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管理,你需要什么?
在制造型的企业中经常会出现突发的问题。每个企业都希望得到最及时的解决,做到保证线上的顺畅生产;避免不必要的时间和人员的浪费;每个产品的质量都能得到严格的把关。但是如何做到像Motorola、Philips等这样的国际制造型企业的品质管理,是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的。
品质管理是品质的保证
其实,在制造业的发展日趋成熟的今天,虽然有企业提出差异化竞争这一观点,但仍有更多的企业将产品、技术的更新放在了首要位置。不容忽视,产品质量依然是制造型企业保持绝对竞争优势的首要砝码。我们知道世界上德国和日本这些国家最讲究“以产品质量取胜”原则,但随着国际间竞争力的加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加入到这场提高产品质量的战役中来,这其中自然以美国通用电气最为著名。
好的产品来自科学、先进和严谨的品质管理体系,当品质管理在经历了品质管制、品质保证到统计品质管制以及全面品质管制等一系列发展以后,在今天这个以信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高新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就更加需要适应企业发展的品质管理工具,和一个帮助我们提高品质管理的平台。
6Sigma——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但是工具何在?平台何在?这不得不从时下流行的“信息化”说起。
信息化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加速了科技、管理手段的创新。与此同时,美国通用电气提出了文明全球的6Sigma质量控管体系。
6Sigma作为新时代的先进质量管理理念应运而生。这是一套以数理统计为基础的品质管理方法,目的为了消除错误,减少消耗,避免重复劳动,其核心是强调“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这种管理理念是运用数据定义,测量、跟踪、分析等方法来得出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找出及时的解决方案,从而达到改进、优化、控制生产效果,使企业在生产,设计、管理等方面更加完善,提高企业的根本效益和竞争优势。简单说来,6Sigma就是一种持续改善产品质量,使产品的不合格率趋近于零的质量管理方法。
Motorola公司是最先实施6Sigma的企业。为了保证其产品质量,Motorola不仅在企业自身运用6Sigma,它也以同样的标准来要求它的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厂商。以明基集团为例,自85年从OEM起家开始发展至今,因为制造经验丰富,一直是Dell、HP等许多跨国公司的OEM厂商。明基为了在自己的品质管理上有所突破,在Dell、HP等国际一流厂商的驱动下,在产品制造流程中导入了6Sigma的品质管理方法。事实证明,这样的做法不仅极大的提高了明基的信誉和客户响应速度,而且提高了明基的客户满意度。不仅如此,明基还将这种方法推广到他的上游供货商中。这样,在一个产品从最初的基本原材料的采购阶段开始,企业就能进行严格的把关和控制。同时,可以将原材料供应商、Vendor、明基,Dell这些厂家串联在这个高品质的供应链上,做到在品质管理的要求下,以高质量的产品回报给客户。如果说质量是信誉的保证,那么6西格玛这个能够“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的工具,就是“功不可没”的“功臣”了。
千锤百炼,PICS诞生
6Sigma作为最先进的管理理念之一,想要很快导入到企业的管理中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既然说它是一套以数理统计为基础的品质管理方法,那么应该如何进行数理统计呢?
