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ERP改进管理运营
■ 几个基本假设
在五菱防盗电器公司的案例中,厂长姜涛把ERP当作解决公司问题的办法。他不是惟一一个这么做的,许多公司在困境中也都在抓着同一根稻草。
决定引入ERP系统的所有企业能取得实施的进展,主要是基于下面三个假设:
1、公司各部门的集成和协调对企业有益,这也是企业取得优异业绩的必要条件。(这一点常令人感叹为什么我们不早点实施?);
2、企业内部对新的信息系统的工作程序和能力有所了解,知道系统如何支持整个企业的战略目标。管理人员应该懂得如何调整信息系统的参数和顾客化使其支持公司策略;做实际工作的技术人员则应知道管理人员所追求的是什么,并且懂得如何迫使ERP系统做管理人员所希望的事(在许多情况下,ERP系统强迫改变了管理人员偏好的工作流程。这些改变是好是坏,ERP系统是否能对企业管理有所助益,取决于管理和技术人员的评判分析);
3、各部门经理(车间,科室等)已经注意到他们自己对集成信息的需求,并在有条件时主动使用系统去获得信息。
那么这些假设是否有效呢?下面我们就来做进一步分析
在五菱防盗电器公司的案例中,厂长姜涛把ERP当作解决公司问题的办法。他不是惟一一个这么做的,许多公司在困境中也都在抓着同一根稻草。
决定引入ERP系统的所有企业能取得实施的进展,主要是基于下面三个假设:
1、公司各部门的集成和协调对企业有益,这也是企业取得优异业绩的必要条件。(这一点常令人感叹为什么我们不早点实施?);
2、企业内部对新的信息系统的工作程序和能力有所了解,知道系统如何支持整个企业的战略目标。管理人员应该懂得如何调整信息系统的参数和顾客化使其支持公司策略;做实际工作的技术人员则应知道管理人员所追求的是什么,并且懂得如何迫使ERP系统做管理人员所希望的事(在许多情况下,ERP系统强迫改变了管理人员偏好的工作流程。这些改变是好是坏,ERP系统是否能对企业管理有所助益,取决于管理和技术人员的评判分析);
3、各部门经理(车间,科室等)已经注意到他们自己对集成信息的需求,并在有条件时主动使用系统去获得信息。
那么这些假设是否有效呢?下面我们就来做进一步分析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2 个回复
myboor (威望:0)
赞同来自:
1。软件系统选型有问题,公司盲目的跟风,并没有根据公司的现状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系统
2。上层领导并不是非常支持或没有给与实际的支持
3。Mis部门能力有限,使二次开发不能适合公司的流程操作
4。公司操作并不能完全符合流程或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输入系统的数据不可信,也就失去了分析的意义
以上只是根据我公司的情况的一点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