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辛的质量路
本帖最后由 allow-xu 于 2013-2-26 09:42 编辑
一直以来都希望能写一些东西回顾一下自己走过来的质量路,虽说路还走得不长,但就当是自己对这两年多来的一个回顾吧。
2010年7月底,刚从学校毕业还没真正工作过的我,来到了上海这个让无数人羡慕的大城市,刚从学校出来对工作和对社会都抱有强烈的好奇感。由于本人高中的时候比较爱玩,没有考上本科,不得不上了一所大专,但在大专中凭借口才与思维过的还是顺风顺水,顺利的当上了班长和学生会主席,虽说一天很忙,但是至少觉得很充实。在大三实习的时候,A公司来我们学校招聘,我面试成功进入了A公司。当时的我还在想能进外资企业的那得是多牛的人啊,原本可能一辈子就跟机械打交道的我也能有幸进入这么好的外资企业,我倍感荣幸。
刚进A公司的时候,我对工作中的一切都感到新鲜,我急切的想学到我所见到的所有东西,我认真钻研所有我能接触到的东西。由于我的老大觉得我很优秀,让我进入了质量部成为了一名质量部的技术员,我的质量之路也就此展开。不得不说的是A公司真的是非常好的公司,公司环境非常好,没有那么多的纠葛,大家都是想把事情做好,对于事实十分尊重,在这里培养了我一个正常的质量观。
在A公司内我学了很多东西,在所有人的帮助下,2年多我从一个对质量方面什么都不懂得人,变成了一个在质量方面也能夸夸奇谈的质量人,这点令我十分开心。虽说工作过程中,跟有些人也有过磕磕绊绊,但是在大的公司氛围下,这些矛盾都顺利化解,而且令我们大家成为了非常好的朋友。
2012年10月,由于生活压力的原因,我带着十分不舍得心情离开了A公司。(A公司的福利真的很好,但是工资方面对中低层的我们确实不高。)我通过网上投简历进入了B公司,当上了一名SQE。B公司是一家贸易公司,虽说公司不大,但是氛围也还很和睦,大家关系都不错,不过能化解我离开A公司的感觉的并不是这个,而是薪水。我在B公司的薪水是我在A公司的3倍之多,这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满足感。当然我明白,我之所以能提升这么多,是因为我在A公司的积累,我对A公司的评价是:它是一所好企业,一个可以让我真的一辈子待的学校。在3倍的薪水下,我的生活质量提升了很多。
但是好景不长,2013年1月底,B公司由于市场不好,我被裁员了。当时听到这个消息的我,真的不知道我该怎么办了。我开始陷入了一段茫然与自责中,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我跳的太高了,是不是我跑的太快了,当时的我真的想回去A公司,但是我明白,自己选择了离开,即使现在回去也没有什么用,我需要另辟蹊径,我开始在网上疯狂的投简历。机缘巧合之下我将简历投到了C公司,C公司质量部的经理是原来我在A公司时的同事J先生,我们聊了很多,虽说这边给的薪资比原来低了近1/3,但我还是欣然接受了邀请成为了C公司的产品质量工程师,因为我觉得能在一个陌生的公司碰见原来一起工作过的朋友,而且这个人还是我的老大,这应该还是比较幸运的,毕竟中国的观念就是熟人底下好办事嘛。
原本我觉得能在这个公司里过的很快乐,但是我发现我做错了,小公司的氛围与外资大型企业是有本质的区别的。公司成本控制异常严格,很多设备东西都没有;质量观念淡薄,发现了质量异常,运营部老大不配合质量部做调查,一直对所有质量部的人员保持抵制态度。有一次我在产线看生产,这位女主管直接来到我身边质问我是不是在巡检?我说我的职责不是巡检。她当时就很愤怒的讲:“你不巡检你在产线待着干什么?” 说实话,这句话把我问的是哭笑不得。我只能跟她说我是该产品的质量工程师,我在现场是应该的。她更加的生气了,在产线上公然说我阻碍他们的生产,我在这阻碍他们员工工作,让我从产线滚出去。我当时就被这句话弄的哑口无言,我在想是不是哪我做错了,但是仔细想想我当时仅仅在用眼睛看,而且离他们的员工有一米的距离,我想这个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我询问她为什么,她直接来一句没有为什么,让我立马出去。她的声音越来越大,我不想对产线造成影响,我只得离开产线。事后我找到了我们经理J,经过长聊我才了解到,这位运营部长对质量部一直抱有抵制态度,对所有质量部的人员都是这样。我当时提出异议,为什么不将此情况反映出来,这样我们的检验员没办法开展工作。J说他也反馈过,也与她聊过,但是没有用,公司不重视质量部,质量部就没有发言权。原本对这家公司抱有很大希望的我,顿时就有一种想要离开的冲动。不过后来我安慰自己,我想既然这里不重视,那么我就要用我的努力来证明质量是对成本有很大益处的。但是随着我的努力,我发现公司上至老总,下至员工,对质量都不抱有任何好感。
实话实说,现在的我真的不对这家公司抱有期望,我原来看过大家所说从大型外资企业到小型民营企业的转变会很难,但是我没想到会是这样。
我不禁开始仔细思考,是不是我的能力不足还不足以改变状况,亦或许是质量真的这么难做吗?做质量的人都明白在一个公司中,首先受重视的就是销售,下来是研发,也许最后才是质量。质量做的好了,就是质量部应该做的;质量不好了,第一个找的就是质量部的责任。难道这就是中国的质量?我是不是应该换职业呢?也许这对于现在的我而言是一个问题。也许若干年后我再回头看这篇总结的时候会对我当时的想法而感到费解吧。但是无论如何,我还是要感谢C公司,是他让我见识到了这些,让我有所成长。
一直以来都希望能写一些东西回顾一下自己走过来的质量路,虽说路还走得不长,但就当是自己对这两年多来的一个回顾吧。