目前,很多国内企业就像四年前的明基一样,很想建立一个好的品质管理体系。他们也通过了ISO9000等这样的质量认证,并试图采用像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等这样的品质管理方法来优化品质控制。但问题是:因为产品生产流程中很多数据的采集都是采用手工的方式,所以企业对生产状况的反应往往不够快速、及时,所以对制程能力的监控也就会相应滞后,而且在发生异常状况时,企业无法对产品进行追踪。
比如说如果产品在出厂三个月以后若发现有问题,那么这时我们不仅需要了解这批产品是采用哪一个工艺设计流程,还要了解是在什么时间点、在那条生产线上进行的……但是这种单纯靠手工的方法记录的数据,是没有办法拿来做分析和跟踪的。即便是可以提供一些数据,也要我们在一堆文件中仔细查找,就算我们有耐心找,客户也未必有耐心等,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也就成为一句口号喊喊而已了。这时,客户满意度下降、资源被浪费,随之而来的就是成本的提高,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对企业来讲,他不仅需要管理的方法和理念,更需要一个很好的系统平台作为工具进行数据的收集和集成,帮助企业实现高品质的管理。例如,企业在面对产品销售出去发生不良的这种情况下,需要做出解决方案,其分析便是依赖于生产流程中数据材料和当时的品质记录。如果不能够调出完整的资料,问题就无法得到确切完整的分析和解决,整个解决的过程就会很被动。所以,明基建置了一个制造执行系统,作为品质管理的平台,并透过与ERP的整体串接来管控生产线上每一段的数据,于是,经过这么多的曲折和千锤百炼之后,PICS诞生了。
品质管理的引擎
拥有这样功能的系统,明基不是第一家。IBM就有MESA、PTS等这样的系统帮助实现品质管理。起初,明基在决定实施这样的系统的时,考虑过由专门的大软件公司来实施,但是因为成本过高,同时外部软件公司无法及时了解企业实际需求,于是这套系统由明基自己的研发团队,即现在的明基逐鹿软件自行研发和上线实施。
态度是有了,但是怎样研发呢?不仅是明基,所有企业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首先,我们要判断,在企业整个生产流程中,应该选择在哪些制程点进行控制?如果企业进行管控的制程点太多的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设备投入就会很大,相应的成本就变得非常高。其次,企业上系统以前对产品的原始数据的收集采用的是哪种方式,手工、半自动或者全自动?这样在实施中可以进行整合,系统将自动集合优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一点也是从降低生产成本的角度出发的。另外,在生产制造中,明基有相应的人员编写运用在系统中的产品测试程序,不同工序、不同点上的产品测试程序是不一样的。很多企业目前就很欠缺这种有经验的IE(Industry engineering)人员针对不同的内容做不同的测试。同时,在实施系统的时候也必须有一个好的制度,这要求无论操作员还是工程师,都应协作配合,不断讨论问题并分享解决方案,团队合作如同系统中的一个特殊的“制程点”不可小觑。
事实证明,PICS在明基的实施是成功的。与先前的管理比较来看,企业真正实现了全自动的数据收集,数据比以前更完整,特别是那些不能用手动记载的数据信息。而整合后的数据库是非常庞大的,所以系统的收集远远优于手工的记录,这也就加强了对产品的追踪能力。而且,从原材料开始,到产品到达终端客户手上的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设定一个数据保留的期限。只要在这个期限内,关于每一个产品的任何信息都可以直接从数据库中调出。同时,PICS通过制定的质量标准加强了系统对生产工序以及生产线上的及时控管。在明基,光是Scanner 这个产品就有很多型号,因为客户不同,会对自己产品要求不同,所以不同的产品会有不同的关口。对工序来讲,就要定义哪种型号用哪一种零组件,杜绝领料出错的现象。随后生产好的产品经过打包,这个过程有可能会漏打某些配件,手册等,这时系统会检验相关的配件有没有配齐,真正起到控管的作用。
除此之外,这样的一个生产流程管理系统还可以提高生产线的灵活性。例如Scanner有不同的型号,所以会要求走不同的工序,有的会要求走工序1.2,有的会要求走工序1.3等等,这个时候,如果只是手工或者半自动化的记录时,就很难控制,因为QA(quality assurance)人员不能及时的知道每一个操作员在拿到设备以后进行了哪一道工序的操作,便不能进行控制管理。所以,系统这时就会设置规定,特定型号的设备只能走特定的工序,如在别的设备上就会发出信息通知你的工序走错了,这样一来就大大降低了出错的机率。
对于厂长或者其它管理层的人员来讲,系统会提供一个画面显示产品的良率、SPC曲线、故障率等等,无论哪一部分出现问题,系统会实时的通过Mail或者短信通知相应的管理人员进行处理。同样,QA在生产线上巡检的时候如果发现一个问题,便可以马上输入到系统中,也由相关的人员做出紧急事件的处理。所以说PICS也是一个紧急事务处理的平台,同时保证了生产制造人员,工程设计人员和品质管理人员之间工作地沟通和协调。
