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考虑不符合的项次,也考虑不符合项的改善率,如何统计?
A部门这个月不符合项次为30项,至月底改善24项,改善率80%,
B部门这个月不符合项次为10项,至月底改善5项,改善率50%,
不符合项次和改善率都列入考虑,侧重大致项次占40%,改善率占60%,则如何统计,确定是A部门好还是B部门好?
B部门这个月不符合项次为10项,至月底改善5项,改善率50%,
不符合项次和改善率都列入考虑,侧重大致项次占40%,改善率占60%,则如何统计,确定是A部门好还是B部门好?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既考虑不符合的项次,也考虑不符合项的改善率,把两个评价指标,整合成一个,也是一个好的想法。
建议方法论如下:
1.先要列出期望的不合格项个数,如每月20个,望小特性。期望值一开始,设置高些,逐季度递减。
以上是个人的临时思考的评价模型,还不成熟,仅供参考,建议先模拟实验,可行后,再试运行,并随时调整优化,直至最优。
建议方法论如下:
1.先要列出期望的不合格项个数,如每月20个,望小特性。期望值一开始,设置高些,逐季度递减。
- 不合格项个数超出期望值,将用超出部分比例乘以方向系数(-1)。如A:(-1)X(30-20)/20.没有期望值,直接用方向系数(1)乘以该部分权重。
- 改善率,也要列出期望值,比如,每月必须完成50%,望大特性。期望值一开始设置低些,逐季度递增。
- 改善率低于期望值,将乘以方向系数(-1),计算是用(1-改善率)X(-1)。
- 设置评价指标的权重,楼主只设了两个评价指标,个人认为,应增加个质量态度(或合作态度或服务态度)指标,并把不符合项次、改善率、合作态度的权重按照30%,30%,40%划分。这样只有在态度恶劣、质量差的部门,才会出现负分情况,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负分。
- 考虑划分总分值区间:嘉奖区间、鼓励区间、提醒区间、批评区间、严重批评区间。
以上是个人的临时思考的评价模型,还不成熟,仅供参考,建议先模拟实验,可行后,再试运行,并随时调整优化,直至最优。
旷野 • 2014-01-26 19:11
这种单项考核有什么意义?这个指标真的是个麻烦的问题。一致性差,我觉得个项目有效率也许有意义。对整个系统的价值有意义。有些头痛这种孤立指标。
paul_chen2006 • 2014-01-26 19:20
完全同意你的观点。
可能这也是领导的临时任务。建议执行者,尽量把它跟其他质量指标显示模型整合起来。
cigarette • 2014-11-21 17:25
上面的“方向系数”咋解?我们目前项目管理也遇到LZ说的问题,有的项目少,有的项目多,两者都考虑的话,怎么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