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拿多少钱干多少活
这是一个致命的伪命题,不知道耽误了多少人的上进心。
我今天和两个组长探讨到这个话题时:
开车不可能一下拿到A牌,必须先C,后B,再A。如可你想开大客,必须先从小车开起。如果你在开小车的时候就想到我拿多少钱干多少活,部努力练技术,那么,你永远做不了A牌。
在组长的职位上必须有科长的胸怀,如果你只有员工的胸怀,因为这个组长工资低而给多少钱干多少活,去做员工一样的活,或者是管理不作为,那么,即使你现在是组长,后来还是做回员工。
如果你在组长的位置上,即使工资低也愿意兢兢业业。我想,在明年,你会得到今年的工作回报。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vionit (威望:4) (河南 ) 生物医药 工程师
赞同来自: qiaoge163 、FrankWellls 、mentor 、levimage 、明月如水 、周艾安嘉隆工业 、sishuning1989 、zP2534246 、溪子 、与子同袍 、qaz12349839 、関亍陌玍 、哈哈孔 、waterli 、半知不解 、ybbbig 、maifeng1 、mmkkgg520 、jacky_guo06 、我有点邪恶 、paul_chen2006 、zq5131065更多 »
没有人会觉得自己工资很高,满意的,不然也就不会有努力的意愿和动力了。
现实中的工资低有两种可能:一是薪酬基本合理,但个人觉得自己工资没有上级高,就工作不积极;一是公司薪酬太低,工人拿临时工的水平,中层拿员工的水平,员工普遍没有工作动力。
对于第一种来说,诚如LZ所言,他们不会有太大发展,因为公司是根据你干多少事,给多少钱的,这种恶性循环只能让自己的职业停步或倒退。
对于第二种来说,就不能那么说了。这种公司希望拿最少的钱干尽可能多的事情,这个本身没有错,但发挥到极致,并肯不到那种弊端就会造成公司发展的恶性循环。基本上和同行业相比,除了高级领导外,各个级别都比别的公司低个一级甚至更多。如果员工努力工作希望得到提升的话,就会造成这样的后果:公司认为这个价钱就可以获得这么好的工作预期,因此将不能做到这样的员工的工资继续压低,因为他认为这样是合理的。结果,员工的积极性会消退,看不到发展空间,公司效益越来越差,公司在工资上只会越来越差劲,公司会陷入恶性循环:利润越来越少甚至亏损,骨干员工流失严重,新手充斥部门。
以我的经历,中国的公司,特别是大量的发展不佳的公司,基本上属于第二种,而且这种人比例会很大;而外国企业和中国发展较好的企业属于第一种,而第一种在他们的公司里所占的比重也会很少。
就像LZ所言,开车只能从C到B再到A,但如果在一个单位开A挣B的钱,开B拿A的水平,我想没人愿意在这里继续开车。
为什么国外企业工资很高,但效益更好呢?中国拿着别人十分之一的工资,效益还差呢?
国外员工拿3000美元,中国工人拿2000人民币,有很多还不到,你还想让他的工作效率赶上外企,那可能吗?
所以针对中国中小企业,讨论工资的合理性远比工人的消极怠工有意义。工资合理而消极怠工,你可以把他踢出队伍,还怕找不到努力工作的员工吗?如果找不到,只能说你工资低了。
kk6497 • 2013-08-29 17:32
就像LZ所言,开车只能从C到B再到A,但如果在一个单位开A挣B的钱,开B拿A的水平,我想没人愿意在这里继续开车
大家应该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或者说典故:
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
vionit • 2013-08-31 15:31
@kk6497: 人人都不应该放弃成为一颗永远成长的苹果树。不过大家可以决定长在那个果园里。在实际的工作当中,没有分配的资源、权利和上级的支持,想成长很难,不是你愿意结1000个果子就可以结的,那什么去结呢?没人阻挡苹果树吸收阳光、水,但现实工作中,不是你愿意去的更大的成就就能达到的,现在的工作不是一个人的工作。
kk6497 • 2013-08-31 15:45
@vionit: 这就是一种平衡,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中庸吧。。。
vionit • 2013-08-31 15:54
@kk6497: 成长要靠自己,这绝对正确。只有极少数优秀的公司会主动考虑员工的成长。但靠压制员工工资来降低产品和服务成本的意识存在于大量中国企业当中,特别是大量小型、长期发展停滞的企业。他们买原料选最便宜的,同样,岗位只挑选要价最低的,然后每天都在找产品的质量问题在哪里,但就是找不着。公司领导很奇怪,为什么别人可以做到的质量,自己做起来怎么就那么难。然后就怪员工工作不力,扣工资。为什么欧美企业的工人效率是中国的10倍,很简单,因为人家工资就是我们的十倍。如果一个员工可以达到十倍的效率,他去欧美企业都合格了,还会在只给十分之一工资的地方吗?现在是开放的社会,工人不在束缚于一个资本家了。
kk6497 • 2013-09-07 12:44
冒昧的问一句,您目前在的公司是什么样的?
君子淡如水 • 2013-09-20 13:26
我是这样认为:工资是员工工作的原动力。但是,工资不是工作的唯一因素。
诚然:当一个企业将工资作为投入的话,或者是做成产品必不可少的投入时,老板会持续加大,因为这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但是:老板将其作为一个产品成本的时候,那么在减少的时候,其首先就是考虑的怎么减少这个成本。而这个减少肯定是优先的,因为是第一位每月可以看到得到的支出。
我们作为打工者,假定老板讲我们的工资作为成本的时候,我们怎么办呢?没有经验!频繁跳槽?
最好的办法是:其老板的低工资作为我的学习能力的投入。因为这个经验可以为我的职业生涯创造更大的财富
jin227 • 2014-04-13 09:17
高工资+淘汰机制,带来的效益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