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我们公司这样算MRB吗?

来料出现质量问题后,SQE拍照或拿着不良品,填写《不良品处置报告》,上面有“零件信息、批次数量、不良描述、技
术工艺质量采购等人员签署意见、最后处置方案(报废、让步、拒收、全检、返工等)、改善措施”等信息。
一般是SQE拿着该报告先后找技术、工艺、质量、采购等项目人员签字,最后让质量经理签署最终意见,而不是大家坐在一起开会确定结论。
请问这样合理吗?这个算MRB吗?
对“好”的回答一定要点个"赞",回答者需要你的鼓励!
已邀请:

jacd (威望:1283) (江苏 苏州) 机械制造 供应商开发经理 - 供应商质量管理,为中华品质之崛起而学习

赞同来自: 凌波微步 Memo6 ztkyy melody1234

多年以前,我也曾经被这个问题困扰过,如果把SQE作为一个信息中转员和跑腿的,实在是亵渎供应商质量管理这个职位,这个传递信息的活本来可以靠建立一个健全的MRB流程来替代掉的。很多人回复的个人实在不能赞同。为什么是SQE跑单?
SQE每天都在厂内跑单玩,谁来走出去管理厂商?
SQE跑单,让大家以为SQE就是供应商的帮凶,每天袒护供应商,求着各个部门特采
SQE跑单,实在看不出有什么绩效
如果非要避免会议的形式,可以用网页会签,邮件自动提醒,IQC上传不良图片的形式。
实在没有系统,没有高效会议模式,也应该是物流部和计划部门来申请跑单,因为他们是要保证生产不断料,SQE是据理力争退货,让厂商整改,完全把责权利3者混淆了只会导致恶性循环。
如果公司实在搞不定物流和计划或采购或生管,让他们来跑单,那么IQC派一个检验员跑也行,但即便是检验员跑,我也不太赞同,中转信息的事竟然靠跑单,这是对人力资源的最大浪费,另外检验员跑久了就会认为,反正我发现问题也是特采,还不如我弄虚作假不要发现问题,写个假数据也就省着跑单了。。。。
大家每天上班8:30~8:40到IQC,10分钟直接就把前一天的问题解决掉了,SQE拿着单子跑上30分钟,也不见得能跑完,而且大家意见未必一致,研发不同意特采,计划非要特采,SQE认为不是供应商问题,生产认为就是供应商问题,研发认为不是设计问题,所有的部门一旦有冲突,跑单员又要来来回回四处协调,谈何效率?
另外对于急料自然有计划/采购/生管来召开即时会议。

如下是我当时写给所有管理团队的建议信,后来这个建议被采纳,极大地提高了不良产品的处理速度,也深化了研发的品质意识,同时也让所有人知道,SQE不是求着大家特采,而是坚持退货,和供应商不共戴天的仇人。


    强烈建议量产后必须恢复原有的MRB流程,按现有NCR流程,所有同样不良信息均需SQE传达至少3次以上(告知RD不良状况,询问是否可以特采-1次,如不可以,告知采购不良状况,询问是否可以退货-1次,如可退货,告知供应商不良状况,要求其改进-1次),如恢复MRB,建议RD,Buyer, SQE,生产,每日一上班就来IQC处理昨日发生的不良,每个人只要花个5~15分钟即可现场判定是否可以退货,特采,或是由SQE通知厂商前来返工,可以极大缩短沟通时间,并减少SQE1人决定不良物料命运所引起的风险,把处理不良的经验留在组织各个部门中,而不是只留在1个人的经验里,并可加深各位对于各个供应商质量状况的认识,提早警惕类似如今供应商A双手一摊,决定放弃这种事件再度发生对组织的影响。我们是典型的来料加工企业,控制来料质量的及时有效的处理,MRB是必不可少,而且我们目前的质量状况是每天都有不良,特邀各位经理也能每早花个5分钟来多关注一下我们的供应商,我们的物料的状况。目前大部分物料在来料区积压严重,所有信息全靠SQE1人不断中转,大部分时间花费于企业内部沟通,无暇到外部进行供应商管理,执行预防动作,这就是目前的状况。


