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观件问题
各位大佬,前辈,我们是检验外观件的,怎么防止员工错检,漏检呢,而且还有夜班。标准都是清楚的,就是漏了,问为啥漏,没看清楚,照明也是够的。大家指条路把,谢谢!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个人做法如下:
1.首先要找出质量方面对不良品流出的原因的分析,所以若白班及夜班的车间光线都是不怎么理想,建议给检验员购买光线强的手电筒辅助外观检测,看是否是光线问题;若用了手电筒还是解决不了漏检问题,看是否是某个检验员所为; 举个例子,白班检测完做一个白班专属的已检标识,如用标识笔写个1,夜班检测完作一个已检标识2; 然后届时统计下两个班次的漏检情况,若都是标识2多那说明夜班漏多,可能与夜班的检验员那个检验员有关,那夜班检验员进行更换,换成白班值班;若是白班也有,夜班也有,在光线充足条下、不同检验员都存在这个问题,那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不是光线,也不是检验员的能力导致的了;
2.对外观不良及合格的外观状态有没有明确的定义,千万不要让让检验员对某些外观不良存在差不多,看起来可以接受,就让这样的外观不良流到客户那里了,所以最好界定清楚什么叫外观不良;外观不良具体是什么样的,否则所谓外观不良都没有明确及定义不清楚,检验员检测时会存在疑惑,会存在思考,会存在迟疑,这样检验员就可能存在漏检的,并且这样的漏检会一直都有的;要求你给定外观不良所有不良分类,涉及各种种类分类,直接明确给检验员;
3.若外观不良的定义已明确,还是存在漏检; 采取下一步, 外观检测200%,即重复检测两次;让检验员A检测完作一个标识,再让检验员B检测一遍,然后看最终效果如何,若效果明显,那就这样执行下去; 若还是存在漏检,采取防错措施吧;
4.另外,检测完的批次让检验员签字,有相应的记录,届时方便追溯是哪个检验员所为,便于考核;但考核的前提时,不要一下子就考核,对检验员宣贯下考核的制度,然后可以给一个过渡时间,比如让检验员适应一周时间,一周时间过后,还存在漏检,漏检的检验员要进行考核了;
5.同时大家有没有想到一个问题,若一天就只生产了一件,就让检验员检验其外观,那基本没有问题的; 但生产了100个,1000个,10000个之后 ,同样的产品,数量变多之后,相当于检验员工作量增多之后,会出错的;有一个俗话,叫多做多错就是这样子冽,当某些工作量超出检验员的能力之后,检验员是忙不过来的,所以评估下检验员的工作强度,适当的增加检验员;
6.还是谈检验员工作强度,若检验员除了检验外观之后,是否还有其它检验项目,是否还有这个产品的尺寸的检测?是否可以让A检验员只专注于检验尺寸,然后由B检验员检验外观,再分工下;
7.另外,看产品是几条线生产的;如有三条线,那检验员就专注于某条线,专检专线,然后统计下哪条线外观问题多;从工艺上改进,可能就是某条线上的那个小哥操作不当所导致,毕竟你检验是事后修补,根源你还是解决不了;你作为质量工程师,检验是检验员要干的活;你质量工程师要干的活是收集、汇总、统计数据,用数据来分析哪条线问题多,然后看这条线人机料法环情况是否合理?
8.如果你这个产品是流水线生产的,你们生产线有7个工位,外观不良是第3工序导致; 那你要调整你的作业指导书,让第4工位,第5工位,第6工位,第7工位的操作人员也要作业之前自检下,然后这几道工位的操作人员不检查、漏检、忘检要连带责任处分;同时第三工位的过程检验员要对外观100%检,且第三工位的操作人员也要求100%检且还要作自已作为操作人自检的标识;若是类似注塑这样一道工序成型的工艺,那看是否是注塑脱模之后产品有的边边角角需要修修补补导致,返工作业不规范导致?产品在转移过程中磕磕碰碰导致?产品的物料架是否要改善下?外观不良的产品极易混入合格品里,是否是操作人没有把不良品放置在指定的不良品区域,怕被考核,而混入合格品里?看外观不良的比例是多少;
9.若外观不良达到10%以上,那肯定是工艺问题,即制造过程中某一个人机料法环的环节不稳定导致,要改善工艺了;
1.首先要找出质量方面对不良品流出的原因的分析,所以若白班及夜班的车间光线都是不怎么理想,建议给检验员购买光线强的手电筒辅助外观检测,看是否是光线问题;若用了手电筒还是解决不了漏检问题,看是否是某个检验员所为; 举个例子,白班检测完做一个白班专属的已检标识,如用标识笔写个1,夜班检测完作一个已检标识2; 然后届时统计下两个班次的漏检情况,若都是标识2多那说明夜班漏多,可能与夜班的检验员那个检验员有关,那夜班检验员进行更换,换成白班值班;若是白班也有,夜班也有,在光线充足条下、不同检验员都存在这个问题,那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不是光线,也不是检验员的能力导致的了;
