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精益极限改善——精益菜鸟入门

一、 IE菜鸟的悲哀:“我只会改善!”
02 年,终于毕业了。对我来讲,刚开始并没有太多的彷徨啊之类的感性,原因很简单,这要从我在上大学时的收获来说。
在上大学的过程中,我的收获有以下几个:
(1)我女朋友(现在我媳妇),这一直是我觉得我在学校最大的收获,因为在学校收获了女朋友,所以现在收获了两个孩子,虽然两个孩子有时很闹;
(2)工业工程 IE 本科毕业,这个没什么值得特别说明的,当时对 IE 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只知道迄今为止记得最清楚的两件事:
a)美国工业工程协会(AIIE)对 IE 下的定义。直到今天,我在很多企业做内训时讲到 IE 到底是干什么的时候,我都会给出 AIIE 对 IE 的定义;
b)IE 学了很多的课程。有企业管理的、财务的、营销的、电子的、机械的等等, 这样庞大的学习内容让我晕了很多年,一直搞不懂这样的专业究竟有什么用,后来差不多搞懂了,却不用啦!
(3)选修哲学。这是我在大学期间第二大收获,比专业更大的收获!说到这里,很多同学会吐槽,没事学那个垃圾专业干什么。对于哲学,我个人没有太多的个人感情色彩,我只是觉得哲学很有意思。事实上,直到今天,对我帮助最大的就是哲学的思想,这个可以留待工作经历中慢慢讲述!
所以,如果从重要程度来讲,应该是(1)、(3)、(2),有些啰嗦了。
好了,言归正传!
那时,我和我女朋友(现在是我媳妇)同时毕业,她学的是药学,这在内地来讲, 并不是一个特别好找工作的专业, 于是乎, 我做了一个无知者无畏的决定,对我女朋友说:“你先找工作吧!到时,我在你周围的城市找工作就可以了!这样,我们就可以在一起了!”。
于是,在我女朋友敲定了广东的一家制药企业之后,我屁颠屁颠的跟着来到广东,开始了在广东长达十多年的工作和生活。我们也一直以这种“放风筝”的方式生活了十多年!(现在还是放风筝,只是我要全国跑,似乎“风筝”放的更远了!)
毕业后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佛山一家港资企业作 IE,毕业之后找工作的艰难历程就不在这里赘述了。
第一次找工作没有经验,后来经历的多了,被别人面试的次数多了,同时自己也面试了很多人,也就有了经验!
刚毕业的我还比较“淳朴”,是一个比较有“专业操守”的青年,心想既然咱学的是工业工程,怎么着也得找一份 IE 的工作吧!不然,所学的东西不就浪费了吗?
现在想想,觉得有些好笑,幸亏当时没有学什么“总裁班”之类的培训,不然按我当时的想法,怎么着也得找份总裁的工作!可能真的是一毕业就失业,甚至是“永久性失业”了!
在找工作的时候,采用的是“宁可错杀,也不放过”的战术,只要看到有公司招聘 IE 的,就上去递简历。很多公司在拿到简历的第一反应就是“有没有工作经验?”。
接下来,第二句话就是“对不起,我们只招有经验的!”。
然后,我就只能拿着他们退回来的简历,笑着说:“谢谢!”。
这种状况经历的多了, 郁闷的时候想想这似乎就是一种悖论: 没有工作经验,所以找不到工作,没有工作,所以不可能有工作经验,这似乎陷入了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悖论之中。
历尽千难万险,终于找到一份工作。除了向家人打了个电话,就记得当时和朋友一起喝醉了,以示庆祝!
招聘我们进去的是公司的生产副总,姓李,四川人,个子不高,胖乎乎的,每天都带着笑脸。我们前后进去的有三个 IE,再加上从生产部调出来的一个文员,这也就是当时公司的 IE team 了。
有一个比我早进公司一个多月,另外一个比我晚几天。比我早的那个姓王,是有工作经验的,之前在富士康工作过两年,他就是我们 IE team 的主管,负责IE team 工作的展开。
由于我是新人,没有工作经验,于是,自己给自己的定位就是“服从”,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说得好听一些,就是“执行力好”!(那时的想法就是,不会干活,再不积极的话,过试用期应该很困难吧?)
(新进员工, 要想在新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和同事处理好关系还是很重要的,在新的环境中,我的观点是:先生存,后发展。但是,如果新进员工太吝啬,可能会被同事孤立,融不到新的环境当中,存活的几率也会降低,呵呵,个人的一些建议。)
由于是新成立的 IE team,所以工作内容比较单一,首先就是建立标准工时系统。
由于当时 IE 是新成立的,需要建立的工时很多。于是,每个人都分了一个车间,规定在一个月之内将标准工时建立完成。
IE 主管就给我们几个大概培训了如何测工时,如何取数。那时就觉得自己是 IE 毕业的,这种小事还要培训吗?不过还是耐心听讲,毕竟“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等我的工作经验慢慢多了以后回想这件事:如果把我放在他当时的位置上,我也会做出同样的决定。只有当大家的方法是一致的时候,结果的差异才有可能小!这也是标准化作业的一部分。
