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厂的产品直通率如何计算
公司主要手工组装测试支架(用于固定半导体测试仪器)。零件是外发的,公司内部仅有部件的组装、总装,每批7台投入生产,月产量21-28台之间。客户要求我们计算产品的直通率,请教各位大侠,有什么比较好的方法?
我们考虑:
1) 如果用传统的成品"合格件数/投入件数"计算,——是最方便的计算方法。但由于产品的特殊性,几乎每台都会有返工,那么直通率太低。考核这样的直通率,跟我们目前的质量水平是否能成正比?
2)如果拆分到每道工序,合格部件/投入件数,我们需要增加很多工作量和记录。这部分精力的投入和产出,能否取得较大的效益?
有没有一种更合理的方法,来考核产品的直通率?
或者,不用直通率去考核,有更合理的指标?—— 事实上,我们目前在考核返工率:总返工时间/总的装配时间。
欢迎大家指教,不胜感激。
我们考虑:
1) 如果用传统的成品"合格件数/投入件数"计算,——是最方便的计算方法。但由于产品的特殊性,几乎每台都会有返工,那么直通率太低。考核这样的直通率,跟我们目前的质量水平是否能成正比?
2)如果拆分到每道工序,合格部件/投入件数,我们需要增加很多工作量和记录。这部分精力的投入和产出,能否取得较大的效益?
有没有一种更合理的方法,来考核产品的直通率?
或者,不用直通率去考核,有更合理的指标?—— 事实上,我们目前在考核返工率:总返工时间/总的装配时间。
欢迎大家指教,不胜感激。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楼主,建议分步骤对自己内部的制造过程的直通率水平进行分析。。。。第一步从最终端产品组装完成后下线的最后一个工序开始。。。。。。。。。
Jacyzh • 2015-09-28 16:49
谢谢。如果客户强烈要求,也只能这样。但这也只是建议,还有商量的余地,所以来求助,看有无更合适的方式?
我没有特别关注过直通率,但感觉它就像SPC一样,更适用于大批量标准化的产线。对于我们这样小批量(有时是1件、两件)的组装模式,分步骤分析直通率比较复杂,主要是数据来源。提出要求和设计表格不难,关键你要产线上的工人准确地记录,又尽可能减少对生产的干扰。他们可以给你记录,但可靠性很难保证。那么这个直通率就没有实际意义了,仅是应付客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