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七大手法培訓教程
本是我編的一個word文檔培訓教程,由於上傳格式所限不能顯現表格及圖片,文字也有些亂,如有感興趣的朋友,把email告訴我,我會傳原件給你。
一、 數據與圖表
1、 數據:
(1) 何謂數據?
所謂數據,就是根據測量所得到的數值和資料等事實。因此形成數據最重要的基本觀念就是:數據=事實。
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就是依據事實判斷之後,再採取行動。
(2) 運用數據應注意的重點:
1) 收集正確的數據;
2) 避免主觀的判斷;
3) 要把握事實真相。
(3) 數據的種類:
數據的種類可分為定量數據與定性數據。
 定量數據:長度、時間、重量所得數據,亦稱計量值,以缺點數、不良品數來作為計算標準的數值為計數值。
 定性數據:以人的感官判斷出來的數據,例如:水果的甜度或衣服的美感等。
(4) 事理數據應注意的事項:
1) 問題發生要採取對策之前,一定要有數據作為依據。
2) 要清楚使用的目的。
3) 數據整理、改善前與改善後所具備條件要一致。
4) 數據收集完成之後,一定要馬上使用。
〔重點〕:最重要的是收集正確而不是造假的數據,否則問題就永遠無法解決。
2、 圖表:
(1) 何謂圖表?
將繁雜的數據用最簡單的圖形表達,這圖形就是一般所說的圖表。圖表可以方便閱讀的人能更正確掌握內容的重點或數字所代表的涵意,是整體抑或部份的關係,時間的變化所產生的異動。
(2) 完整的圖表必須具備的條件:
1) 要具有看了圖表一眼就能完全了解整體狀況;
2) 在圖表的繪製上應力求簡單明了;
3) 不必作任何言詞的說明就可讓研讀的人了解與判斷;
4) 圖表所表現的刻度、線的虛實、點的大小開關都應力求正確;
5) 好的圖表應可從中看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3) 圖表的種類:
圖表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 解析用圖表;
2) 計劃用圖表;
3) 計算用圖表;
4) 說明用圖表;
5) 其他用途圖表。
(4) 圖表製作的步驟:
1) 要明確製作的目的;
2) 收集數據並加以整理;
3) 選擇適用的圖表;
4) 記入相關事項。
(5) 一般常見圖表的說明:
1) 圓形圖:
圓形圖製作方法是先將各數值點全體總值(N)的百分比求出,再將圖周每3.6度當成一個百分比,接下以十二點鐘方向畫出一個基線(附圖1-1),以基線為起點逆時鐘方向由小到大分類畫上(注:以各數值佔全體總值的百分比X3.6度,即是圓周大小)。各扇形之間在必要的時候可用不同線紋或顏色加以區分。如果有特別強調的部份亦可以用突出圓周以外的方式畫出(附圖1-2)。
2) 柱形圖
柱形圖亦有人稱為棒形圖,它是由若干等寬的長柱平行排列而成,而柱形的長短表示數值的大小,在繪制柱形圖形時注意柱形的寬度要一樣,而且不可過於寬大,柱與柱之間隔是柱的二分之一的寬度,柱形圖中如果有某一柱形太高的時候,可以用波形加以間隔畫出(附圖1-3)
3) 折線圖:
折線圖亦有稱為歷史線圖或推圖,折線圖縱軸代表統計事項數值,橫軸是由於時間變化而產生了數值上的變化,把這些變化的數值打上點,並且且線連接起來就成了折線圖,繪製的時候應特別注意,當數值大與小有很大的差距時,可使用柱形圖相同的波形加以隔開;如果折線圖中有多種數據表現時可用線的虛實或顏色、打點的開關、線的粗細加以區分(附圖1-4)
附圖3-4