从那时开始,大家几乎每天上班的内容就是拿着秒表,对着工位就是一通测量,然后在快下班的时候把记录的结果敲到电脑里。
工时测量还是很重要的,只是当时没有意识到,这个留待后面再说吧!
随着工作的推进,内容就不断地增加,增加的第一项就是 SOP(台资企业叫MOI),内容就是把员工作业的内容在现场拍摄一些图片,加上文字说明整理成书面内容,悬挂起来。这些工作很简单,最起码当时我是这么认为的。(以至于我对 IE 的工作都有了质疑——难道 IE 仅仅就是制定 SOP 的?)
另外,就是处理一些上级安排的临时性的工作。
那时刚毕业,对于 IE 有一种近乎盲目的“崇拜”,认为 IE 可以优化一切的东西。凭着一股子冲劲,也完成了几个改善的专案:有效率提升的,有改善中间品库存的。这也一直是自我感觉良好的资本。(当然,这也是后续找工作的重要凭证!)
说到这里,有一件特别的工作需要说明一下,那就是在第二年,我参加了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审员培训,当时对于培训没有什么感觉,只有十二个字记得很清楚:“写我所做,做我所写,写做一致”!
随着工作经验的增长,对流程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因此对那十二个字有了更深切的理解,这些留待后续再详细说吧!
这么多年过去之后,我对第一份工作的很多内容都记得不是很清楚了,至今回忆起来,主要的感觉就是两个字:“杂”、“闲”。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对 IE 的工作内容并没有什么想法,大概工作了半年多就开始有一些否定,难道 IE 的工作就是这样?
如果是这样的,IE 岂不是一个文员都能干?那我大学四年所学的东西还有用吗?因为当时 IE team 中的一个文员也承包了一个车间的工时测量与 SOP 制作的工作,由于小姑娘做事心细,在测量工时与 SOP 制作上犯错的几率还要小。
也许我们比小姑娘强的一点就是我们可以完成一些改善专案! 那时候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 认为一切皆可改善: 改善工位作业, 改善生产线。 但是,这些改善最终还是要写成 SOP,让员工执行!
这样的 SOP 与原来的 SOP 有什么区别呢?
我那时对于改善,脑子里有一个朦胧的念头:为什么要改善?可不可以尽量减少, 甚至不改善?如果可以一步到位,那样企业不是可以赚到更多的钱?如果每次都是在事后去发现问题,进行改善,企业的浪费岂不是很大?
只能说想法是好的。在第一家公司的时候就发现,根据我每天所做的工作,我不可能做到,因为如果让我从头制定全新的工艺文件,我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我做不到!(臣妾真的做不到啊!)
既然在工厂内部找不到答案,我就想去外面看看!这也是我离开第一家公司的动机, 去看看外面的企业是怎么做的。 同时, 离开当时的企业还有另一种冲动,那就是 IE 确实可以改善企业的效率和品质,既然可以改善,那么我走到任何企业都可以改善。我也想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厉害!所以,这个决定也有一种要证明自己的因素在里面。
在这里,还要感谢当时姓王的 IE 主管,我对很多 IE 知识和企业的了解都是来源于他。我和他的关系不错,有什么问题我都会找他。当我和他说了我要辞职及动机之后,他和我聊了很多,其中有一句话我一直记得:“建议你到大型台资企业去看看,感受一下,在那里你可以学到更多!”。
这句话我记得很清楚,虽然我当时并不怎么理解!但这句话是让我受益很大的,甚至可以说受益远远大于我当时的预期!
说句笑话,从今天来看,他的建议也许跟他的经历有关,之所以建议我去大的台资企业,也许是因为他是从富士康出来的。如果是从欧美企业出来的,他也许会建议我去欧美企业,那我的路也许和今天就完全不同了!
决定跳槽,工作和生活就开始进入了一个振荡期!
——作者有话要说:
站在现在的角度回想起来,第一份工作确实给了我很多,因为后续很多的感悟都是以第一份工作为参照物来进行对比而得出的, 最起码它让我知道了什么是不好的!
古人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诚不我欺!
如果有星球,可以看下面的连载贴!《精益极限改善》连载贴,http://www.6sq.net/article/99876 本书已经上架,天猫、京东及各大新华书店有售!
对“好”的回答一定要点个"赞",回答者需要你的鼓励!
已邀请:

GrowPG (威望:7) (江西 景德镇) 汽车制造相关 科长 - 精益5S导入、班组管理、企业内训

赞同来自:

一本IE传记,有意思!

1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注册

发起人

冲出重围
冲出重围

《冲出重围》

扫一扫微信订阅<6SQ每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