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R计算的相关疑问
疑问1:有关GRR的计算里,有关的EV、PV、AV、TV这四个变差均是以99%的正态概率为基础的,即变差=5.15σ,这句话如何理解;
疑问2:在GRR的报告里,有ndc=1.414X(PV/GRR),一般ndc》5才成立,那么说若要GRR%《10%,即通过计算可知PV》3.53GRR,即PV是远大于GRR的,为什么PV是远在于GRR的呢?
在此求教,谢谢
疑问2:在GRR的报告里,有ndc=1.414X(PV/GRR),一般ndc》5才成立,那么说若要GRR%《10%,即通过计算可知PV》3.53GRR,即PV是远大于GRR的,为什么PV是远在于GRR的呢?
在此求教,谢谢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 在MSA 第三版的时候就提示 将5.15sigma 增加到6sigma ,有99% 提高的99.73%
在MSA 手册第三版 第四版 前面页都有 “关于GRR标准差的应用” 的备注说明
且第四版使用了对照标准差,相当于系数6
看附件图
- TV 总变异, EV 设备变异,AV 人员变异, PV 零件变异; 测量系统需要GRR 也就是EV/AV的占比很小,这样的测量结果的可信度才高。 看下面Minitab里面的这张图 就容易理解了,MSA手册里面忘记有没有了。
补充更新第2个问题
NDC=5, PV/GRR=3.54, 可计算TV =3.678 GRR
这样GRR%=GRR/TV =1/3.678 ~=27%
也就是NDC=5 , GRR% 约30%
好的GRR, NDC也相应的高
youyouuuuu • 2016-02-17 16:22
首先非常感谢兄弟你的热心回答,给你赞一个!
但还是有以下疑问:
1.SPC里99.73%的意思是指,制造过程的质量特性在只受普通原因时即受控时有99.73%的概率落在6个标准差的区间里;那MSA这里的5.15σ按你上述所说转变为6σ,那对应的是MSA测量系统在测量过程受控时某些值落在6σ区间的概率为99.73%?是这样理解吗?若是这样理解那某些值指的是哪些值?
2.其次计算ndc时,ndc的最小值是多少?
3.若在GRR小于10%时,按总变差的平方等于产品变差的平方加重复性及再现性的变差平方,那为什么产品变差要远大于再现性及重复性变差呢;换句话说在做测量系统分析时,产品变差为什么很大,而要求重复性及再现性变差很小呢?
alfawei • 2016-02-17 16:37
@youyouuuuu:
1. 也可以理解为判断准确性,GRR是量具研究的方法,也就存在分析错误的可能。和统计分析的信心水准 是类似的概念
2. Minitab里面取整,最小为1
Minitab 通过将部件的标准差除以量具的标准差,然后乘以 1.4 来计算此声明中的类别数。@@@然后,Minitab 会截断该值的尾数,除非该值小于 1。如果小于 1,Minitab 会将可区分类别数设为等于 1。
此数字表示要跨越产品变异极差的非重叠置信区间数。您也可以将其视为测量系统可识别的过程数据中的分组数。
假设您测量 10 个不同部件,Minitab 报告说您的测量系统可以识别 4 个可区分类别。这意味着,10 个部件中某些部件的差异不够大,不足以被测量系统识别为存在差异。如果希望识别出更多可区分类别,需要更精确的量具。
汽车工业行动组织 (AIAG) [1] 建议,当类别数小于 2 时,测量系统对于控制过程毫无价值,因为无法区分各个部件。当类别数为 2 时,数据可分为两组,如高和低。当类别数为 3 时,数据可分为三组,如高、中、低。5 或更高的值表明测量系统可接受。
3. 这个问题在上面的回复中已经提到了,看那张图,测量系统中,当然是要是重复性和再现性变差小,这样的测量结果才是准确,测量值才更接近零件真实值
youyouuuuu • 2016-02-17 16:47
@alfawei:
1也可以理解为判断准确性,你指的是什么意思?
2.那ndc=4是否可以接受?
3.从图中是否可以说重复性及再现性要变小,即要牺牲产品变差变大,因按公式总变差的平方=GRR的平方+产品的平方,从公式可知若要GRR小,肯定PV是要大了;那为什么PV可以允许大呢,PV对测量系统的总变差难道关系不大吗,我感兴趣的是这一点,谢谢
Jason_Wang • 2016-02-19 11:22
@youyouuuuu:PV大是相对GRR大,是相对量,不是绝对量。就像1米的测量误差(GRR),很大了吧,但相对地球到太阳的距离(PV),那就是很小的。1um(PV)相对于1nm(GRR)也是很大的。
youyouuuuu • 2016-02-19 12:25
@Jason_Wang:那有没有出现如此情况,测量过程总变差TV很大,但GRR小于10%,那这样的测量系统可以接受吗
Jason_Wang • 2016-02-19 12:36
@youyouuuuu:TV^2=PV^2+GRR^2.当PV很大时,GRR%会小于10%。当GRR%=10%时,PV约等于9.95倍GRR
Jason_Wang • 2016-02-19 12:43
@youyouuuuu:你说的这种情况,在你的样件选取合适的情况下,测量系统可以接受。
youyouuuuu • 2016-02-19 12:52
@Jason_Wang:为什么TV很大,只要GRR小于或等于10%即可接受,理由是什么?
