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的12堂课
◎转载来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斯坦福的12堂课>12-1
■ 我是诗人,我念经济 •王文华
斯坦福改变了我的人生。
甚至在我还没入学之前,它就教了我很多。第一件是:你想要一样东西,你就一定要得到;你一定要得到,就要拼命去争取。在我收到入学通知的两天后,我在下午4点(斯坦福的晚上12点)接到一通电话。对方是入学审核的老师,她首先恭喜我入学,接着大力把斯坦福推销了一番,最后说:「我们知道你有其他的选择,但我们要你知道,我们要定了你,你一定得来!」她甚至留下家里的电话,要我有什么问题随时打电话给她。斯坦福是当年「美国新闻和世界报导」杂志票选的全美第一名商学院,照理说是学生来求它。但经过严格审核,一旦决定录取一名学生后,它就一定要得到那名学生,不能被其他学校抢走。从小在温文儒雅、欲迎还拒的东方文化下长大的我,第一次感受到竞争和行销。如果连斯坦福这样强势的产品都这样积极推销自己,我们一般人还在矜持什么?
入学前学到的第二件事是:尊重别人。一般学校中,学生是被学校管的。斯坦福却把学生当成客户,尊重他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决定去斯坦福后,陆续接到很多表格,包括宿舍申请书。学校安排室友,除了夫妻之外,当然是男女分开。可是我却注意到申请书特别问每一个人:「你希不希望,以及介不介意,和同性恋者住在一起」。这是1992年,同性恋在台湾还是禁忌,在美国也不是开放的话题。很多名校的说明书从没提到这一点,但斯坦福已经认知了这种生活方式,并且白纸黑字地印出来。你赞成这种生活方式也好,反对也好,重要的是,学校给你一个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你虽然只是菜鸟新生,学校尊重你,给你选择。
斯坦福是学季制,十月初开学。新生训练时,终于见到了同学。我们那届358名同学,立刻可以看出相同和不同点。相同点是积极热情的个性。不管是哪个国家什么背景,每个人都活泼、外向、喜欢社交、注重玩乐、笑声比较亮、打嗝比较响,连吃起薯条来感觉都比较香。十月的加州下午,一桶啤酒,教室外就像婚宴般嘈杂,大家才刚认识,已经像多年的老朋友。这种社交精神,也是商业的本质,要做商人,就不能孤芳自赏。同学的不同点在于背景。银行和管理顾问当然占了大部分。但也有医生、建筑师、空军工程师、红十字会的义务劳动。这些没有商业经验的,被叫做「诗人」。企管教育的方法是在课堂上分析案例,案例要分析地彻底,必须要同时有商人和「诗人」,以其独特的工作经验提出看法。MBA选学生强调多样化,就是这个道理。企业要成功,不也是这样?
新生训练上,学校告诉我们:同学的成绩,除了当事人外,不对外公布。来学校徵才的公司拿不到同学的成绩,同学也不可以告诉公司。为什么?这是避免MBA最令人诟病的恶性竞争。MBA的侵略性本来就比常人高。在某些名校,同学为了打败别人,会把图书馆里老师指定的阅读书籍藏起来或破坏掉,让别人都看不到。斯坦福不要你这样。它知道精英固然是企业成功的关键,但精英的诞生若要以牺牲别人为代价,那么企业宁愿把成功建筑在庸才的团队合作上。斯坦福的学生当然不是庸才,但它为了要培养大家合作的精神,连成绩都不公开。把这个心魔拿掉,也许这些从小到大习惯骑在别人头上的人,可以开始学会尊重别人。
注册后,我们拿到案例。每一门课的案例有十公分厚,这还不包括教科书。一门课一学季上20次,每次一个案例,老师开学前全给了你。经济学老师在案例第一页当头棒喝:「好了,你们玩够了,现在可以开始念书了!」
还没开始念书,我已经学到很多。开始之后呢?那一间间马蹄型的教室,将会怎样改变我的人生?我是诗人,将要MBA课程中,寻找新的诗意。
<斯坦福的12堂课>12-2
■ 冰冷呼叫 •王文华
在斯坦福 MBA 课程中,文科出身的学生被叫做「诗人」。诗人要变成商人,当然得先练基本功夫。第一学季四门必修课是:个体经济、会计、决策分析,和组织行为。除了组织行为,其他3堂都要用到数学。但对诗人来说, MBA 最大的挑战还倒不是数学,而是课堂上的「冰冷呼叫」。
