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盘子,还是读书?——反思中日强国之路(好书推荐)
第一部分
高速成长的光和影(1)
“MADE IN CHINA”已经令全世界感到威胁,并成就了一些中国企业的巨人,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份额。但这些巨人无“芯”,无脊梁。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利润主要留在海外。
持续26年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如何跨越世界经济的危机多发区,是中外许多学者都在论证探讨的一个问题。
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从1978年到2004年,已经连续26年GDP年均增长率超过9%,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整个世界都可以感受到中国经济成长的步伐,中国制造的商品席卷全球,中国成了“世界工厂”。中国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太平盛世中,行进在和平崛起的光辉道路上……
第一节 光
令全世界感到威胁的“MADE IN CHINA”
日本是个制造业大国,但漫步于日本市场,感受到的却是“MADE IN CHINA”。在日本,找一件非中国产的商品很困难。随便翻开一个商品,无论高中低档,往往赫然印着“MADE IN CHINA”。
而在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市场上基本找不到本国产的东西,也是大量充斥着“MADE IN CHINA”。
在欧洲,中国制造也在攻城掠地,在西班牙还引发了焚烧中国商品的骚乱。
即便是在亚非拉等第三世界国家,在我朋友的言谈中,也能感受中国制造的威力。
在中国制造的冲击下,无论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还是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都对“MADE IN CHINA”严防死守,不断制造贸易纠纷和冲突。
全世界都能感受到中国制造的威胁。
日本人的羡慕与嫉妒
打开日本的电视或报纸,满眼有关中国的报道。日本的报纸,经常介绍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每年接近10%的增长率令普通日本人羡慕不已。时不时报道哪家企业准备把哪种事业迁到中国去,同时评论日本又丧失了工作岗位,威胁到普通日本人的饭碗。中国大量原料进口,石油进口已经超过日本,其他的如粮食、铁矿石等的进口也咄咄逼人,威胁日本的生存。总之,迅速崛起的中国让普通日本人即羡慕又嫉妒。
与上海相比,东京就像一座县城
如果拿上海与东京相比,上海是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东京不过是破旧的大县城。购物广场人潮涌动,这在东京是不多见的。高级酒楼、麦当劳、肯德基人满为患,这在东京也是见不到的。麦当劳、肯德基的价位在东京属于偏下,但在中国依然属于高档消费场所。那些高档场所人潮涌动,说明中国人有钱。时隔几年遇到原来的同事、朋友,他们都开上了汽车,住上了高级公寓,实在让我这个“海龟”嫉妒。
高速成长的光和影(1)
“MADE IN CHINA”已经令全世界感到威胁,并成就了一些中国企业的巨人,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份额。但这些巨人无“芯”,无脊梁。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利润主要留在海外。
持续26年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如何跨越世界经济的危机多发区,是中外许多学者都在论证探讨的一个问题。
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从1978年到2004年,已经连续26年GDP年均增长率超过9%,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整个世界都可以感受到中国经济成长的步伐,中国制造的商品席卷全球,中国成了“世界工厂”。中国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太平盛世中,行进在和平崛起的光辉道路上……
第一节 光
令全世界感到威胁的“MADE IN CHINA”
日本是个制造业大国,但漫步于日本市场,感受到的却是“MADE IN CHINA”。在日本,找一件非中国产的商品很困难。随便翻开一个商品,无论高中低档,往往赫然印着“MADE IN CHINA”。
而在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市场上基本找不到本国产的东西,也是大量充斥着“MADE IN CHINA”。
在欧洲,中国制造也在攻城掠地,在西班牙还引发了焚烧中国商品的骚乱。
即便是在亚非拉等第三世界国家,在我朋友的言谈中,也能感受中国制造的威力。
在中国制造的冲击下,无论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还是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都对“MADE IN CHINA”严防死守,不断制造贸易纠纷和冲突。
全世界都能感受到中国制造的威胁。
日本人的羡慕与嫉妒
打开日本的电视或报纸,满眼有关中国的报道。日本的报纸,经常介绍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每年接近10%的增长率令普通日本人羡慕不已。时不时报道哪家企业准备把哪种事业迁到中国去,同时评论日本又丧失了工作岗位,威胁到普通日本人的饭碗。中国大量原料进口,石油进口已经超过日本,其他的如粮食、铁矿石等的进口也咄咄逼人,威胁日本的生存。总之,迅速崛起的中国让普通日本人即羡慕又嫉妒。
与上海相比,东京就像一座县城
如果拿上海与东京相比,上海是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东京不过是破旧的大县城。购物广场人潮涌动,这在东京是不多见的。高级酒楼、麦当劳、肯德基人满为患,这在东京也是见不到的。麦当劳、肯德基的价位在东京属于偏下,但在中国依然属于高档消费场所。那些高档场所人潮涌动,说明中国人有钱。时隔几年遇到原来的同事、朋友,他们都开上了汽车,住上了高级公寓,实在让我这个“海龟”嫉妒。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27 个回复
风满楼 (威望:0)
赞同来自:
刷盘子,还是读书?
