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注塑件首件检验的问题,模腔多检验多,来不及检验,如何管控

公司某注塑产品,一名注塑工人看6台注塑机,每台注塑机有6个模腔。

每模腔首件需要检验的重要特性有:

一个圆柱度,一个粗糙度,3个尺寸。

每台机器还需选取其中一模腔做首件破坏力检验。

这么下来每次交接班,首件检验就需要测量36个圆柱度,108个尺寸,36个粗糙度,6个破坏力试验。

即使圆柱度和尺寸可以用检具,但粗糙度需要用粗糙度测试仪,破坏力需要用拉压试验机,6太机器的首件做完,至少需要1.5小时。

即使巡检检验员和注塑工人配合去做(6台注塑机最多配备1名巡检员),也至少需要45分钟,公司出于效率考虑,别说45分钟,就算15分钟等待也不接受。

这就存在了这边做首件,那边在生产,一旦首件检测出现问题,就会出现数百件的批量报废(可检出)。但相对于等待成本,公司更倾向于接受报废成本。

我们曾考虑把每次开关机器(周期更长)作为首件检验时间节点,但总部不同意,要求必须在每8小时交接班次时就检验。

总部有自动化的检验试验机,可以一次做几十台注塑机的首件检验,但我们GM考虑成本不会上这种试验机。


另外补充一点,相比于总部的近百台阿博格注塑机,我们中国这边使用的大都是国产的小型注塑机,现有发生频次较高的缺陷大都是来自于特殊原因--机器变差,但涉及到成本投资,这些变差都不能被根本解决。

请大师们指点,这种情况下,如何降低报废风险。
对“好”的回答一定要点个"赞",回答者需要你的鼓励!
已邀请:

史丹佛芝加哥牛津 (威望:74) (海外 海外) 机械制造 运营总监 - MBB, CMQ/OE, CQE, Red X ...

赞同来自: 一寸光阴一寸金 nathqu yezhu 小小小小人物 兰王 @_799 gnimiah更多 »

楼主如果被动检验,会被累死。

楼主现有被动检验法:注塑机6,模腔6,工人*2(交接班没说明几班倒,假设2)。
每次交接班检验:36圆柱度,108个尺寸,36个粗糙度,6个破坏力试验。

思路换一换,变被动为主动:
每台注塑机的每个模腔,都应该有自己的Cpk值。对Cpk高的模腔,低频次抽检;对Cpk低的模腔,整改后高频次检验;运气好的话,某台注塑机6个模腔Cpk都好,就可以边首检边生产;某台注塑机6个模腔Cpk都一般,则首检时可暂停生产。这样就能有效降低报废率,也减少对生产的影响。

也可以用多变量图代替Cpk计算来快速判断设备性能。
注塑机A~F
模腔1~6
工人a~b
每个A1a和A1b是两个Cpk;A2A和A5A是两个Cpk。
拿出历史检验数据,画个多变量图(multi-variation),分别以检验、模腔、注塑机、人、时间为轴对比类,看变差最大在哪里。

对变差小的采用小频次抽样描控制图;
对变差大的查根源针对性整改,并提高抽检确保不超差,然后再渐渐降低频次。

质量管控要打七寸,一概而论地控制会让投入产出不成正比。

这是个很典型的改善项目,效果直接能在报废率和产能上看到。看得我跃跃欲试了。
能解决的话管理层立刻能看到你的功力,加油!

补充:传统检验的重要性在管理层眼里完全不能和生产交付相比,如果楼主能把被动检验变成主动的“降频次检验”、“提高直通率”、“降低报废率改善财务绩效”,你的团队地位会噌噌地涨。但也要注意,越强大的省钱质量解决能力,意味着越重的担子将压你肩上,也会意味着越大可能性做垃圾桶和替罪羊。所以过来人的经验与你分享:即使你有能力,也不要独自解决整个问题,要把设计、工艺、生产、设备“拉下水”,你提供数据和决策的同时,让团队负责改善,这样管理层才不会继续给你工作量的加码,而其他团队的参与度也会提高,减轻你的负荷。

16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注册

发起人

扫一扫微信订阅<6SQ每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