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浅谈质量意识的建立

质量来源于意识,要搞好质量先要建立好质量的意识,从领导到员工,至上而下,想必各位搞质量的朋友对此都没大的异议。但真正的在实际工作中,又如何呢?
其实在我看来,质量意识的建立不是一概而论的,也不是一天从早到晚或365天的大讲特讲质量如何如何就能成的。任何事物都有侧重,有主有辅。无可否认质量的参与是全员的,但参与分为主动与被动,一个公司如果不是已经建成了良好的文化氛围,成百上千号人,要想统一思想仅靠嘴是不可行的。因此,必须具备质量意识是老总、各部门的领导与产品设计与过程设计人员,因为质量是设计与策划出来的,领导者策划的是管理制度,用制度约束员工必须怎么做,没条件可讲的;产品设计人员是产品质量初始的策划者,设计方案决定了产品的质量,设计方案的缺陷将直接导致产品质量的降低和可靠性的降低;过程设计人员是产品实现过程的策划者,过程参数的选择、实现方案的制定与详细到每个操作步骤、一个动作的要求,都是对产品质量的策划,如果不对这些细节加以控制,质量无从谈起。
质量可以用公式下面的公式来表达:
产品质量=产品设计+过程设计+生产实现。
公式里产品设计在最前面,因为产品设计是源头,源头有缺陷,后面100%的努力都无法弥补,而设计质量与设计人员对质量的要求弥补可分;同样,有好的源头,如果过程设计不对,没有足够的支撑(过程参数不固定、工艺方案不明确、操作步骤不细化、动作无要求等),管理搞的再好,每个员工都按要求100%做到位,质量缺陷还会随机发生,质量问题还是会频发,所以过程设计人员对质量概念决定了他对过程要求的严谨与细化的程度,更深一步他会采用防错的方法减小和防止生产实现的偏差;其后再是生产实现及制造,有了好的设计方案、有了明确细化的要求,再加上100%严格的执行,产品的质量才能趋近100%。公式里没有管理,因为管理定的是制度,制度具有通用性,与本身产品形态无关,制度不完善,员工不会按照过程设计的要求去执行(采购的不按要求采购物品、生产的不按要求执行),那么质量就会出现偏差无可避免。
孰轻孰重,我想现在应该很明了吧。很多公司里,质量一旦出现问题,最先追责都是生产实现的部门,而产品设计和过程设计部门却仅仅是辅助解决部门,那或许是我们的设计部门都做到了100%吧?过程设计都考虑到了放错了吗,不要以为操作者的错误和设计部门无关,如果这样想,质量永远无法获得改进。或许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企业无论如何大谈特谈质量、大抓特抓质量却始终无法有效的提高质量的原因之一吧。
以上仅现个人观点。
对“好”的回答一定要点个"赞",回答者需要你的鼓励!
已邀请:

龙行天下12345 (威望:14) (辽宁 营口) 钢铁冶金 其它 - 管理

赞同来自:

有个老前辈说过,产品标准化,工艺标准化,操作标准化。最低端的是操作标准化,也严格执行,才能发现工艺是否有问题。质量人面对工艺设计人员时,可否心平心和地说出道理,并让设计人员心悦诚服地更改?

4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注册

发起人

扫一扫微信订阅<6SQ每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