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说,最近困扰我的一件事儿,大家帮忙分析分析,有啥说啥
各位前辈们好,
接近新年了,在这里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
前几天的一个机缘巧合的机会接触到6西格玛论坛,已经忘记怎么进来的了,但是非常庆幸自己有机会成为其中的一员,同时有种强烈的相见恨晚的感觉啊,哈哈。
接下来,我也想说说,最近一直困扰着我的一个问题:
我所在的公司是一家韩国独资企业,主要业务是笔记本电脑电池代加工,首先说明一下,我们公司的客户也是我们的主要原材料供应商,就是辅材供应商,也是我们的客户指定的,审核认可的。
我在这家公司负责的是过程质量控制,职位是主管,主要进行过程内外事务的对应,手下有QC人员和班长8人。
两年前来到这家公司的时候,公司运营还算稳定,那时候品质部门各模块还是完整的,2000人的企业,品质部总人数90多人。IQC,PQC,OQC,实验室,体系,每一块儿都有专门的负责人,大家各司其职,每天的工作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但是新任法人长上台,大力裁员,品质部离职的,裁员的,劝离的走的只剩20多人了,管理者只剩我和一个经理(这位经理还没有相关的产品知识,是从其他模块临时调过来的),虽然生产线体也的确减少了,但是品质部的业务并没有随之变少,反而,因为作业人员流动太大,近1个月各种投诉不断,因为我是唯一一个比较了产品的管理者了,最初的2个月时间里,品质部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在我一个人身上,上面没有领导支持,下面没有有效的帮手,多次申请加人,都以“公司现在效益不好”被驳回;
最近,有些懈怠,感觉一个人实在应付不来这么多事,我想的是,既然连法人长都对质量不重视,我纵然有再大本事,一个人也分身乏术,全力以赴,但是却收效甚微,不如就甩手不管了,毕竟我目前的职位只是PQC主管,不如就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何必劳心劳力,吃力不讨好~
有人对我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把握好了很快就能升职了,可是我觉得就现在的情况,工作已经很难开展,升职更是遥遥无期啊,法人长似乎不重视品质,对品质费用控制尤其苛刻,每次有需求都得不到支持,而且以我现在的工作,换家公司同样的工作,比现在的工资高很多了;
另一方面,毕业到现在也4年多了,这是换的第二份工作,快2年了,离家也近。原本我的计划是在这份工作里有些积累,沉淀3,4年,再跳槽到一个比较正规的欧美企业,可是目前的能力还达不到;而且我不知道是不是我的目光短浅,看得太近,离职了会不会后悔,因为这个大小也是韩企,规模也还可以,相比外面很多单位还是有优势的,这这里也学到不少东西(高不成低不就了,哈哈)。那么这里还有没有我可以发展提升的价值了呢,如果留下来,接下来我应该怎么做呢?
年关了,年前是不会走了,年后该何去何从,各位前辈帮我分析分析,出出主意,不胜感激了!
接近新年了,在这里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
前几天的一个机缘巧合的机会接触到6西格玛论坛,已经忘记怎么进来的了,但是非常庆幸自己有机会成为其中的一员,同时有种强烈的相见恨晚的感觉啊,哈哈。
接下来,我也想说说,最近一直困扰着我的一个问题:
我所在的公司是一家韩国独资企业,主要业务是笔记本电脑电池代加工,首先说明一下,我们公司的客户也是我们的主要原材料供应商,就是辅材供应商,也是我们的客户指定的,审核认可的。
我在这家公司负责的是过程质量控制,职位是主管,主要进行过程内外事务的对应,手下有QC人员和班长8人。
两年前来到这家公司的时候,公司运营还算稳定,那时候品质部门各模块还是完整的,2000人的企业,品质部总人数90多人。IQC,PQC,OQC,实验室,体系,每一块儿都有专门的负责人,大家各司其职,每天的工作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但是新任法人长上台,大力裁员,品质部离职的,裁员的,劝离的走的只剩20多人了,管理者只剩我和一个经理(这位经理还没有相关的产品知识,是从其他模块临时调过来的),虽然生产线体也的确减少了,但是品质部的业务并没有随之变少,反而,因为作业人员流动太大,近1个月各种投诉不断,因为我是唯一一个比较了产品的管理者了,最初的2个月时间里,品质部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在我一个人身上,上面没有领导支持,下面没有有效的帮手,多次申请加人,都以“公司现在效益不好”被驳回;
最近,有些懈怠,感觉一个人实在应付不来这么多事,我想的是,既然连法人长都对质量不重视,我纵然有再大本事,一个人也分身乏术,全力以赴,但是却收效甚微,不如就甩手不管了,毕竟我目前的职位只是PQC主管,不如就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何必劳心劳力,吃力不讨好~
有人对我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把握好了很快就能升职了,可是我觉得就现在的情况,工作已经很难开展,升职更是遥遥无期啊,法人长似乎不重视品质,对品质费用控制尤其苛刻,每次有需求都得不到支持,而且以我现在的工作,换家公司同样的工作,比现在的工资高很多了;
另一方面,毕业到现在也4年多了,这是换的第二份工作,快2年了,离家也近。原本我的计划是在这份工作里有些积累,沉淀3,4年,再跳槽到一个比较正规的欧美企业,可是目前的能力还达不到;而且我不知道是不是我的目光短浅,看得太近,离职了会不会后悔,因为这个大小也是韩企,规模也还可以,相比外面很多单位还是有优势的,这这里也学到不少东西(高不成低不就了,哈哈)。那么这里还有没有我可以发展提升的价值了呢,如果留下来,接下来我应该怎么做呢?
