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跨国公司眼中的供应商(绝对原创)

跨国公司眼中的供应商(绝对原创)
中小企业生存不易,如果能傍上跨国公司这样的大款,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除了有大而稳定的定单(一般价格也比较公道),还有跨国公司的先进管理理念和实用管理技术,这样不仅解决了中小企业的生计,更重要的是能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笔者曾在某著名跨国公司任职多年,有丰富的供应商管理经验,并且担任过管理咨询公司的咨询顾问,也非常了解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深知要想成为跨国公司的供应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本文将深入分析跨国公司对供应商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实务,供希望或已经成为跨国公司供应商的企业参考。

一、跨国公司的供应商战略
跨国公司很重视战略规划,具体包括产品战略及竞争战略,战略意图是其选择供应商的出发点和根本依据,一个企业是否符合其发展战略意图,是决定能否入选的关键因素。跨国公司依其战略的不同,选择供应商的标准也有不同侧重。比如制造行业中采用采用成本优势战略的跨国公司,为了降低成本(通常是降低库存成本),比较注重供应商的生产效率、物理距离、质量保证等方面的能力;而同样是制造业但侧重新品研发速度的跨国公司,为了更快更好的推出新产品,一般比较看中供应商的研发能力;象耐克公司,其核心业务是品牌经营和终端客户关系管理,因此,对供应商的管理是相对松散的,他们的供应商应具备一定的自主经营能力和与其沟通的能力。总之,同一家企业,能被一个跨国公司选中,不一定能让另一个跨国公司满意,如果这种情况发生了,一般说是由于两家公司的战略不同所致。

二、 国公司的供应商选择程序及选择标准

1.依公司战略制定供应商战略。经过对公司战略的深入分析和具体化,也就是确定公司的核心业务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检讨公司的业务流程,分析业务流程的优点与不足,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再分析与供应商有关的流程以及改进措施,最后制定供应商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2.根据指导思想和原则制定供应商评价项目和评价标准,评价项目一般包括:企业战略、企业文化、持续经营能力、生产能力、质量保证能力、研发、制造技术、成本控制,这些评价项目会细化出许多子项目,每项目都有具体的可量化的评分标准。
3.公司高层访问企业,对企业进行宏观评价,比如企业战略、企业文化、持续经营能力,通过与企业高管面对面的交流,对上述方面做出整体性评价。
4.然后是由专业人员(有的公司设有专职的资源开发部门,有的公司是由有经验的非专职人员实施)进行具体评价(管理评价),这些人员的经验涉及研发、生产、工艺、质量、采购,按照评价项目和评分标准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分为三类,最差的C类直接淘汰,并且一般今后也不与考虑;中等的B类提出改善要求,再根据二次评价的结果决定取舍;最好的A类一般直接入选,进入下一流程。
5.产品评价,经过双方技术人员的沟通交流,确定产品的功能、结构、技术指标、图纸、验收标准等事项,再确定产品试制计划,再有是样品试验阶段(一般数量不多余100,试验不少于3次,通常由研发部门负责实施)、中试阶段(一般数量不少于1000,实验次数不少于3次)、量产阶段(一般数量不少于10000,试验次数不少于3次),所有试验通过后,将以书面形式与以确认。
6.采购阶段,先期下安全数量定单,待稳定后,逐步过渡到正常定货量。