(6) 管制圖:
從每日生產的產品線中所測得零亂數據中,找出經常發生事故的數據,以便幫助找出問題原因,這就非依靠管制圖不可,管制圖縱軸代表產品品質特性,以制程變化為分度;橫軸代表產品的群體號碼,制造日期,依照時間順序將點畫在圖上,再用線連結,加上中心線CL,上管制界限UCL,下管制界限LCL,如此即為管制圖,如果點都在上管制界限和下管制界限之間,如此則即表示是在控制狀態下;如果點有連續往上或往下延伸或突出上下管制界限之外,這種情形就表示必須深入調查原因。
(7) 管制圖的種類:
1) 計量值管制圖:它用來測量長度、重量、面積、溫度、時間等等,例如的X—R圖就代表計量值管制圖。
2) 計數值管制圖:是用來計算不良數、缺點數等,一般常使用的有P管制、C管制圖、U管制圖。
1、 檢查表
(1) 檢查表的定義:
檢查表是以前簡單的數據用容易了解的方式作成圖形或表格,只要記上檢查記號,並加以統計整理,作為進一步分析或核對檢查用。
(2) 檢查表的種類:
檢查表以工作的種類或目的可分為記錄用檢查表和點檢用檢查表兩種。
2、 檢查表的製作方法:
檢查表的制作方法有以下四個步驟:
(1) 決定所要收集的數據及希望把握的項目;
(2) 決定檢查表的格式;
(3) 決定記錄形式;
(4) 決定收集數據的方式。
3、 檢查表的作用:
數據收集完成應馬上使用,首先觀察整體數據是否代表某些事實?數據是集中在某些項目之間有否差異?是否因時間的經過而產生了變化?另外也要特別注意周期性變化的特殊情況。
檢查表統計完成即可利用QC七大手法中的柏拉圖加以整理,以掌握問題的重心。
1、何謂層別法?
層別法就是針對部門別、人別、工作方法別、設備、地點等收集的數據,按照它們共同的特征加以分類統計的一種分析方法,也就是為了區別各種不同原因對結果的影響而以個別原因為主分析的一種方法。
2、以什麼觀戰來加以層別:
一般以特性要因圖的四M外加環境這一項來作層別。所謂四M即是:人MAN、機械MACHINE、材料MATERIAL、方法METHOD。
3、層別的對象和項目:
(1) 有關人的層別;
(2) 機械設備的層別;
(3) 作業方法、條件的層別;
(4) 時間的層別;
(5) 原材料、零件的層別;
(6) 測量檢查的層別;
(7) 環境氣候的層別;
(8) 制品的層別。
4、 層別法的使用:
活用層別法時必須記住三個重點:
(1) 在收集數據之前就應使用層別法;
在解決日常問題時經常發現對於收集來的數據必須浪費相當多的精力來分類,並作再一次的統計工作,甚至於得到不適合使用的數據,如此又得重新收集,費時又費力。所以在收集數據之前應該考慮數據的條件背景以後,先把它層別化,再開始收集數據。
(2) QC手法的運用應該特別注意層別法的使用;
QC七大手法的柏拉圖、檢查表、散布圖、直方圖和控制圖都必須以發現的問題或原因來作層別法。
例如:製作柏拉圖時,如果設定太多項目或設定項目中其他欄所估的比例過高,就看不出問題的重心,這就是層別不良的緣故,另外直方圖的雙型或高原型都是層別問題。
(3) 管理工作上也應該活用層別法
例如在一張營業計劃與業績比較圖中,可以看出營業成為業績來達成目標。如果在管理工作上就用層別法的觀念先作分類的工作,以商品類別作業績比較表,可查出問題所在;如再以營業單位銷售落後業績產品的層別再比較,即可發現各單位對這種產品的銷售狀況;如對業績不理想的單位,以營業人員別以層別化即可發現各營業人員的狀況;如此問題將更加明確化。
以上的說明中可以發現管理者為了探究問題的真正原因,分別使用了商品別、單位、人別等層別法,使得問題更清楚,這就是層別法的觀念。
一、 數據與圖表
1、 數據:
(1) 何謂數據?
