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愿意一起读书?
今天在跟我们公司一位资深的专家聊天,当我很兴奋地告诉他我昨天了解如何定义SPC尺寸的一些基本原则的时候。他感叹道,在国外研究理科的人都是一些天才,在国内却得不到重视;在国外这些天才因为研究数据分析拿到诺贝尔奖,企业里因为研究数据分析的工程师都是深受人们尊敬的,工资甚至拿的比部门经理更高,而在国内,一位知名企业的创始人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甚至说看起来他们的企业人才济济,但他更愿意拿10个工程师换一个技工,因为技工更能做实事。我知道中国仍然不是一个创新大国,仅仅还是一个制造大国,甚至不是制造强国,但是正在转型;虽然很多企业的转型我不是很清楚,但我知道很多有识之士很早就提出这些转型的呼声以及思路。虽然我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见识很浅,不能给出非常有见识的预言,但我从心底里更愿意相信中国一定会有我们这些数据分析者的天地,不是一厢情愿的奢望,而是相信自己应该掌握自己的命运。
没有见识那么多的公司,又没有机会时时跟那些处在象牙塔顶层的人交流,但总会有办法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克服这些困难的。读书,读各种有想法的书,不就是一个很这些有见识的人交流的机会吗?但一个人的精力实在太有限了,有谁愿意一起读书,一起找到未来属于数据分析的路到底在哪?
本人读过大前研一的一些著作,毛泽东的一些著作,喜欢郎咸平、罗振宇的节目,也喜欢波士堂这类的节目,目前打算花十个月的时间读完TS五大工具。你呢?
8月7日更新
这么短的时间会有这么多的回复,真是没想到,真的很开心;每个回复我都认真读了一遍,有很多在讨论读书的目的到底是功利好还不求功利好,都说得非常有境界;我当然没有那份境界,只是想谈一谈自己读书的感受:
在上大学之前,我是一个非常内向的人,有点自卑,看到那些外向的、会说话的人非常羡慕,但同时又有点不甘心,觉得天生我材必有用,总有一天有人会发现我这块金子的。终于有一次机会,我们学生会的部长让我自己找人去在学校里主管推销一份英语杂志的事情,当时好开心,心里想的就是如何让不能让学长失望。当时一共是七天,七天里我敲遍了所有寝室的门,和所有的人讲学英语的好处,有些时候我的队员会跟我说哪些地方的杂志特别难卖,我会因为想对策半夜十二点都愁得睡不着,又因为想到了对策凌晨二三点兴奋地睡不着,每天晚上忙了一天之后给大家打气,有三天甚至是发着烧去串门推销的,最后真是没有想到,我的团队在我们学校里卖到了第一名。那时突然我觉得有了一种感觉,其实只有努力,用心,我也可以跟别人好好沟通的。所以现在,面对那些资深的有识之士,虽然我们还年轻,资历还浅,但通过读书是可以弥补这些不足的。那是一种能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感觉。
扯得有点多了,言归正传,我希望能以自己的读后感来交换大家的读后感,这本书是大前研一的《思考的技术》,由于是很久之前读的书,现在重读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先介绍一部分,剩下的慢慢来。
作者曾经在麦肯锡工作了十几年,最后成为麦肯锡日本分公司的总经理,站在一个阅尽无数企业,分析过上千案例,以一个咨询师的角度看每家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经商思路,能看得特别清晰。首先他想到的不是哪家企业特别成功,我们别的企业如何复制它的成功,他很痛心疾首地抨击,很多企业都不会真正地思考问题,更不用说解决问题。
很多人想问题从来没有一套完整的逻辑思维,仅仅是凭着经验,甚至是一时的感觉来。以和服业为例,日本和服业的市场一年比一年小,近20年来每一户人家的妇女和服支出费更是比往年减少一半之多。光从这个数据,很多人就预测和服的市场会越来越小。但是更进一步分析数据,或许就会知道“和服整体的销售额虽然滑落了,但是单价不高的夏季浴衣销售量并没有减少”,而且“浴衣的主要客户群是年轻女性”,或许从其他的分析里也可以看出“年轻人其实是对和服很感兴趣的”。由这些分析,我们就可以假设“和服业的市场虽然越来越小,但是仍有以年轻人为主力的潜在需求”。
还有很多人思考问题时眼里只有现象没有原因。员工士气低落,怎么办?那就提高员工士气呗!我现在工资太低,怎么办?那就让老板帮我加薪呗!市场份额太低,怎么办?那就大减价,搞促销呗!说出这种话只能让别人看出你的简单。不找出真正的原因,就别期望解决问题。所以最重要的是要思考“在各种现象之中,如何找出真正的原因”,绝不能在列举各种现象之后就停止思考了。如果销售员工士气低落,大家办个活动,吃吃喝喝吐吐苦水之后大喊一声“从明天开始加油”,但是如果真正的原因是产品有问题,这么做显然就是没有用的。
还有人企图一下子解决所有的问题。有一则意林,不妨分享一下:历朝历代,得民心不外四策:免田赋徭役施恩惠,杀贪官酷吏立朝纲,伐南蛮北夷扬国威,昭前朝沉冤抚旧伤。看似策策皆可为,实则步步且惊心。需苦心帷幄,耐心等候;量力而为,全力推行。拿下一池,再图一城。若想全面开花,只恐一事无果。尤忌风骤雨疏、浅尝则止,必致劳民伤财、功败垂成。
后面还要调查事实,验证结果,从实际出发,这才是一个完整的逻辑思维。
在书中的前言,作者曾感叹,日本没有找到“十年大萧条”真正的原因就一味想振兴经济,一定会重蹈覆辙。我想一个人如果不会思考,也许就是他经历了那么多的失败而不能成长的原因吧。
没有见识那么多的公司,又没有机会时时跟那些处在象牙塔顶层的人交流,但总会有办法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克服这些困难的。读书,读各种有想法的书,不就是一个很这些有见识的人交流的机会吗?但一个人的精力实在太有限了,有谁愿意一起读书,一起找到未来属于数据分析的路到底在哪?
