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递交辞呈后,你希望主管暂时不要公开自己离职消息吗?

按照法规,员工因个人原因离职,需要提前30日通知公司。当然,也不是绝对了,通常两周为合理的时间。如果公司不忙,甚至三天内就可以办完手续离开。

当你递交辞呈后,尤其是30天后或两周后离开公司,而这段时间可能你的离职消息已经传遍了公司某些角落,甚至所有角落。在你没有(发告别信)正式公开离职消息前或许总有同事喜欢打听八卦你的离职消息,甚至问到本尊这里来了。人还未走,就被这种氛围给影响了情绪,这对离职者及其他员工的工作状态多少有些干扰(我个人是很烦有人问我)。

如果是你,你会希望主管/人事部暂时为你的离职消息保密吗?
  1. 最好不要传来传去
  2. 都要走了,无所谓
  3. 随便传,人尽皆知
  4. 其他

对“好”的回答一定要点个"赞",回答者需要你的鼓励!
已邀请:

jacd (威望:1283) (江苏 苏州) 机械制造 供应商开发经理 - 供应商质量管理,为中华品质之崛起而学习

赞同来自: kobe000 Diolin2014 熙熙 腾格里_狼 bingzi 以此明志更多 »


人还未走,就被这种氛围给影响了情绪,这对离职者及其他员工的工作状态多少有些干扰(我个人是很烦有人问我)。


 
对于公司来讲,一定要公开。
  1. 如果其他人不知道,还把很多事情交代你去做,玩命给你发邮件,这样你一走,别人都不知道咋回事,很多投入的精力都白费了,这才真的是对别人,对公司造成了困扰。
  2. 如果你手头有重要项目,一定要明确项目进度,各个部门的人和准备和你交接工作的人必须都要明确的了解

对于你个人来讲,别人问你,你觉得烦可以选择不回答。
况且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种事你还指望公司替你保密?难不成你是中央情报局的?别人问你也是关心你,如果是真的公司环境差,别人是否受你影响也决定要离职也完全和你没有关系。如果公司环境好,你离职,更是完全和其他人是否会产生离职情绪没有任何影响。
 
这里每一个人的回复你都会反驳,就是认为你自己是对的,那么你发这个帖就没有必要来调查别人的意见了。
我觉得还是你自己的情绪对这件事反映过度了。 

建议你看看情绪 ABC理论,百度百科里面最后还有几个例子,我就不贴上来了,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情绪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就是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
如图中,A(Antecedent)指事情的前因,C(Consequence)指事情的后果,有前因必有后果,但是有同样的前因A,产生了不一样的后果C1和C2。这是因为从前因到后果之间,一定会透过一座桥梁B(Bridge),这座桥梁就是信念和我们对情境的评价与解释。又因为,同一情境之下(A),不同的人的理念以及评价与解释不同(B1和B2),所以会得到不同结果(C1和C2)。因此,事情发生的一切根源缘于我们的信念(信念是指人们对事件的想法,解释和评价等)。
情绪ABC理论的创始者埃利斯认为:正是由于我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如果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存在久而久之,还会引起情绪障碍呢。情绪 ABC理论中:A表示诱发性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C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

依据ABC理论,分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情况,我们不难发现人的不合理观念常常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绝对化的要求
是指人们常常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事物必定发生或不发生的想法。它常常表现为将“希望”、“想要”等绝对化为“必须”、“应该”或“一定要”等。例如,“我必须成功”、“别人必须对我好”等等。这种绝对化的要求之所以不合理,是因为每一客观事物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可能依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对于某个人来说,他不可能在每一件事上都获成功,他周围的人或事物的表现及发展也不会依他的意愿来改变。因此,当某些事物的发展与其对事物的绝对化要求相悖时,他就会感到难以接受和适应,从而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之中。

过分概括的评价
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它常常把“有时”、“某些”过分概括化为“总是”、“所有”等。用艾利斯的话来说,这就好像凭一本书的封面来判定它的好坏一样。它具体体现在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不合理评价上,典型特征是以某一件或某几件事来评价自身或他人的整体价值。例如,有些人遭受一些失败后,就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毫无价值”,这种片面的自我否定往往导致自卑自弃、自罪自责等不良情绪。而这种评价一旦指向他人,就会一味地指责别人,产生怨忿、敌意等消极情绪。我们应该认识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可能性。

糟糕至极的结果
这种观念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那将是非常可怕和糟糕。例如,“我没考上大学,一切都完了”,“我没当上处长,不会有前途了。”这种想法是非理性的,因为对任何一件事情来说,都会有比之更坏的情况发生,所以没有一件事情可被定义为糟糕至极。但如果一个人坚持这种“糟糕”观时,那么当他遇到他所谓的百分之百糟糕的事时,他就会陷入不良的情绪体验之中,而一蹶不振。
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当遭遇各种失败和挫折,要想避免情绪失调,就应多检查一下自己的大脑,看是否存在一些“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等不合理想法,如有,就要有意识地用合理观念取而代之。

14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注册

发起人

Gavin.Ding
Gavin.Ding

质量技术

扫一扫微信订阅<6SQ每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