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西格玛不仅改变了美国的质量观也影响了世界2
1) 从评定等级界限的划分来分析
美国是以“门柱法”来判断产品的质量合格与否。从数值中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到,产品的色彩浓度质量特性值是不同的,判断不合格品与合格品,事实上合格与不合格的质量并无多少差异。而同样为合格品的产品其质量却有明显差异,顾客如果买到的合格品就在不合格的边缘,这与不合格品几乎没什么两样,那他当然感到质量不好、不满意了。如同学生考试,100分是最理想的情况,也是目标值,但以60分为及格线来简单划分学生学习成绩合格与否,那必然出现下列情况,得59分、60分的两个同学,其成绩虽然没有明显差异,但他们俩得命运却完全两样。而考试成绩为60分的与考试成绩达99、100分同学,却能归为同类,这样的评价显然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只有将成绩细分到优、良、合格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成绩水平。再回到上述电视机的质量上,色彩浓度的目标值是m,色彩浓度越接近m值,质量水平越高,而偏离目标m值越远,则质量水平就越低。如果我们也把距目标值的近远的产品划为优、良、合格的话,日本产品的优良率明显高过美国本土的产品。也就是说到顾客手中的日本产品大部分都是优良,大多数顾客感到满意,而美国本土的产品相当一部分是勉强合格,必然有相当一部分的顾客感到不满意。
2) 从过程能力指数来分析
假定两地索尼工厂的彩电色彩浓度的容差是相同的,均为D,公差范围为 ,在质量管理中,当质量特性概率密度分布曲线以设计目标值为中心对称分布时,将公差带T(此处为2D)除以工序能力6σ,其商称为工序能力指数,记为CP,此处σ为质量特性的标准差。可见CP1 >CP2 ,说明日本索尼工厂生产的彩电色彩浓度质量水平确实高于美国索尼工厂。
3) 从设计思路分析
长期以来,美国工业界和世界上相当多的国家的制造业所采用的质量管理方法主要是“门柱法”检验把关和采用休哈特控制图进行工序控制,其产品质量特性的标准差σ较大,美国索尼工厂产品质量特性的概率密度分布曲线呈面包状是不奇怪的。休哈特方法通常只能控制产品的制造质量,而不能提高产品的固有质量。
日本索尼工厂生产的产品质量特性大部集中在目标值的附近,标准差σ较小,概率密度分布曲线呈正态分布(钟状),这是因为日本工厂贯彻了田口玄一关于质量损失的思想,在设计阶段采用了稳定性优化设计(如参数设计等)措施,提高了产品的健壮性,使产品质量特性尽可能与设计目标值一致;在生产阶段应用了田口在线质量管理(On-line Quality Control)方法进行工序控制,从而使产品质量特性呈正态分布。
4)从图形外观观察
可以看到日本彩电的色彩浓度分布比美国彩电的色彩浓度分布要“苗条”多了。美国产品的质量特性控制重点失要“减肥”。
四、六西格玛不仅改变了美国人管理思路也丰富了质量管理思想
聪明的美国人在找到以上问题症结之后,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掀起了质量改进热潮,开始了“减肥”运动,他们把变异定义为“质量的敌人”,在减少变异上下功夫。西格玛本身表征的就是质量的变异(反映产品间波动的参数),因为顾客对产品的感受是变异而不是你的合格率。他们找到了反映变异的公制单位西格玛水平Z,定义Z与σ值成反比,σ值越小,产品质量变异就越小,意味着质量水平高,产品的缺陷机会率就越低,即西格玛水平Z高。不仅如此,摩托罗拉的CEO高尔文、联合信号的CEO博西蒂、GE的CEO韦尔奇,这三位创建和发展六西格玛的“三代领导人”,身体力行在自己的组织实践着六西格玛,在企业建立了冠军、黑带大师、黑带、绿带等质量队伍,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黑带培训,充分激发人的力量。在培训方面也改变了过去的简单传授,而是每月集中学习一周,学员回去在自己岗位做三周项目,持续四个月,边学边干,培训结束,学员的项目也完成。每个项目不仅有时间限制而且有财务收益的要求,使质量改进活动达到了更快、更高、更好的效果。在实践中美国人总结出的六西格玛改进流程已成为我们传统的PDCA循环的继续和发展,在六西格玛设计方面,也有了不同类型企业实践总结出的多种流程在指导着人们。在工具方法的使用方面,美国更是把百年来世界质量界行之有效的方法都结合到流程中。大量发源于日本等国家的质量管理好方法成了六西格玛百宝箱中的工具,甚至把过去只用于NASA等领域的可靠性工程方法也整合到六西格玛设计、六西格玛改进中,集大成为一体。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质量管理,终于形成美国特色的质量管理法-六西格玛。六西格玛不仅改变了美国的产品质量,更丰富了质量文化,也影响着世界的质量管理。在市场竞争国际化的今天,我们的企业应该积极学习、吸收美国的经验,分享世界质量界的新成果,并在实践中予以总结,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六西格玛。要记住六西格玛是典型的来自企业的实践,就是在美国的六西格玛企业,也几乎没有完全相同的模式。