年关了,年前是不会走了,年后该何去何从,各位前辈帮我分析分析,出出主意,不胜感激了!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楼主:
这个你们的老板裁员,看的出来是基于公司的效益不好,所以裁掉
留下来的一部分人员质量人员你就要想办法帮忙带好,怎么带呢?
品质本身是无微不至的,但是基于你的人手有限,你只能抓大放小,把部门质量工作分解到生产部门去,让他们去分担一部分。你的品质人员只能作为监控使用,例如:全检和抽检、首末检
同时、近期的问题出现了,你需要分析下,产生的源头在哪里,不能盲目的去抓,你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有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你还有很多的事都需要去处理
最近投诉不断,你的首要任务就是截住遏制这种不良的继续发生,通过这么多的投诉找到你们的客户关注点在哪里,同时分析出来不良的主要原因,然后集中火力去控制这个不良点,逐渐去改善。
当然,这样做一段时间之后,你可以根据目前的工作岗位,写出报告,基于数据的事实来告诉BOSS,哪些地方需要加人,加几个,加来是控制什么的。不然他不会给的。(以前我加人的时候我也是把所有的数据全部算出来,直接呈现给他,如:工作内容、时间、重要性等等)
这些都能做了,你就发现你离质量经理的位置越来越近了
这个你们的老板裁员,看的出来是基于公司的效益不好,所以裁掉
留下来的一部分人员质量人员你就要想办法帮忙带好,怎么带呢?
品质本身是无微不至的,但是基于你的人手有限,你只能抓大放小,把部门质量工作分解到生产部门去,让他们去分担一部分。你的品质人员只能作为监控使用,例如:全检和抽检、首末检
同时、近期的问题出现了,你需要分析下,产生的源头在哪里,不能盲目的去抓,你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有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你还有很多的事都需要去处理
最近投诉不断,你的首要任务就是截住遏制这种不良的继续发生,通过这么多的投诉找到你们的客户关注点在哪里,同时分析出来不良的主要原因,然后集中火力去控制这个不良点,逐渐去改善。
当然,这样做一段时间之后,你可以根据目前的工作岗位,写出报告,基于数据的事实来告诉BOSS,哪些地方需要加人,加几个,加来是控制什么的。不然他不会给的。(以前我加人的时候我也是把所有的数据全部算出来,直接呈现给他,如:工作内容、时间、重要性等等)
这些都能做了,你就发现你离质量经理的位置越来越近了
QALillian • 2016-01-30 08:55
感谢分析,受益匪浅,frankey前辈指出了方向,你帮我分析了细节,感觉明朗了许多,谢谢两位!
Joxander • 2016-02-03 08:06
如果大多数投诉的内容都是管理问题呢?因为削减品质控制人员导致巡检力度不够,操作工该做的事没做好导致产品尺寸超规格……因为抽检力度减小,检查人员“闯关”思想加重,混其他规格产品、接近限度的外观不良等等这些问题怎么从技术角度去改进啊?目前整个公司都在节流、节流!怎么能使管理手段有效啊?!
hhw2002 • 2016-02-03 08:49
这个我简单的说下我的看法:
裁员后,很多事情看起来本来需要三个人做的,现在变成了2个人,甚至只有一个人了,大家都绝对没法去做了,因为你们的思想还没有转变过来,还是按照三个人的事来安排一个人做,肯定是做不过来的,这样就出现了你上述所说的,巡检力度不够,操作员“闯关”等思想。
这个时候你应该去改变思想,你所说的这些,其实是品质控制里面最常见的,检验手段。我们这个时候要把品质控制从检验升级到控制。从已产生部良品中把不良挑出来,变成不让他产生不良品或发生不良品的几率变。这个时候你需要做的事情是有以下几个(按照你上面的例子)1.把一个工序一个工序的不良数据收集起来,去同存异、去异存同、找出特殊。然后组织相关人员(工程工艺设备等部门的人员一起)把严重产生的不良的原因识别出来,制定好关键的参数或条件,品质部的人员每次上班或生产之前先去确认下这些条件是否都满足,确认无误签字后方可生产。
2.实行首末件制,不需要巡检,但必须要有追溯性,找到每片不良产生的地点,时间操作员(这个方面你可以找生产的领导一起商量怎么做)然后制定相关的品质激励制度来约束
3.品质人员的考核要调整,批量不良和单个不良要分开,最好把部分自检和单个不良分给生产
这个是精益生产方面的,单你一个人的力量可能有限,这个时候你要借助你们的老板,里面可能有很多的细节需要去注意,协调。楼主,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