alfawei • 2016-02-19 13:02
@youyouuuuu:应该是PV 大,GRR%才会小, TV2 =EV2+AV2+PV2
GRR%=GRR/TV=EV+AV/TV
alfawei • 2016-02-19 13:08
@youyouuuuu:
1也可以理解为判断准确性,你指的是什么意思?
=> GRR的分析结果的可靠性,统计分析判定有误判可能,所以也就有信心水准的概念。可看统计学一些文字
2.那ndc=4是否可以接受?
=> 标准要求NDC>=5, 并且我已经提到了,NDC=5时,GRR%大约在%,也只是刚好可以接受的范围。 NDC=4 一般GRR%会超过30%, 不接受。
3.从图中是否可以说重复性及再现性要变小,即要牺牲产品变差变大,因按公式总变差的平方=GRR的平方+产品的平方,从公式可知若要GRR小,肯定PV是要大了;那为什么PV可以允许大呢,PV对测量系统的总变差难道关系不大吗,我感兴趣的是这一点,谢谢
=> 你的理解没有错,PV 大才会GRR小;也就是我们在选择GRR样品的时候要涵括产品的公差带,也就是能代表你产品的实际分布范围的(或者是说涵括6sigma区间)。
Jason_Wang • 2016-02-19 13:10
@youyouuuuu:你的疑问是什么?不能接受的理由是什么?GRR%小于10%能按受是手册上人为设定的。所以小于10%就可以按受,这有什么异议吗?
youyouuuuu • 2016-02-19 13:17
@Jason_Wang:我再陈述一下我的意思:
1.若GRR小于或等于10%,那此时ndc=2,这个测量系统也是接受的吗?
2.若GRR小于或等于10%,但测量系统总变差TV达到生产制造过程总变差的1/5,这样的测量系统还能要吗?
3.若GRR小于或等于10%,但我的产品变差PV达到生产制造过程的总变差的1/5,这样的测量系统还能要吗;
4.其次,产品变差是由谁导致的,与测量系统有关吗?
alfawei • 2016-02-19 13:21
@youyouuuuu:
1. 不会出现GRR%<=10% , NDC=2的情况
2. GRR% 有TV/Tol/6sigma 三个计算方式,越来越严格
3. 判定规则看GRR% NDC
4. 产品变差是你要你分析的,你做的GRR分析只是确认你的测量系统OK
youyouuuuu • 2016-02-19 13:23
@alfawei:“也就是我们在选择GRR样品的时候要涵括产品的公差带,也就是能代表你产品”产品应该选用覆盖制造过程变差的分布区间的特性值而不是涵盖产品的公差带,那问题来怎么选择在制造过程变差区间分布的产品呢?这个制造过程变差的值又是多少?
youyouuuuu • 2016-02-19 13:30
@alfawei:
1. 不会出现GRR%<=10% , NDC=2的情况,为什么不会出现,难道按你的理解若GRR%<=10%,NDC大于或等于5吗?
2. GRR% 有TV/Tol/6sigma 三个计算方式,越来越严格;那这三种一般我们用哪一种,我看了MSA手册第三版第217页,用的就是第一种TV;
3. 判定规则看GRR% NDC;什么意思这句话;
4. 产品变差是你要你分析的,你做的GRR分析只是确认你的测量系统OK;那我问你产品变差PV是否与测量系统有关?
alfawei • 2016-02-19 13:45
@youyouuuuu:
GRR样品的选择 看MSA手册 68页内容
alfawei • 2016-02-19 13:49
@youyouuuuu:
1. 是的, 具体估算方式在主回复中已经写了
NDC=5, PV/GRR=3.54, 可计算TV =3.678 GRR
这样GRR%=GRR/TV =1/3.678 ~=27%
也就是NDC=5 , GRR% 约30%
2. 该如何看GRR% 参考MSA手册68页, 区别在于用于产品控制还是过程控制
3. 判断规则在MSA手册的第72页
4. 产品变差是你要你分析的,你做的GRR分析只是确认你的测量系统OK
=> 需要解释清楚, MSA GRR里面的我们称为零件变异, 也就是GRR里面的PV
实际生产过程中产品变异要具体原因具体分析,透过控制图或者日常数据积累分析可以看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