2010年7月底,刚从学校毕业还没真正工作过的我,来到了上海这个让无数人羡慕的大城市,刚从学校出来对工作和对社会都抱有强烈的好奇感。由于本人高中的时候比较爱玩,没有考上本科,不得不上了一所大专,但在大专中凭借口才与思维过的还是顺风顺水,顺利的当上了班长和学生会主席,虽说一天很忙,但是至少觉得很充实。在大三实习的时候,A公司来我们学校招聘,我面试成功进入了A公司。当时的我还在想能进外资企业的那得是多牛的人啊,原本可能一辈子就跟机械打交道的我也能有幸进入这么好的外资企业,我倍感荣幸。
刚进A公司的时候,我对工作中的一切都感到新鲜,我急切的想学到我所见到的所有东西,我认真钻研所有我能接触到的东西。由于我的老大觉得我很优秀,让我进入了质量部成为了一名质量部的技术员,我的质量之路也就此展开。不得不说的是A公司真的是非常好的公司,公司环境非常好,没有那么多的纠葛,大家都是想把事情做好,对于事实十分尊重,在这里培养了我一个正常的质量观。
在A公司内我学了很多东西,在所有人的帮助下,2年多我从一个对质量方面什么都不懂得人,变成了一个在质量方面也能夸夸奇谈的质量人,这点令我十分开心。虽说工作过程中,跟有些人也有过磕磕绊绊,但是在大的公司氛围下,这些矛盾都顺利化解,而且令我们大家成为了非常好的朋友。
2012年10月,由于生活压力的原因,我带着十分不舍得心情离开了A公司。(A公司的福利真的很好,但是工资方面对中低层的我们确实不高。)我通过网上投简历进入了B公司,当上了一名SQE。B公司是一家贸易公司,虽说公司不大,但是氛围也还很和睦,大家关系都不错,不过能化解我离开A公司的感觉的并不是这个,而是薪水。我在B公司的薪水是我在A公司的3倍之多,这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满足感。当然我明白,我之所以能提升这么多,是因为我在A公司的积累,我对A公司的评价是:它是一所好企业,一个可以让我真的一辈子待的学校。在3倍的薪水下,我的生活质量提升了很多。
但是好景不长,2013年1月底,B公司由于市场不好,我被裁员了。当时听到这个消息的我,真的不知道我该怎么办了。我开始陷入了一段茫然与自责中,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我跳的太高了,是不是我跑的太快了,当时的我真的想回去A公司,但是我明白,自己选择了离开,即使现在回去也没有什么用,我需要另辟蹊径,我开始在网上疯狂的投简历。机缘巧合之下我将简历投到了C公司,C公司质量部的经理是原来我在A公司时的同事J先生,我们聊了很多,虽说这边给的薪资比原来低了近1/3,但我还是欣然接受了邀请成为了C公司的产品质量工程师,因为我觉得能在一个陌生的公司碰见原来一起工作过的朋友,而且这个人还是我的老大,这应该还是比较幸运的,毕竟中国的观念就是熟人底下好办事嘛。
原本我觉得能在这个公司里过的很快乐,但是我发现我做错了,小公司的氛围与外资大型企业是有本质的区别的。公司成本控制异常严格,很多设备东西都没有;质量观念淡薄,发现了质量异常,运营部老大不配合质量部做调查,一直对所有质量部的人员保持抵制态度。有一次我在产线看生产,这位女主管直接来到我身边质问我是不是在巡检?我说我的职责不是巡检。她当时就很愤怒的讲:“你不巡检你在产线待着干什么?” 说实话,这句话把我问的是哭笑不得。我只能跟她说我是该产品的质量工程师,我在现场是应该的。她更加的生气了,在产线上公然说我阻碍他们的生产,我在这阻碍他们员工工作,让我从产线滚出去。我当时就被这句话弄的哑口无言,我在想是不是哪我做错了,但是仔细想想我当时仅仅在用眼睛看,而且离他们的员工有一米的距离,我想这个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我询问她为什么,她直接来一句没有为什么,让我立马出去。她的声音越来越大,我不想对产线造成影响,我只得离开产线。事后我找到了我们经理J,经过长聊我才了解到,这位运营部长对质量部一直抱有抵制态度,对所有质量部的人员都是这样。我当时提出异议,为什么不将此情况反映出来,这样我们的检验员没办法开展工作。J说他也反馈过,也与她聊过,但是没有用,公司不重视质量部,质量部就没有发言权。原本对这家公司抱有很大希望的我,顿时就有一种想要离开的冲动。不过后来我安慰自己,我想既然这里不重视,那么我就要用我的努力来证明质量是对成本有很大益处的。但是随着我的努力,我发现公司上至老总,下至员工,对质量都不抱有任何好感。
实话实说,现在的我真的不对这家公司抱有期望,我原来看过大家所说从大型外资企业到小型民营企业的转变会很难,但是我没想到会是这样。
我不禁开始仔细思考,是不是我的能力不足还不足以改变状况,亦或许是质量真的这么难做吗?做质量的人都明白在一个公司中,首先受重视的就是销售,下来是研发,也许最后才是质量。质量做的好了,就是质量部应该做的;质量不好了,第一个找的就是质量部的责任。难道这就是中国的质量?我是不是应该换职业呢?也许这对于现在的我而言是一个问题。也许若干年后我再回头看这篇总结的时候会对我当时的想法而感到费解吧。但是无论如何,我还是要感谢C公司,是他让我见识到了这些,让我有所成长。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20 个回复
willian.wang (威望:2) (上海 上海) QA Engineer
赞同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