总之,PICS系统集合了整个生产流程中机器、人员、原材料、工序方法以及环境等因素,可以实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完善品质管理,成为企业和管理者不可多得的合作伙伴。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人的因素也不可以忽视。从最初的自身上线,到后期推广到自己的Vendor,在这个过程中明基也历经了众多反对与阻力,但只要是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尽力,只要是为了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这样的改革势在必行。
当今已经是一个全球化的信息时代,品质管理永远都是企业管理的基础课程。但实践和发展证明,好的管理来自于信息化的管理方案。如果能够把握时代脉搏,用最具优势的信息化方案替企业增值,相信不久的将来更多的优秀中国企业活跃在世界经济大舞台上。
品质管理是品质的保证
其实,在制造业的发展日趋成熟的今天,虽然有企业提出差异化竞争这一观点,但仍有更多的企业将产品、技术的更新放在了首要位置。不容忽视,产品质量依然是制造型企业保持绝对竞争优势的首要砝码。我们知道世界上德国和日本这些国家最讲究“以产品质量取胜”原则,但随着国际间竞争力的加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加入到这场提高产品质量的战役中来,这其中自然以美国通用电气最为著名。
好的产品来自科学、先进和严谨的品质管理体系,当品质管理在经历了品质管制、品质保证到统计品质管制以及全面品质管制等一系列发展以后,在今天这个以信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高新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就更加需要适应企业发展的品质管理工具,和一个帮助我们提高品质管理的平台。
6Sigma——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但是工具何在?平台何在?这不得不从时下流行的“信息化”说起。
信息化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加速了科技、管理手段的创新。与此同时,美国通用电气提出了文明全球的6Sigma质量控管体系。
6Sigma作为新时代的先进质量管理理念应运而生。这是一套以数理统计为基础的品质管理方法,目的为了消除错误,减少消耗,避免重复劳动,其核心是强调“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这种管理理念是运用数据定义,测量、跟踪、分析等方法来得出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找出及时的解决方案,从而达到改进、优化、控制生产效果,使企业在生产,设计、管理等方面更加完善,提高企业的根本效益和竞争优势。简单说来,6Sigma就是一种持续改善产品质量,使产品的不合格率趋近于零的质量管理方法。
Motorola公司是最先实施6Sigma的企业。为了保证其产品质量,Motorola不仅在企业自身运用6Sigma,它也以同样的标准来要求它的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厂商。以明基集团为例,自85年从OEM起家开始发展至今,因为制造经验丰富,一直是Dell、HP等许多跨国公司的OEM厂商。明基为了在自己的品质管理上有所突破,在Dell、HP等国际一流厂商的驱动下,在产品制造流程中导入了6Sigma的品质管理方法。事实证明,这样的做法不仅极大的提高了明基的信誉和客户响应速度,而且提高了明基的客户满意度。不仅如此,明基还将这种方法推广到他的上游供货商中。这样,在一个产品从最初的基本原材料的采购阶段开始,企业就能进行严格的把关和控制。同时,可以将原材料供应商、Vendor、明基,Dell这些厂家串联在这个高品质的供应链上,做到在品质管理的要求下,以高质量的产品回报给客户。如果说质量是信誉的保证,那么6西格玛这个能够“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的工具,就是“功不可没”的“功臣”了。
千锤百炼,PICS诞生
6Sigma作为最先进的管理理念之一,想要很快导入到企业的管理中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既然说它是一套以数理统计为基础的品质管理方法,那么应该如何进行数理统计呢?
目前,很多国内企业就像四年前的明基一样,很想建立一个好的品质管理体系。他们也通过了ISO9000等这样的质量认证,并试图采用像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等这样的品质管理方法来优化品质控制。但问题是:因为产品生产流程中很多数据的采集都是采用手工的方式,所以企业对生产状况的反应往往不够快速、及时,所以对制程能力的监控也就会相应滞后,而且在发生异常状况时,企业无法对产品进行追踪。
比如说如果产品在出厂三个月以后若发现有问题,那么这时我们不仅需要了解这批产品是采用哪一个工艺设计流程,还要了解是在什么时间点、在那条生产线上进行的……但是这种单纯靠手工的方法记录的数据,是没有办法拿来做分析和跟踪的。即便是可以提供一些数据,也要我们在一堆文件中仔细查找,就算我们有耐心找,客户也未必有耐心等,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也就成为一句口号喊喊而已了。这时,客户满意度下降、资源被浪费,随之而来的就是成本的提高,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对企业来讲,他不仅需要管理的方法和理念,更需要一个很好的系统平台作为工具进行数据的收集和集成,帮助企业实现高品质的管理。例如,企业在面对产品销售出去发生不良的这种情况下,需要做出解决方案,其分析便是依赖于生产流程中数据材料和当时的品质记录。如果不能够调出完整的资料,问题就无法得到确切完整的分析和解决,整个解决的过程就会很被动。所以,明基建置了一个制造执行系统,作为品质管理的平台,并透过与ERP的整体串接来管控生产线上每一段的数据,于是,经过这么多的曲折和千锤百炼之后,PICS诞生了。