如果楼主对MRB理解不是很深入的话,建议可以看看我之前写的一篇文章:
用亲身经历谈谈MRB流程的重要性
http://www.6sq.net/question/374668
没工夫点链接的话,我节选出最核心的一段:
我的回复:
> 先不讨论楼主的责权问题。
此时其他部门经理知道么,不知道那么只有质量部自己背黑锅了。
背黑锅到是一时的小事,大事是很多东西发生质量问题都靠质量经理一手判断,处理,所有品质,技术经验无法留给组织中的其他部门,把很多隐患以及经验都给埋没掉了,质量部的几个人一走,整个组织将会趋于瘫痪和风险之中。
这就是很多企业没有建立MRB流程所面临的最大风险。MRB不是均衡风险,推脱责任,而是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推行质量是设计出来,制造出来,管理出来的理念最有效的流程之一。


下面我再接着展开。
这位老兄写了这个日志,归结为“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实际很多TX都已经在谈MRB的问题,而我深知就是MRB的问题才是真正的要害。

我见过太多的供应商没有这个流程了,不是没有,就是名存实亡。我曾经历过的公司中也有这个问题,从而导致的问题也很多。

很多人的想法是这样的:
MRB这个东西看起来简单,就好比很多质量人眼中的8D只是一个简单的工具而已,有什么重要的呢?
没有MRB流程,很多企业还不是照样运转?
每天叫人开会多烦啊,哪有那么多时间?
为什么非得叫大家会签啊,我们质量部对产品质量特性很熟悉的,我们自己做决定多快啊,QE做不了主的大不了让质量经理拍板就行了。

先从我的亲身经历说起,第一家大型台企和第二家500强美企,MRB流程都是很完善的。
到了第三家小公司(外资企业中的民营企业)时,无MRB流程。
状况:IQC和制程不良都由品质部自行决定如何处理,来料产品批批急料,天天找供应商冲过来返工挑选换货,内部制程很多东西批量性报废,无人统计报废率。因为内部制程很多东西都是涉及到技术层面,品质部没有技术根基又加上人手少,碰到批量性不良都是苦苦推进,希望技术部能够支持,一起解决批量性报废问题,但是技术部也人手少,展开捣糨糊和乾坤大挪移的招数,能够走过场打酱油的绝度不会盲目支持。整个局面就变成品质部唱独角戏,所有的制造问题,技术问题,生产问题,出货问题,全都可以怪到品质部头上,让品质部去解决。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可惜自己只是一个小工程师,位卑言轻,多次反馈给自己的经理全都打了水漂。后来来了一个美国顾问,开始大力推行MRB,并自行设计了一个统计不良报废率的数据库报表,我终于看到了希望,但是无奈公司管理实在是混乱,MRB推行了几天便一蹶不振,人力缺少的根本原因也不解决,造成了打酱油和捣糨糊的企业文化大肆横行。我奋战到最后精疲力竭,发现所有的问题原来出自总经理,总经理Sales出身,一心只想多接订单,无暇估计内部管理,内部中层经理建言或是人力需求往往被其驳斥,后来很多中层经理不得不拿着高工资做着缩头乌龟,有问题也不敢和总经理反应。因为个人English太烂,职位太低,没法和总经理直接沟通,于是含恨离去。(这个故事不细讲,我们主要谈的是MRB)