三、跨国公司的供应商的后期管理
成为了跨国公司的供应商,这只是合作的开始,后期会有一套严密的措施,会随时淘汰不能使公司满意的供应商。
1.对供应商的持续的培训。跨国公司很重视对供应商的培训,在这方面投资很大,对供应商的各层次人员和所有必要的业务一般都进行持续的、系统的、操作性的培训,培训的形式多种多样。一句话,要想成为跨国公司的供应商,仅凭产品好是远远不够的,你的做事的方法,甚至思维方式都必须与其保持一致。
2.对供应商生产过程的监控。跨国公司出于安全、成本、速度等多种考虑,相对于产品检验来说,更重视生产过程的管理,他们需要随时掌握企业的情况,包括各方面的变更、工程不良信息、工程能力、检验数据、改善措施等等。根据笔者的经验,跨国公司对原材料的检验进行分级管理,从不检验、一般检验、正常检验直至加严检验,而出问题最多的供应商,都是企业内部管理特别是管理层存在问题的企业,这些企业的质量问题占问题总数的80%以上,而且不要幻想他们能够真正的改进,唯一可行的措施就是取消其供应商资格。
3.对供应商的业绩的评价及相应措施。跨国公司一般有一整套供应商业绩评价体系,包括供货的及时性、价格竞争力、质量水平、配合情况、问题的改进以及持续改进等几方面。评价结果进行分级管理,最好的(A、B级)给予较大的定单份额,一般的(C级)给予正常的定货份额,较差的(D级)减少定货或暂不定货并要求整改及再评价,最差的(E级)则取消其供应商资格。

三、 小企业存在的问题
1.有待转变观念。跨国公司与供应商之间不是简单的商品买卖关系,而是长期的合作伙伴,原则上是平等的互利互惠的关系,但跨国公司由于自身的强大实力而拥有主导力量,一定程度上对供应商拥有控制权。而居于从属地位的供应商往往不能接受跨国公司对企业内部事务的“干涉”,因此常常发生冲突。这其实是一种必然,选择就意味着放弃,你为降低经营风险所付出的代价,就是相应地失去部分自主权,这一点从一开始就要考虑清楚。
2.重视产品质量,轻视质量保证。由于跨国公司有着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有质量问题的产品不可能投入使用(让步接收除外),所以供应商对实际已经发生的质量问题都非常重视,而供应商最常见的问题是生产全过程的控制不足,在供应商审查时,一般审查者会根据具体情况,提出详细的控制措施,要求申请者实施,并提供实施效果的证明材料,其实审查者都是这方面的专家,在现场走一圈就知道你行不行以及存在的问题,而且他们都有着丰富的审查经验,对一些骗人的小把戏具备很强的识别能力。所以当供应商试图采取欺骗手段来获得或维持其供应商资格时,只能说是自断财路。依笔者经验,绝大多数供应商在初期都很反感跨国公司的“指手画脚”,但经过一段时间(大约1~2年),供应商就会看到在跨国公司的压力下,改进管理而带来的财务收益和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从而把跨国公司的管理视做学习的良机,极大地促进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3.选择合适的跨国公司做用户。一方面是跨国公司选择供应商,而企业也应选择用户,尽可能不要简单地做成只卖产品,不是谁能应用我的产品,我就不加选择把他当作潜在客户。同是跨国公司,其经营理念、战略、对供应商的选择、管理、支持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对企业来说,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比如有的跨国公司倾向于更强的控制力,许多(亚洲)公司是此类型的,他们通常要求定货量占供应商产能的较大比例(30%~100%),以便于控制;而有的公司(许多欧美公司是这样,其定货量通常控制在不超过供应商产能的20%)倾向于相对松散的管理,希望供应商有较大的独立性,这样的公司通常对供应商的支持较少,当供应商遇到困难时,一般应别报希望他们会救你,相反会毫不留情地按照市场法则淘汰你。比较好的做法是根据自己的公司战略,将目标客户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的客户采取不同的策略,比如对长期合作的跨国公司客户,主要是为了稳健经营,消化固定成本,提升企业管理素质和品牌形象;对有的中小客户,则注重赚取利润;还有的客户,可能不提供产品更“经济”。
4.不熟悉跨国公司的供应商管理战略及操作方法,取得合格供应商资格难度很大。这就象考试一样,如果知道了题型,并有针对性的训练,更容易取得好的成绩。因此,企业应该有意识地搜集信息,最好是请专家咨询,并进行模拟审核,相信经过这般准备,通过率会有很大提高。
对“好”的回答一定要点个"赞",回答者需要你的鼓励!
已邀请:

crazyforu (威望:0)

赞同来自:

佩服!深有同感!

10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注册

发起人

扫一扫微信订阅<6SQ每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