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交付及时率问题
看书看到供应商交付能力的评价。
交付及时率=按时交付订单数/订单总数
交付完整率=按时交付的零件数/零件总数
查资料看到:交付及时率的公式不足以反映交付能力,因为如果小批量的订单占比较大且及时交付了,会拉大交付及时率的数值。
我思考这是否就是加入交付完整率评价的原因。
又看到二合一的评价方式,给两项分配权重,例如各占50分。与公式乘积后相加的方式。
我的理解是评价用下面的公式。改善分析的时候用上面的。
请教各位前辈哪种比较合理?是否还有别的更好的评价方式?
交付及时率=按时交付订单数/订单总数
交付完整率=按时交付的零件数/零件总数
查资料看到:交付及时率的公式不足以反映交付能力,因为如果小批量的订单占比较大且及时交付了,会拉大交付及时率的数值。
我思考这是否就是加入交付完整率评价的原因。
又看到二合一的评价方式,给两项分配权重,例如各占50分。与公式乘积后相加的方式。
我的理解是评价用下面的公式。改善分析的时候用上面的。
请教各位前辈哪种比较合理?是否还有别的更好的评价方式?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交付及时率好像不是按订单笔数来计算的吧?至少我接触过的都是按照交付产品数量来计算的。
否则每次你下单我都按时发1件产品,交付率100%?
否则每次你下单我都按时发1件产品,交付率100%?
flywodao • 2017-10-10 12:08
您说的很对。但是否有值得推敲的地方呢~例如单个订单批量大及时交付,多个订单批量小未交付,也不合适吧…您想想呢...就像检验合格率的评定,既有批数,又有检验数…
uogo • 2017-10-10 13:09
我觉得要考虑指标对于价值链的作用,生产的最终需要是在正确的时间有正确的数量供应。至于订单的大小和供应商的交付策略,多半是受本身生产,仓储,物流限制的。在考虑如何优化库存和减少员工的工作量的时候策划一下,或许问题就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