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SPC控制图的几点疑惑希望大家能帮助我解答疑惑?
1.控制图的控制限上下限的计算有的用的是3倍标准差,有的用的是查表法A2 D3这种公式,请问这两者有啥区别吗?两者之间是怎样转换的?
2.做分析用控制图确定控制界限时,发现异常点后需要查找原因,再剔除这些异常点重新计算控制限,我看有的是直接将这些异常点剔除后,取其它剩余的数据重新计算控制限。那么问题来了,控制限的确定是基于过程稳态,既然出现了异常点,说明这个过程已经不稳态了,那还用这些过程有异常情况下的数据计算(虽然已将异常点剔除,但谁知道异常原因有没有影响其它非异常点数据)),岂不不太合适?为什么不等纠正完后再重新抽样直至过程稳态无异常点后才计算这种稳态下的控制???
另外出现了异常点后查找原因纠正后,因为实际过程中异常原因是很难查找的,不重新取样的话怎么确定过程稳态了呢?如果没有找到异常的根本原因或者原因不全面,导致问题根本原因没有解决,怎么就判定为稳态了呢?
3.分析用控制图判稳了后确定稳态控制限,延伸控制限作为控制用控制图的控制限,即日常监控用的控制图,如何实施监控呢?主要是不了解监控方式,是也要像分析用控制图取样数据一样,固定时间间隔抽取5个产品检测,记录检测值,再放入控制图计算均值/极差判定吗?所有步骤都一样只是控制限确定的是吗?
我的想法是把单个产品的检测值放入控制图,通过每个产品的检测值确定是否超控制限或者与八判稳准则不符,说白了就是在样本检测值运行图上加这个控制限作为判定每个产品是否有波动?不知道合适否定?
当分析用控制图 转为 控制用控制图后,取样方式(频次、子组容量)以及8大判稳原则 还是跟分析用控制图阶 时的一样一样的么?还是说我可随机取样,得到一个值我就填一个值然后放在控制图里的波动情况?不需要子组/子样本了?
以上是我做SPC时的困惑,希望大家帮帮我给我指导下,出出主意?谢谢大家。
2.做分析用控制图确定控制界限时,发现异常点后需要查找原因,再剔除这些异常点重新计算控制限,我看有的是直接将这些异常点剔除后,取其它剩余的数据重新计算控制限。那么问题来了,控制限的确定是基于过程稳态,既然出现了异常点,说明这个过程已经不稳态了,那还用这些过程有异常情况下的数据计算(虽然已将异常点剔除,但谁知道异常原因有没有影响其它非异常点数据)),岂不不太合适?为什么不等纠正完后再重新抽样直至过程稳态无异常点后才计算这种稳态下的控制???
另外出现了异常点后查找原因纠正后,因为实际过程中异常原因是很难查找的,不重新取样的话怎么确定过程稳态了呢?如果没有找到异常的根本原因或者原因不全面,导致问题根本原因没有解决,怎么就判定为稳态了呢?
3.分析用控制图判稳了后确定稳态控制限,延伸控制限作为控制用控制图的控制限,即日常监控用的控制图,如何实施监控呢?主要是不了解监控方式,是也要像分析用控制图取样数据一样,固定时间间隔抽取5个产品检测,记录检测值,再放入控制图计算均值/极差判定吗?所有步骤都一样只是控制限确定的是吗?
我的想法是把单个产品的检测值放入控制图,通过每个产品的检测值确定是否超控制限或者与八判稳准则不符,说白了就是在样本检测值运行图上加这个控制限作为判定每个产品是否有波动?不知道合适否定?
当分析用控制图 转为 控制用控制图后,取样方式(频次、子组容量)以及8大判稳原则 还是跟分析用控制图阶 时的一样一样的么?还是说我可随机取样,得到一个值我就填一个值然后放在控制图里的波动情况?不需要子组/子样本了?
以上是我做SPC时的困惑,希望大家帮帮我给我指导下,出出主意?谢谢大家。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7 个回复
yijiayige (威望:636) (江苏 苏州) 机械制造 经理 - 工作经验超过15年,熟悉绝大多数质量相关管理和技...
赞同来自: jacd 、青岛阿永 、李九根 、gameoverztq 、songlinshu 、Sarah2020 、黄豪 、背吟 、动力火车头 、quzhi更多 »
1.当年休哈特建立控制图的时候, 是在研究室,使用了纯数学逻辑,并推导出使用A2这个数字,更容易满足降低数据分组偏差导致的影响---中心极限定理
因为他最初应该是通过预控制图的方式推导出的后来的分组式控制图,随着各子组内数据数量不断的扩大,可以发现其极差均值会越来越大,为了约束极差的波动在他自己认为合理范围内,必须随着组内数据总量不断缩小A2这个常数;
如果有兴趣,你可以计算一下A2这个常数和组内数量的关系,应该满足中心极限定律的。
然后我们使用者,就发现,如果使用这样的控制线来进行控制,则报警的点数会越来越多,远远超出预计的0.27%。这个是你和大家发现的逻辑矛盾。不过,一般情况下使用这个控制线,很少出现另外一个极端:控制线范围超过公差范围。
2.由数据正态分布的特性,一般认定±3倍标准偏差占数据总量的99.73%,并以此为基数来测评能力指数。所以常规使用的它,是通过CPK/PPK的公式的分子“3倍标准偏差”反向推导出来的,并以此做控制上下线,确保整体数据只有0.27%的数据会超出控制线。
但是它的缺点也很明显,上下控制线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超出公差极限。
一般情况下,为了计算和过程控制的需要,我们推荐使用±3倍标准偏差这个值,它也有出处:中国和美国的六西格玛系类丛书中做了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