2) (广东 中山) 电子制造
赞同来自:
能否解释下: 当用Xbar-s图时,计算Cpk标准差用sbar/c4,即所有子组标准差的均值/c4。为什么不能用“所有子组极差的均值/d2”,也就是说同Xbar-R图?
其他几点已经理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