美国是以“门柱法”来判断产品的质量合格与否。从数值中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到,产品的色彩浓度质量特性值是不同的,判断不合格品与合格品,事实上合格与不合格的质量并无多少差异。而同样为合格品的产品其质量却有明显差异,顾客如果买到的合格品就在不合格的边缘,这与不合格品几乎没什么两样,那他当然感到质量不好、不满意了。如同学生考试,100分是最理想的情况,也是目标值,但以60分为及格线来简单划分学生学习成绩合格与否,那必然出现下列情况,得59分、60分的两个同学,其成绩虽然没有明显差异,但他们俩得命运却完全两样。而考试成绩为60分的与考试成绩达99、100分同学,却能归为同类,这样的评价显然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只有将成绩细分到优、良、合格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成绩水平。再回到上述电视机的质量上,色彩浓度的目标值是m,色彩浓度越接近m值,质量水平越高,而偏离目标m值越远,则质量水平就越低。如果我们也把距目标值的近远的产品划为优、良、合格的话,日本产品的优良率明显高过美国本土的产品。也就是说到顾客手中的日本产品大部分都是优良,大多数顾客感到满意,而美国本土的产品相当一部分是勉强合格,必然有相当一部分的顾客感到不满意。
2) 从过程能力指数来分析
假定两地索尼工厂的彩电色彩浓度的容差是相同的,均为D,公差范围为 ,在质量管理中,当质量特性概率密度分布曲线以设计目标值为中心对称分布时,将公差带T(此处为2D)除以工序能力6σ,其商称为工序能力指数,记为CP,此处σ为质量特性的标准差。可见CP1 >CP2 ,说明日本索尼工厂生产的彩电色彩浓度质量水平确实高于美国索尼工厂。
3) 从设计思路分析
长期以来,美国工业界和世界上相当多的国家的制造业所采用的质量管理方法主要是“门柱法”检验把关和采用休哈特控制图进行工序控制,其产品质量特性的标准差σ较大,美国索尼工厂产品质量特性的概率密度分布曲线呈面包状是不奇怪的。休哈特方法通常只能控制产品的制造质量,而不能提高产品的固有质量。
日本索尼工厂生产的产品质量特性大部集中在目标值的附近,标准差σ较小,概率密度分布曲线呈正态分布(钟状),这是因为日本工厂贯彻了田口玄一关于质量损失的思想,在设计阶段采用了稳定性优化设计(如参数设计等)措施,提高了产品的健壮性,使产品质量特性尽可能与设计目标值一致;在生产阶段应用了田口在线质量管理(On-line Quality Control)方法进行工序控制,从而使产品质量特性呈正态分布。
4)从图形外观观察
可以看到日本彩电的色彩浓度分布比美国彩电的色彩浓度分布要“苗条”多了。美国产品的质量特性控制重点失要“减肥”。
四、六西格玛不仅改变了美国人管理思路也丰富了质量管理思想
聪明的美国人在找到以上问题症结之后,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掀起了质量改进热潮,开始了“减肥”运动,他们把变异定义为“质量的敌人”,在减少变异上下功夫。西格玛本身表征的就是质量的变异(反映产品间波动的参数),因为顾客对产品的感受是变异而不是你的合格率。他们找到了反映变异的公制单位西格玛水平Z,定义Z与σ值成反比,σ值越小,产品质量变异就越小,意味着质量水平高,产品的缺陷机会率就越低,即西格玛水平Z高。不仅如此,摩托罗拉的CEO高尔文、联合信号的CEO博西蒂、GE的CEO韦尔奇,这三位创建和发展六西格玛的“三代领导人”,身体力行在自己的组织实践着六西格玛,在企业建立了冠军、黑带大师、黑带、绿带等质量队伍,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黑带培训,充分激发人的力量。在培训方面也改变了过去的简单传授,而是每月集中学习一周,学员回去在自己岗位做三周项目,持续四个月,边学边干,培训结束,学员的项目也完成。每个项目不仅有时间限制而且有财务收益的要求,使质量改进活动达到了更快、更高、更好的效果。在实践中美国人总结出的六西格玛改进流程已成为我们传统的PDCA循环的继续和发展,在六西格玛设计方面,也有了不同类型企业实践总结出的多种流程在指导着人们。在工具方法的使用方面,美国更是把百年来世界质量界行之有效的方法都结合到流程中。大量发源于日本等国家的质量管理好方法成了六西格玛百宝箱中的工具,甚至把过去只用于NASA等领域的可靠性工程方法也整合到六西格玛设计、六西格玛改进中,集大成为一体。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质量管理,终于形成美国特色的质量管理法-六西格玛。六西格玛不仅改变了美国的产品质量,更丰富了质量文化,也影响着世界的质量管理。在市场竞争国际化的今天,我们的企业应该积极学习、吸收美国的经验,分享世界质量界的新成果,并在实践中予以总结,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六西格玛。要记住六西格玛是典型的来自企业的实践,就是在美国的六西格玛企业,也几乎没有完全相同的模式。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1 个回复
high1998 (威望:6) (江苏 南京) 电子制造 经理 - 只用6 sigma理念和工具,不讲这就是6sig...
赞同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