商学跟文学、哲学最大的不同是:它是建筑在实用、也必须发挥在实用方面的学科。因为实用的特性, MBA 通常不收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你没有在企业待过,怎么能体会课堂上案例的情境?也因为实用的特性,上课方式不是由老师讲大道理,而是由同学讨论案例。
不管哪门课程,每次上课都有一个案例。所谓案例,就是真实企业碰到的问题的描述。这些问题的产生或解决,彰显了那堂课所要教的观念。理想状态下,我们应该在上课前读完了30、40页的案例和教科书的章节,一开始上课就主动举手,滔滔不绝地各抒己见。但我们都知道理想状态通常不会发生,于是上课时被点到就格外冰冷……。
嘿,我们诚实一点,你在加州,你正年轻,哪会每次上课前都念完30、40页的案例?因为这种人性弱点,所以有了「读书小组」。这8个人,是我这一生最生死与共的关系。现在企业已经把「teamwork」当作廉价的口号,在 MBA 课程中,「teamwork」是救命的绝招。我们8个人事先分配各自应读的段落,读完后写下笔记,上课前交换笔记,讨论老师事先公布的问题。如果有人没来开会,或没做笔记,我们的准备就出现漏洞,于是我们祈祷,老师明天不会看到我们这一区。
但老师永远会看到。 MBA 教室通常都是马蹄形,桌面的前缘有一条细缝。学生坐下后第一件事是把名牌塞到细缝中,老师站在前面,张三李四,一览无疑。
「今天谁要来『 open 』(开始阐述)这个案例?」老师进来后立刻说。若是没人举手,老师就开始点人。平常趾高气扬的 MBA 纷纷低头看指甲,风光明媚的加州大家却同时感冒擤鼻涕。
「王文华,你觉得怎么样?」恭喜你,你被「cold call」了!
每个老师「冰冷呼叫」的方式不同,有的专点心虚低头的人,有的为此设计一套程序,按一个键,电脑会随机挑出名单上某个倒楣鬼。被「冰冷呼叫」的那一刻,时间静止了。整个世界等你发言,你像萨达姆被拉出洞穴。
你若说不出话来,除了丢脸,也丢分数。大部分的课程,课堂发言的表现占总成绩的30%。所以被「冰冷呼叫」,其实应该感到庆幸,至少你得到了发言机会。为了争取高分,每班总有几个爱现的同学,他们总是主动举手,而且讲得头头是道。我们嫉妒他们,于是玩起「火鸡宾果」。
一般宾果卡有数字,主持人叫到一个数字,玩的人就把那个数字打X,最先连成一线的要大叫「宾果」。「火鸡宾果」卡上,一格格内都是那些爱现的「火鸡」的名字。每个人手上的卡的名字排列不同,某个火鸡主动发言一次,我们就在卡上他的格子打一个X,最先连成一线的,当然不能在课堂上大叫「宾果」。此时他必须主动举手,针对当时在讨论的问题发表高见,只不过在严肃的论点中必须没头没脑地插入一句大家事先约定好的暗语。比如,宾果的人会站起来说:「需求弹性取决于三个因素:替代品、占所得比例,与时间长短。举例来说,『像小甜甜布兰妮这么辣的歌手』,她的唱片的需求弹性……」这时台下在玩的同学就知道他宾果了,狂忍着不笑出来。宾果的人要一本正经地讲完,有时候老师还会说:「很好,很好,尤其『小甜甜布兰妮』那个例子很有创意。」
我们就用这种幼稚的方法换取笑声,纾解压力。在阅读案例、归纳重点、事先讨论、「冰冷呼叫」中,我第一次体会到读书的压力。我不再有过去那种「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潇洒,只剩下「你吞吞吐吐地 open 案例,别人迫不及待地举手取代你」的尴尬。我的嘴巴动了 20 多年,才发现从来没有讲过话。站上世界的舞台,才发现我连说「Sorry」都会结巴。我的颈很冷、脸很热、口腔有点苦,自尊没穿衣服。压力来了,没想到,我并不是自以为的那么聪明。
但压力是好的。没有压力,没有学习。我是大人了,既然要做 MBA ,就要接受:竞争是商业世界的本质,压力是最好的床边故事。
我不够优秀,当不成火鸡。但在斯坦福的第一学季,我开始深呼吸,学习表达自己。
几年后,当我离开斯坦福,才猛然发现:在真实世界,工作、爱情、人生、命运都会不断地对我「冰冷呼叫」。而这些呼叫没有案例可以准备,更没有火鸡可以嘲笑……。我,知道怎么样 open 它们吗?
