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DA6.3过程审核不符合项条款的判定
1.查看1#机台的《注塑工艺点检记录》时,发现储料位置的一段和二段标准值各为30±10mm、50±10mm,但实际值均为100MM。经询问管理人员,回答为100mm应是标准值,标准值错误还未来得及更改。
VDA6.3初次接触,不太熟啊,条款感觉很难判准呢。故请各位专家指点一下。谢谢!
- 查看1#机台生产的水室操作过程,生产作业指导书规定定型铝塞需8个为一个循环,一个一个的取掉,但作业员实际操作时有三个一起取,导致每个产品的定型时间不一致。
- 查风机10月30日的生产记录,发现《注塑生产日报表》中不良品数记录有4个,询问生产人员处理措施,回答直接拿到碎料房废弃了。但记录表上未体现处理措施,且无任何人确认签名。
VDA6.3初次接触,不太熟啊,条款感觉很难判准呢。故请各位专家指点一下。谢谢!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vision775 (威望:51) (江苏 苏州) 汽车制造相关 供应商质量管理 - 精通结构件质量管理,供应商质量管理,五大工具等。
赞同来自: jacd 、oyangxuan2000 、maerliang118 、tts0512 、missU 、Quality_dream 、winkingyang 、学会变坏 、tianxizhi 、cgf2018 、秦欢 、Henry83110218 、Borna Zhang😎 、SZHNYF 、xinjzpf 、残月笑更多 »
楼主,做为审核员,要进行进一个层次的审核,不要急于下结论。VDA6.3是过程审核,需要技术做支持的。
你可以把产品拿过来做验证,是否符合要求:
如果符合要求,再回过来看工艺制定流程的问题。谁负责起草的文件?起草者是否对现场负责?起草者是否熟悉工艺问题?如果起草者仅制定文件,权限是否合适?为什么现场可以按自己的方式去操作?有没有流程引导反馈,修订作业指导书?为什么没有修订和反馈?
另外,审核的时候,千万别急着开人员素质与培训的不符合项。一般来说,先落实到其它不符合项,再回过来看是否有培训的问题。多数的问题,都是由流程和制度造成的。
没有给你想要的答案,反是罗嗦了一大堆,见笑。
你可以把产品拿过来做验证,是否符合要求:
- 如果不符合要求,则先判定操作工未按要求操作。然后你要求操作工口头回答,作业指引的要求是什么,不要听旁边陪审员的解释。操作工的回答能给你答案,有时候是他们自己造成的,有时候是有人教他们这样做的。操作工不按此操作的原因又是什么?工序布局不合理?没有对现场负责的人员?内部过程的控制有没有发现这个问题?发现了有没有报警?没有发现的原因是什么?操作工有没有进行不符合操作要求的培训?
如果符合要求,再回过来看工艺制定流程的问题。谁负责起草的文件?起草者是否对现场负责?起草者是否熟悉工艺问题?如果起草者仅制定文件,权限是否合适?为什么现场可以按自己的方式去操作?有没有流程引导反馈,修订作业指导书?为什么没有修订和反馈?
另外,审核的时候,千万别急着开人员素质与培训的不符合项。一般来说,先落实到其它不符合项,再回过来看是否有培训的问题。多数的问题,都是由流程和制度造成的。
没有给你想要的答案,反是罗嗦了一大堆,见笑。
bingpiao • 2014-11-05 14:20
非常感谢!赞同你的观点。产品是符合要求的,是工艺文件没有接要求及时更新。
vision775 • 2014-11-05 20:20
不客气,VDA6.3对我来说,也是初入门不久。不过,很多时候,审核技巧和方法是可以通用的。
tianxizhi • 2018-06-28 17:20
判定条款的时候,不能只看表面,要问更深一层次的原因,这样才能更好的向输入、文件规定、人员资质、机械设备、绩效考核、输出方面靠拢,最终找到符合的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