2.对外观不良及合格的外观状态有没有明确的定义,千万不要让让检验员对某些外观不良存在差不多,看起来可以接受,就让这样的外观不良流到客户那里了,所以最好界定清楚什么叫外观不良;外观不良具体是什么样的,否则所谓外观不良都没有明确及定义不清楚,检验员检测时会存在疑惑,会存在思考,会存在迟疑,这样检验员就可能存在漏检的,并且这样的漏检会一直都有的;要求你给定外观不良所有不良分类,涉及各种种类分类,直接明确给检验员;
3.若外观不良的定义已明确,还是存在漏检; 采取下一步, 外观检测200%,即重复检测两次;让检验员A检测完作一个标识,再让检验员B检测一遍,然后看最终效果如何,若效果明显,那就这样执行下去; 若还是存在漏检,采取防错措施吧;
4.另外,检测完的批次让检验员签字,有相应的记录,届时方便追溯是哪个检验员所为,便于考核;但考核的前提时,不要一下子就考核,对检验员宣贯下考核的制度,然后可以给一个过渡时间,比如让检验员适应一周时间,一周时间过后,还存在漏检,漏检的检验员要进行考核了;
5.同时大家有没有想到一个问题,若一天就只生产了一件,就让检验员检验其外观,那基本没有问题的; 但生产了100个,1000个,10000个之后 ,同样的产品,数量变多之后,相当于检验员工作量增多之后,会出错的;有一个俗话,叫多做多错就是这样子冽,当某些工作量超出检验员的能力之后,检验员是忙不过来的,所以评估下检验员的工作强度,适当的增加检验员;
6.还是谈检验员工作强度,若检验员除了检验外观之后,是否还有其它检验项目,是否还有这个产品的尺寸的检测?是否可以让A检验员只专注于检验尺寸,然后由B检验员检验外观,再分工下;
7.另外,看产品是几条线生产的;如有三条线,那检验员就专注于某条线,专检专线,然后统计下哪条线外观问题多;从工艺上改进,可能就是某条线上的那个小哥操作不当所导致,毕竟你检验是事后修补,根源你还是解决不了;你作为质量工程师,检验是检验员要干的活;你质量工程师要干的活是收集、汇总、统计数据,用数据来分析哪条线问题多,然后看这条线人机料法环情况是否合理?
8.如果你这个产品是流水线生产的,你们生产线有7个工位,外观不良是第3工序导致; 那你要调整你的作业指导书,让第4工位,第5工位,第6工位,第7工位的操作人员也要作业之前自检下,然后这几道工位的操作人员不检查、漏检、忘检要连带责任处分;同时第三工位的过程检验员要对外观100%检,且第三工位的操作人员也要求100%检且还要作自已作为操作人自检的标识;若是类似注塑这样一道工序成型的工艺,那看是否是注塑脱模之后产品有的边边角角需要修修补补导致,返工作业不规范导致?产品在转移过程中磕磕碰碰导致?产品的物料架是否要改善下?外观不良的产品极易混入合格品里,是否是操作人没有把不良品放置在指定的不良品区域,怕被考核,而混入合格品里?看外观不良的比例是多少;
9.若外观不良达到10%以上,那肯定是工艺问题,即制造过程中某一个人机料法环的环节不稳定导致,要改善工艺了;
jacd • 2020-01-05 20:42
以后论坛就靠你无私的码字精神发扬光大了,佩服佩服! 哈哈
youyouuuuu • 2020-01-05 20:53
@jacd:
哈哈,
现在经验有限,
所以只能通过码字来表达了;
且不能几个字表达出来,
只能长文来表达心中所想,
你能全部看完,
算你赢了。
fengchen622 • 2020-01-05 22:16
还真别说, 我是全看完了,看完了的感受是:
1。你的表达有点容易吓到人,
要是让你做一个质量报告,估计你的上司不花个几天时间别想看明白你报告的内容;
2。你容易陷入自我设置的情景中,而没有聚焦问题本身。
不好意思,打击一下你,呵呵
不过你的热情,还是值得点赞的,这种愿意帮忙解答的热心是难能可贵的。。。
youyouuuuu • 2020-01-06 08:02
@fengchen622:
毕竟个人能力有限,
经验欠加,
不像你们这些大神,
惭愧呀,
我们只能持续改进了;
另外,
楼主的疑问,
也麻烦大神以自已的经验回答下,
解决楼主的困扰。
功夫熊猫侠 • 2020-01-06 16:10
@youyouuuuu:看完了
Chris19791111 • 2020-01-07 10:40
感觉像是考试的标准答案一样密密麻麻,考虑的方面很多,各位看官挑选对自己适用的就好。说实话,外观这个东西,我很佩服那些一天七八个小时对着灯光检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