本人读过大前研一的一些著作,毛泽东的一些著作,喜欢郎咸平、罗振宇的节目,也喜欢波士堂这类的节目,目前打算花十个月的时间读完TS五大工具。你呢?
8月7日更新
这么短的时间会有这么多的回复,真是没想到,真的很开心;每个回复我都认真读了一遍,有很多在讨论读书的目的到底是功利好还不求功利好,都说得非常有境界;我当然没有那份境界,只是想谈一谈自己读书的感受:
在上大学之前,我是一个非常内向的人,有点自卑,看到那些外向的、会说话的人非常羡慕,但同时又有点不甘心,觉得天生我材必有用,总有一天有人会发现我这块金子的。终于有一次机会,我们学生会的部长让我自己找人去在学校里主管推销一份英语杂志的事情,当时好开心,心里想的就是如何让不能让学长失望。当时一共是七天,七天里我敲遍了所有寝室的门,和所有的人讲学英语的好处,有些时候我的队员会跟我说哪些地方的杂志特别难卖,我会因为想对策半夜十二点都愁得睡不着,又因为想到了对策凌晨二三点兴奋地睡不着,每天晚上忙了一天之后给大家打气,有三天甚至是发着烧去串门推销的,最后真是没有想到,我的团队在我们学校里卖到了第一名。那时突然我觉得有了一种感觉,其实只有努力,用心,我也可以跟别人好好沟通的。所以现在,面对那些资深的有识之士,虽然我们还年轻,资历还浅,但通过读书是可以弥补这些不足的。那是一种能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感觉。
扯得有点多了,言归正传,我希望能以自己的读后感来交换大家的读后感,这本书是大前研一的《思考的技术》,由于是很久之前读的书,现在重读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先介绍一部分,剩下的慢慢来。
作者曾经在麦肯锡工作了十几年,最后成为麦肯锡日本分公司的总经理,站在一个阅尽无数企业,分析过上千案例,以一个咨询师的角度看每家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经商思路,能看得特别清晰。首先他想到的不是哪家企业特别成功,我们别的企业如何复制它的成功,他很痛心疾首地抨击,很多企业都不会真正地思考问题,更不用说解决问题。
很多人想问题从来没有一套完整的逻辑思维,仅仅是凭着经验,甚至是一时的感觉来。以和服业为例,日本和服业的市场一年比一年小,近20年来每一户人家的妇女和服支出费更是比往年减少一半之多。光从这个数据,很多人就预测和服的市场会越来越小。但是更进一步分析数据,或许就会知道“和服整体的销售额虽然滑落了,但是单价不高的夏季浴衣销售量并没有减少”,而且“浴衣的主要客户群是年轻女性”,或许从其他的分析里也可以看出“年轻人其实是对和服很感兴趣的”。由这些分析,我们就可以假设“和服业的市场虽然越来越小,但是仍有以年轻人为主力的潜在需求”。
还有很多人思考问题时眼里只有现象没有原因。员工士气低落,怎么办?那就提高员工士气呗!我现在工资太低,怎么办?那就让老板帮我加薪呗!市场份额太低,怎么办?那就大减价,搞促销呗!说出这种话只能让别人看出你的简单。不找出真正的原因,就别期望解决问题。所以最重要的是要思考“在各种现象之中,如何找出真正的原因”,绝不能在列举各种现象之后就停止思考了。如果销售员工士气低落,大家办个活动,吃吃喝喝吐吐苦水之后大喊一声“从明天开始加油”,但是如果真正的原因是产品有问题,这么做显然就是没有用的。
还有人企图一下子解决所有的问题。有一则意林,不妨分享一下:历朝历代,得民心不外四策:免田赋徭役施恩惠,杀贪官酷吏立朝纲,伐南蛮北夷扬国威,昭前朝沉冤抚旧伤。看似策策皆可为,实则步步且惊心。需苦心帷幄,耐心等候;量力而为,全力推行。拿下一池,再图一城。若想全面开花,只恐一事无果。尤忌风骤雨疏、浅尝则止,必致劳民伤财、功败垂成。
后面还要调查事实,验证结果,从实际出发,这才是一个完整的逻辑思维。
在书中的前言,作者曾感叹,日本没有找到“十年大萧条”真正的原因就一味想振兴经济,一定会重蹈覆辙。我想一个人如果不会思考,也许就是他经历了那么多的失败而不能成长的原因吧。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52 个回复
这个杀手不太冷 (威望:3) (山东 ) 机械制造 工程师
赞同来自: 施巫期焉 、zhenwe123 、twisy2005 、jacky_guo06 、che8680 、海绵宝宝y 、andyshi235 、francez06 、设计从零 、即墨杨更多 »
所以我希望大家给我推荐些能理清思路和逻辑的书,能解答内心疑惑的书。
鸡蛋,从里面突破是涅槃的生命,从外面突破时一顿早餐而已!!!!
综合历史5000年的文明遗迹和书籍知识来看,任何时代都有关注内心哲学的大师,孔子孟子,鬼谷子,朱熹王阳明,,,,等等等等,他们存在意义是什么,他们为什么强调这些东西,如果没有用的话,为什么流传千年,为什么指引那么多人成功?大师们都是脑残没事写这个玩吗,这是实践的升华和总结,血泪换取的经验!
上帝就在身边,你发现了吗?经典到处都是有人拿来擦屁股,有人看了大彻大悟,同样的环境,不同的命运,你选哪个》????
随感而发
谢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