清贫是可贵的美德,土地资源钱财是身外之物,知识和技术才是宝贵的财富,是民族安身立命之本。
技术自立是根本,没有自己的科技支撑体系,工业独立就是一句空话,没有独立的民族工业,就没有民族的独立。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没有神仙,中国要发展,就必须靠自强。
第一节 刷盘子,还是读书?
中国目前的状况充满了矛盾,这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耳闻目睹的留学生活,与中国目前的现实颇有相像之处。
学生是应该刷盘子还是读书?对于大部分的国内学生而言,这根本就不是问题,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何况刷盘子打工也赚不了多少钱。但对于留学生来说,这却是一个时刻要考虑的问题。
首先,刷盘子的诱惑很大,以日本的标准,刷一个小时的盘子,折合成人民币大约60元;其次,选择读书的留学生也必须刷盘子,因为没有足够的钱付学费。
之所以从中国经济现状扯到刷盘子,是因为国际社会其实与一个国家内部差不多,也分三六九等。有的国家是读过书的白领(制造技术文化产品),有的国家只能刷盘子(出卖简单劳动和资源)。成为白领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果家道殷实,则生下来就能上大学当白领,但这种国家就那么几个。如果中了彩票,一夜之间也能变成白领,但这种概率小得可以忽略不计。其余的国家要成为白领只能靠自己努力。
日本就是个模范生。日本人祖上的遗产不多,既缺土地也缺资源,手工业还不发达,刷盘子是刷不好的,只有读书这一条路。日本也赶上了好时代,当时通信和交通不发达,有个收音机就不错了,国民很难受到物质诱惑,只能一门心思读书,即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准。
中国就没有那么幸运。可能是祖上还留有家业,有些土地和资源,虽然不多。所以自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的这段时间,总是在想:是不是卖卖地(也就是卖粮食)、卖卖资源,就可以了。到了50年代,毛泽东让中国人安心“读书”,而不是“刷盘子”享受生活。在短短的二十多年时间里,造出了中国第一辆汽车、第一架飞机、第一颗卫星……创造了无数“中国第一”,完成了日本明治维新以来近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历程。创造这些第一,培养了无数人才,培育了工业人口和市场。
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读”了近百年的“书”,中国只用了30年。但是,现在的中国被看作“世界工厂”,生产线上的工人越来越多地出卖简单劳动,经济学家们越来越关心GDP的增长,计算着多少年后会达到什么水准,经济学家们的这种算法,就像计算靠“刷盘子”的收入多少年可以成为百万富翁一样可笑。
在此,不妨说说中国的另外两个近邻——俄罗斯和印度,近年来它们的市场经济改革颇有成效,GDP增长率显著,但实际上也是“刷盘子”。好在俄罗斯和印度还“读”过一些“书”,俄罗斯还有“博士”水准,让大家还有点悬念。
远在拉丁美洲的巴西没有“读过书”,一直“刷盘子”,大家好像从来就不关心它的GDP增长率,其实它的GDP增长率也是很高的,并且持续了上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