然后到了第四家(一个小的外资企业,管理和文化都好很多,就是有些流程还不完善,比如样品承认和MRB)
此家公司是有MRB流程,但是是名存实亡的状况,我已经历经上一家公司深刻体会到了MRB的重要性,当你在大公司时根本没有机会反思为什么流程要这么定,只有到了流程不完善的小公司遇到了问题,才会幡然醒悟,啊!原来MRB流程如此重要。于是更加努力,不断力争恢复MRB,但是还是因为只是一个小工程师,位卑言轻,多次反馈给自己的经理全都打了水漂。
后来发过一个mail,总经理在里面,借题发挥写了几千字,其中一条强烈呼吁恢复MRB(无奈之举,轻易不要用),节选出来如下:
> 强烈建议量产后必须恢复原有的MRB流程,按现有NCR流程,所有同样不良信息均需SQE传达至少3次以上(告知RD不良状况,询问是否可以特采-1次,如不可以,告知采购不良状况,询问是否可以退货-1次,如可退货,告知供应商不良状况,要求其改进-1次),如恢复MRB,建议RD,Buyer, SQE,生产,每日一上班就来IQC处理昨日发生的不良,每个人只要花个5~15分钟即可现场判定是否可以退货,特采,或是由SQE通知厂商前来返工,可以极大缩短沟通时间,并减少SQE1人决定不良物料命运所引起的风险,把处理不良的经验留在组织各个部门中,而不是只留在1个人的经验里,并可加深各位对于各个供应商质量状况的认识,提早警惕类似如今供应商双手一摊,决定放弃这种事件再度发生对组织的影响。我们是典型的来料加工企业,控制来料质量的及时有效的处理,MRB是必不可少,而且我们目前的质量状况是每天都有不良,特邀各位经理也能每早花个5分钟来多关注一下我们的供应商,我们的物料的状况。目前大部分物料在来料区积压严重,所有信息全靠SQE1人不断中转,大部分时间花费于企业内部沟通,无暇到外部进行供应商管理,执行预防动作,这就是目前的状况。


至此,终于获得成功,此封mail终于引起了高层和各部门经理的重视,总算MRB恢复了,并且在我的不懈努力下,从一开始的SQE主导MRB,过渡到IQC发出信息,采购部主导,内部制程不良由内部QE或生产主管主导,现在所有的不良品和单子都摊在一个桌子上,不良问题一目了然,处理相当迅速,RD和采购和生产争执不休,品质部的QE和SQE却可以坐山观虎斗(哈哈),每天固定的时间召开MRB,各部门习惯成自然,基本没有迟到和缺席,经过两年多的运作良好,各部门合作愉快,沟通效率奇高。

本人逻辑性不强,言语啰嗦,最后还是总结一下MRB的好处:
1)缩短各部门沟通时间,尤其是质量部
2)减少SQE或QE1人决定不良物料命运所引起的风险
3)把处理不良的经验留在组织各个部门中,而不是只留在1个人的经验里
4)加深各部门人员对于各个供应商质量状况的认识
(1)RD理解了原来不是SQE对供应商不够狠,看来的确原来公差制定的太严了,供应商批批来料都不良,却都能特采
原来图纸竟然还有很多错误,还有很多质量要点被遗漏了,没有在图纸上作要求
原来供应商没办法把100多个尺寸都做好,看来图纸上应该标注几个重点配合尺寸
经过多次了解发生过的品质问题,从设计上就可以加以标注,控制,公差和可制造性更加趋于合理
原来生产部对我们设计的东西有那么多抱怨(之前都是抱怨给品质部),的确是比较难拆装,公差带的确有点干涉了
(2)采购理解了原来不是SQE对供应商不够狠,对来料问题处理不及时
我们研发的图纸和设计竟然还有很多问题,供应商很多时候也挺冤的
原来我们找的供应商真的能力不行啊,真的态度不行啊
5)减轻沟通压力后,让品质部的QE和SQE有精力致力于预防和改善了,变成正向循环
6)供应商翻然醒悟,原来光搞定采购没有用啊,这个是团队做出的决定,要搞定的还有SQE,RD,生产啊,最后供应商知难而退,还不如埋头改进来的轻松。
7)通过以上这些,真正地容易地自然而然地推行了全面质量管理,让质量是设计出来,制造出来,管理出来的理念深入人心
8)当MRB争执不休时,可以上升到质量经理,市场经理,销售,客户,最大限度避免风险,让各部门真正各司其职,不在盲目地为大局着想(为了出货而牺牲品质?)
9)即便MRB的结论导致严重后果(重大批量性报废或严重客户投诉),因为大家都签字了,所以质量部也不用自己背黑锅了

太多了。。。。。大家还可以继续补充

14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注册

发起人

凌波微步
凌波微步

且行且息

扫一扫微信订阅<6SQ每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