<斯坦福的12堂课>12-1
■ 我是诗人,我念经济 •王文华
斯坦福改变了我的人生。
甚至在我还没入学之前,它就教了我很多。第一件是:你想要一样东西,你就一定要得到;你一定要得到,就要拼命去争取。在我收到入学通知的两天后,我在下午4点(斯坦福的晚上12点)接到一通电话。对方是入学审核的老师,她首先恭喜我入学,接着大力把斯坦福推销了一番,最后说:「我们知道你有其他的选择,但我们要你知道,我们要定了你,你一定得来!」她甚至留下家里的电话,要我有什么问题随时打电话给她。斯坦福是当年「美国新闻和世界报导」杂志票选的全美第一名商学院,照理说是学生来求它。但经过严格审核,一旦决定录取一名学生后,它就一定要得到那名学生,不能被其他学校抢走。从小在温文儒雅、欲迎还拒的东方文化下长大的我,第一次感受到竞争和行销。如果连斯坦福这样强势的产品都这样积极推销自己,我们一般人还在矜持什么?
入学前学到的第二件事是:尊重别人。一般学校中,学生是被学校管的。斯坦福却把学生当成客户,尊重他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决定去斯坦福后,陆续接到很多表格,包括宿舍申请书。学校安排室友,除了夫妻之外,当然是男女分开。可是我却注意到申请书特别问每一个人:「你希不希望,以及介不介意,和同性恋者住在一起」。这是1992年,同性恋在台湾还是禁忌,在美国也不是开放的话题。很多名校的说明书从没提到这一点,但斯坦福已经认知了这种生活方式,并且白纸黑字地印出来。你赞成这种生活方式也好,反对也好,重要的是,学校给你一个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你虽然只是菜鸟新生,学校尊重你,给你选择。
斯坦福是学季制,十月初开学。新生训练时,终于见到了同学。我们那届358名同学,立刻可以看出相同和不同点。相同点是积极热情的个性。不管是哪个国家什么背景,每个人都活泼、外向、喜欢社交、注重玩乐、笑声比较亮、打嗝比较响,连吃起薯条来感觉都比较香。十月的加州下午,一桶啤酒,教室外就像婚宴般嘈杂,大家才刚认识,已经像多年的老朋友。这种社交精神,也是商业的本质,要做商人,就不能孤芳自赏。同学的不同点在于背景。银行和管理顾问当然占了大部分。但也有医生、建筑师、空军工程师、红十字会的义务劳动。这些没有商业经验的,被叫做「诗人」。企管教育的方法是在课堂上分析案例,案例要分析地彻底,必须要同时有商人和「诗人」,以其独特的工作经验提出看法。MBA选学生强调多样化,就是这个道理。企业要成功,不也是这样?
新生训练上,学校告诉我们:同学的成绩,除了当事人外,不对外公布。来学校徵才的公司拿不到同学的成绩,同学也不可以告诉公司。为什么?这是避免MBA最令人诟病的恶性竞争。MBA的侵略性本来就比常人高。在某些名校,同学为了打败别人,会把图书馆里老师指定的阅读书籍藏起来或破坏掉,让别人都看不到。斯坦福不要你这样。它知道精英固然是企业成功的关键,但精英的诞生若要以牺牲别人为代价,那么企业宁愿把成功建筑在庸才的团队合作上。斯坦福的学生当然不是庸才,但它为了要培养大家合作的精神,连成绩都不公开。把这个心魔拿掉,也许这些从小到大习惯骑在别人头上的人,可以开始学会尊重别人。
注册后,我们拿到案例。每一门课的案例有十公分厚,这还不包括教科书。一门课一学季上20次,每次一个案例,老师开学前全给了你。经济学老师在案例第一页当头棒喝:「好了,你们玩够了,现在可以开始念书了!」
还没开始念书,我已经学到很多。开始之后呢?那一间间马蹄型的教室,将会怎样改变我的人生?我是诗人,将要MBA课程中,寻找新的诗意。
<斯坦福的12堂课>12-2
■ 冰冷呼叫 •王文华
在斯坦福 MBA 课程中,文科出身的学生被叫做「诗人」。诗人要变成商人,当然得先练基本功夫。第一学季四门必修课是:个体经济、会计、决策分析,和组织行为。除了组织行为,其他3堂都要用到数学。但对诗人来说, MBA 最大的挑战还倒不是数学,而是课堂上的「冰冷呼叫」。
商学跟文学、哲学最大的不同是:它是建筑在实用、也必须发挥在实用方面的学科。因为实用的特性, MBA 通常不收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你没有在企业待过,怎么能体会课堂上案例的情境?也因为实用的特性,上课方式不是由老师讲大道理,而是由同学讨论案例。
