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与技术
不跳出产品做不好生意,产品只是媒介物。生意是需与求之间的博弈和平衡。
不跳出技术做不好质量,质量是管理职位,技术是输入之一。质量是理顺过程,技术是过程结点的解决方案。
看质量是从客户和操作者两个角度来看,不是从技术角度来看的。更不是从质量部门角度来看的。我们有多少人认同这一点?
不跳出技术做不好质量,质量是管理职位,技术是输入之一。质量是理顺过程,技术是过程结点的解决方案。
看质量是从客户和操作者两个角度来看,不是从技术角度来看的。更不是从质量部门角度来看的。我们有多少人认同这一点?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从lean的角度来看,质量管理是多余的,如果可以设计好过程,做好所有的预防,控制所有的输入满足输出大于6Sigma或者更高的要求,那么后续的质量管理还是有必要的么?产品是做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
当然很少有公司能够做到这个,都是靠大量的检验来确认输入和过程是否发生了偏移。这个没错,一般来讲监控输入需要的投入是巨大的,远远大于控制输出的投入。但是,如果当你的产品数量级达到一定程度,没有办法用质量检验来覆盖所有产品时,控制输入就成为必然。产品的数量级达到一定程度,控制输入的投入比控制输出的投入就会小起来,那么控制输入就顺理成章。这个时候的技术部门或者叫设计部门的前瞻性设计就显的尤为重要。
我不知道你所接触的产品规模有多大,但是我现在接触的产品,日均产量是超过2千万件,生产涉及的人员不超过20人(包括生产和QA)。你认为QA能控制的住产品么?如果你想将现有不良率从百万分之3降低到十亿分之15,你觉得应该用QA还是设计呢?
好的设计,必须是良好掌握质量工具和Sigma知识的,特别是对上述情况。
当然很少有公司能够做到这个,都是靠大量的检验来确认输入和过程是否发生了偏移。这个没错,一般来讲监控输入需要的投入是巨大的,远远大于控制输出的投入。但是,如果当你的产品数量级达到一定程度,没有办法用质量检验来覆盖所有产品时,控制输入就成为必然。产品的数量级达到一定程度,控制输入的投入比控制输出的投入就会小起来,那么控制输入就顺理成章。这个时候的技术部门或者叫设计部门的前瞻性设计就显的尤为重要。
我不知道你所接触的产品规模有多大,但是我现在接触的产品,日均产量是超过2千万件,生产涉及的人员不超过20人(包括生产和QA)。你认为QA能控制的住产品么?如果你想将现有不良率从百万分之3降低到十亿分之15,你觉得应该用QA还是设计呢?
好的设计,必须是良好掌握质量工具和Sigma知识的,特别是对上述情况。
旷野 • 2014-09-30 11:50
从你的产品数量级看应该是电子,半导体分立器件或者是冷镦标准件之类。
你的观念我十分认可。从lean来看质量没必要,有些日本企业的确基本上没有面向产品的质量人员。
从数量级来看,数量级越大,对输入要求越高,对过程稳定性和变异控制要求越高。质量向外,质量向前的趋势越明显。
如果你们是这种情况,20个质量人员的配比应该集中在工程师和实验室,专业测量与统计这个层级。我猜测的对吗。你们在客户质量,供应商质量投入的比例会高,生产质量未必属于质量部门。如果有研发,研发质量的配比取决于产品系列的差异性。很不错的企业。
质量人员和技术人员不同,我碰到好多黑带都是质量人员,但我始终认为黑带应该是工程技术人员,你们的技术人员应该有很多是黑带吧?
质量是一个组织资源验证结果的职位,不跳出技术站在客户和流程的角度看问题,质量的作用只能是QC,质量文化无从建立。
质量的工作不是替代技术人员做技术,不跳出这个思路,搞不清自己的定位。
旷野 • 2014-10-01 10:01
你有QQ吗?加我175428898
李子轩 • 2014-10-06 13:30
那你们的产品应该工艺特性比较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