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 请开启后刷新浏览器获得更好的体验!
输入关键字进行搜索
搜索: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史丹佛芝加哥牛津 (威望:74) (海外 海外) 机械制造 运营总监 - MBB, CMQ/OE, CQE, Red X ...
赞同来自: QACAT 、jianchuangsw 、李Tiger 、llqqyy 、cf2012 、小飞侠 、datafield 、圣人 、gameoverztq 、jacd 、龙天 、猫少更多 »
22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或注册
质量知识专业
22 个回复
史丹佛芝加哥牛津 (威望:74) (海外 海外) 机械制造 运营总监 - MBB, CMQ/OE, CQE, Red X ...
赞同来自: QACAT 、jianchuangsw 、李Tiger 、llqqyy 、cf2012 、小飞侠 、datafield 、圣人 、gameoverztq 、jacd 、龙天 、猫少更多 »
财务不会说你们部门超支了,我来给你们分析为什么,他们只会说:你们自己控制费用,我给老板汇报你们控制情况。
质量也是,质量应该做的是告诉老板质量成本都耗费在哪些部门哪些流程。而各个部门都应该由自己的质量职能,为自己工作的质量负责,为下游乃至终端客户的满意度服务。
但中国乃至不少美欧企业,都把各个部门的质量职责踢给质量部,导致质量部不创造质量问题,却负责解决所有质量问题。
真正好的质量文化下,质量部应该和财务一个级别,分析成本里多少是质量成本(硬成本),有多少是丢失利润(软成本),然后把这些支出allocate到各个部门的各个账户account里,并每个月给出柏拉图,搜集各部门对自己account的分析和行动项,邀请内部客户验收各部门的结果。
而各个部门都有各自的成本、质量经理,负责接收、理解质量成本,并修改部门内部流程、设计、产品、实现,并邀请内部客户参与改进和验收成果。
不过以上这些都太超前,能看懂其好处就实属不易,更别提buy-in和implement。
想在中国这个质量环境里做这个,痴人说梦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