不管哪门课程,每次上课都有一个案例。所谓案例,就是真实企业碰到的问题的描述。这些问题的产生或解决,彰显了那堂课所要教的观念。理想状态下,我们应该在上课前读完了30、40页的案例和教科书的章节,一开始上课就主动举手,滔滔不绝地各抒己见。但我们都知道理想状态通常不会发生,于是上课时被点到就格外冰冷……。
嘿,我们诚实一点,你在加州,你正年轻,哪会每次上课前都念完30、40页的案例?因为这种人性弱点,所以有了「读书小组」。这8个人,是我这一生最生死与共的关系。现在企业已经把「teamwork」当作廉价的口号,在 MBA 课程中,「teamwork」是救命的绝招。我们8个人事先分配各自应读的段落,读完后写下笔记,上课前交换笔记,讨论老师事先公布的问题。如果有人没来开会,或没做笔记,我们的准备就出现漏洞,于是我们祈祷,老师明天不会看到我们这一区。
但老师永远会看到。 MBA 教室通常都是马蹄形,桌面的前缘有一条细缝。学生坐下后第一件事是把名牌塞到细缝中,老师站在前面,张三李四,一览无疑。
「今天谁要来『 open 』(开始阐述)这个案例?」老师进来后立刻说。若是没人举手,老师就开始点人。平常趾高气扬的 MBA 纷纷低头看指甲,风光明媚的加州大家却同时感冒擤鼻涕。
「王文华,你觉得怎么样?」恭喜你,你被「cold call」了!
每个老师「冰冷呼叫」的方式不同,有的专点心虚低头的人,有的为此设计一套程序,按一个键,电脑会随机挑出名单上某个倒楣鬼。被「冰冷呼叫」的那一刻,时间静止了。整个世界等你发言,你像萨达姆被拉出洞穴。
你若说不出话来,除了丢脸,也丢分数。大部分的课程,课堂发言的表现占总成绩的30%。所以被「冰冷呼叫」,其实应该感到庆幸,至少你得到了发言机会。为了争取高分,每班总有几个爱现的同学,他们总是主动举手,而且讲得头头是道。我们嫉妒他们,于是玩起「火鸡宾果」。
一般宾果卡有数字,主持人叫到一个数字,玩的人就把那个数字打X,最先连成一线的要大叫「宾果」。「火鸡宾果」卡上,一格格内都是那些爱现的「火鸡」的名字。每个人手上的卡的名字排列不同,某个火鸡主动发言一次,我们就在卡上他的格子打一个X,最先连成一线的,当然不能在课堂上大叫「宾果」。此时他必须主动举手,针对当时在讨论的问题发表高见,只不过在严肃的论点中必须没头没脑地插入一句大家事先约定好的暗语。比如,宾果的人会站起来说:「需求弹性取决于三个因素:替代品、占所得比例,与时间长短。举例来说,『像小甜甜布兰妮这么辣的歌手』,她的唱片的需求弹性……」这时台下在玩的同学就知道他宾果了,狂忍着不笑出来。宾果的人要一本正经地讲完,有时候老师还会说:「很好,很好,尤其『小甜甜布兰妮』那个例子很有创意。」
我们就用这种幼稚的方法换取笑声,纾解压力。在阅读案例、归纳重点、事先讨论、「冰冷呼叫」中,我第一次体会到读书的压力。我不再有过去那种「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潇洒,只剩下「你吞吞吐吐地 open 案例,别人迫不及待地举手取代你」的尴尬。我的嘴巴动了 20 多年,才发现从来没有讲过话。站上世界的舞台,才发现我连说「Sorry」都会结巴。我的颈很冷、脸很热、口腔有点苦,自尊没穿衣服。压力来了,没想到,我并不是自以为的那么聪明。
但压力是好的。没有压力,没有学习。我是大人了,既然要做 MBA ,就要接受:竞争是商业世界的本质,压力是最好的床边故事。
我不够优秀,当不成火鸡。但在斯坦福的第一学季,我开始深呼吸,学习表达自己。
几年后,当我离开斯坦福,才猛然发现:在真实世界,工作、爱情、人生、命运都会不断地对我「冰冷呼叫」。而这些呼叫没有案例可以准备,更没有火鸡可以嘲笑……。我,知道怎么样 open 它们吗?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1 个回复
13day (威望:14) (天津 河东) 其它行业 经理 - 流程效率专家 生产管理专家
赞同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