品质管理的引擎
拥有这样功能的系统,明基不是第一家。IBM就有MESA、PTS等这样的系统帮助实现品质管理。起初,明基在决定实施这样的系统的时,考虑过由专门的大软件公司来实施,但是因为成本过高,同时外部软件公司无法及时了解企业实际需求,于是这套系统由明基自己的研发团队,即现在的明基逐鹿软件自行研发和上线实施。
态度是有了,但是怎样研发呢?不仅是明基,所有企业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首先,我们要判断,在企业整个生产流程中,应该选择在哪些制程点进行控制?如果企业进行管控的制程点太多的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设备投入就会很大,相应的成本就变得非常高。其次,企业上系统以前对产品的原始数据的收集采用的是哪种方式,手工、半自动或者全自动?这样在实施中可以进行整合,系统将自动集合优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一点也是从降低生产成本的角度出发的。另外,在生产制造中,明基有相应的人员编写运用在系统中的产品测试程序,不同工序、不同点上的产品测试程序是不一样的。很多企业目前就很欠缺这种有经验的IE(Industry engineering)人员针对不同的内容做不同的测试。同时,在实施系统的时候也必须有一个好的制度,这要求无论操作员还是工程师,都应协作配合,不断讨论问题并分享解决方案,团队合作如同系统中的一个特殊的“制程点”不可小觑。
事实证明,PICS在明基的实施是成功的。与先前的管理比较来看,企业真正实现了全自动的数据收集,数据比以前更完整,特别是那些不能用手动记载的数据信息。而整合后的数据库是非常庞大的,所以系统的收集远远优于手工的记录,这也就加强了对产品的追踪能力。而且,从原材料开始,到产品到达终端客户手上的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设定一个数据保留的期限。只要在这个期限内,关于每一个产品的任何信息都可以直接从数据库中调出。同时,PICS通过制定的质量标准加强了系统对生产工序以及生产线上的及时控管。在明基,光是Scanner 这个产品就有很多型号,因为客户不同,会对自己产品要求不同,所以不同的产品会有不同的关口。对工序来讲,就要定义哪种型号用哪一种零组件,杜绝领料出错的现象。随后生产好的产品经过打包,这个过程有可能会漏打某些配件,手册等,这时系统会检验相关的配件有没有配齐,真正起到控管的作用。
除此之外,这样的一个生产流程管理系统还可以提高生产线的灵活性。例如Scanner有不同的型号,所以会要求走不同的工序,有的会要求走工序1.2,有的会要求走工序1.3等等,这个时候,如果只是手工或者半自动化的记录时,就很难控制,因为QA(quality assurance)人员不能及时的知道每一个操作员在拿到设备以后进行了哪一道工序的操作,便不能进行控制管理。所以,系统这时就会设置规定,特定型号的设备只能走特定的工序,如在别的设备上就会发出信息通知你的工序走错了,这样一来就大大降低了出错的机率。
对于厂长或者其它管理层的人员来讲,系统会提供一个画面显示产品的良率、SPC曲线、故障率等等,无论哪一部分出现问题,系统会实时的通过Mail或者短信通知相应的管理人员进行处理。同样,QA在生产线上巡检的时候如果发现一个问题,便可以马上输入到系统中,也由相关的人员做出紧急事件的处理。所以说PICS也是一个紧急事务处理的平台,同时保证了生产制造人员,工程设计人员和品质管理人员之间工作地沟通和协调。
总之,PICS系统集合了整个生产流程中机器、人员、原材料、工序方法以及环境等因素,可以实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完善品质管理,成为企业和管理者不可多得的合作伙伴。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人的因素也不可以忽视。从最初的自身上线,到后期推广到自己的Vendor,在这个过程中明基也历经了众多反对与阻力,但只要是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尽力,只要是为了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这样的改革势在必行。
当今已经是一个全球化的信息时代,品质管理永远都是企业管理的基础课程。但实践和发展证明,好的管理来自于信息化的管理方案。如果能够把握时代脉搏,用最具优势的信息化方案替企业增值,相信不久的将来更多的优秀中国企业活跃在世界经济大舞台上。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10 个回复
wuxia8582 (威望:0) (江苏 南京) 其它行业 员工 - 我是一个质量门外汉,请多指教!
赞同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