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书“起不到”指导“作用?
现场的工艺流程卡的执行者是一线员工。如果我们的文件时安排专人“编写”出来的,稍微脱离实际情况,就会在运行过程中使执行人员不理解和不信任,进而导致整个体系在最低层开始崩塌。是的,文件应该是“写我所做,做我所写”,写好文件后没问题就开始实施,如果遇到不合适再进行修订。但是,这还是“指导”吗?事后诸葛亮总是让人有点看低了的。比如注塑机的工艺卡,机器运行参数的设定没有人比一线操作员工更明白的了,产品出来好还是不好,很多时候我们的工程技术人员还要跟一线员工了解后才能真正确定。那这样一来员工就会觉得,这样做很没意义,他提供的参数,反而要回头来限制自己。一旦机器发生变化,比如大修或者季节性变化等等,这样的指导性文件统统没用了。如果要扩大参数范围,这样的参数等于就是废话,更没必要遵守了。所以,当企业怎样做才能真正的做到“写我所做,做我所写”呢?我很困惑。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3 个回复
frankeywang (威望:1607) (湖北 武汉) 电子制造 总监
赞同来自: ccbmy 、zhengxl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