所謂數據,就是根據測量所得到的數值和資料等事實。因此形成數據最重要的基本觀念就是:數據=事實。
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就是依據事實判斷之後,再採取行動。
(2) 運用數據應注意的重點:
1) 收集正確的數據;
2) 避免主觀的判斷;
3) 要把握事實真相。
(3) 數據的種類:
數據的種類可分為定量數據與定性數據。
 定量數據:長度、時間、重量所得數據,亦稱計量值,以缺點數、不良品數來作為計算標準的數值為計數值。
 定性數據:以人的感官判斷出來的數據,例如:水果的甜度或衣服的美感等。
(4) 事理數據應注意的事項:
1) 問題發生要採取對策之前,一定要有數據作為依據。
2) 要清楚使用的目的。
3) 數據整理、改善前與改善後所具備條件要一致。
4) 數據收集完成之後,一定要馬上使用。
〔重點〕:最重要的是收集正確而不是造假的數據,否則問題就永遠無法解決。
2、 圖表:
(1) 何謂圖表?
將繁雜的數據用最簡單的圖形表達,這圖形就是一般所說的圖表。圖表可以方便閱讀的人能更正確掌握內容的重點或數字所代表的涵意,是整體抑或部份的關係,時間的變化所產生的異動。
(2) 完整的圖表必須具備的條件:
1) 要具有看了圖表一眼就能完全了解整體狀況;
2) 在圖表的繪製上應力求簡單明了;
3) 不必作任何言詞的說明就可讓研讀的人了解與判斷;
4) 圖表所表現的刻度、線的虛實、點的大小開關都應力求正確;
5) 好的圖表應可從中看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3) 圖表的種類:
圖表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 解析用圖表;
2) 計劃用圖表;
3) 計算用圖表;
4) 說明用圖表;
5) 其他用途圖表。
(4) 圖表製作的步驟:
1) 要明確製作的目的;
2) 收集數據並加以整理;
3) 選擇適用的圖表;
4) 記入相關事項。
(5) 一般常見圖表的說明:
1) 圓形圖:
圓形圖製作方法是先將各數值點全體總值(N)的百分比求出,再將圖周每3.6度當成一個百分比,接下以十二點鐘方向畫出一個基線(附圖1-1),以基線為起點逆時鐘方向由小到大分類畫上(注:以各數值佔全體總值的百分比X3.6度,即是圓周大小)。各扇形之間在必要的時候可用不同線紋或顏色加以區分。如果有特別強調的部份亦可以用突出圓周以外的方式畫出(附圖1-2)。
2) 柱形圖
柱形圖亦有人稱為棒形圖,它是由若干等寬的長柱平行排列而成,而柱形的長短表示數值的大小,在繪制柱形圖形時注意柱形的寬度要一樣,而且不可過於寬大,柱與柱之間隔是柱的二分之一的寬度,柱形圖中如果有某一柱形太高的時候,可以用波形加以間隔畫出(附圖1-3)
3) 折線圖:
折線圖亦有稱為歷史線圖或推圖,折線圖縱軸代表統計事項數值,橫軸是由於時間變化而產生了數值上的變化,把這些變化的數值打上點,並且且線連接起來就成了折線圖,繪製的時候應特別注意,當數值大與小有很大的差距時,可使用柱形圖相同的波形加以隔開;如果折線圖中有多種數據表現時可用線的虛實或顏色、打點的開關、線的粗細加以區分(附圖1-4)
附圖3-4
(6) 管制圖:
從每日生產的產品線中所測得零亂數據中,找出經常發生事故的數據,以便幫助找出問題原因,這就非依靠管制圖不可,管制圖縱軸代表產品品質特性,以制程變化為分度;橫軸代表產品的群體號碼,制造日期,依照時間順序將點畫在圖上,再用線連結,加上中心線CL,上管制界限UCL,下管制界限LCL,如此即為管制圖,如果點都在上管制界限和下管制界限之間,如此則即表示是在控制狀態下;如果點有連續往上或往下延伸或突出上下管制界限之外,這種情形就表示必須深入調查原因。
(7) 管制圖的種類:
1) 計量值管制圖:它用來測量長度、重量、面積、溫度、時間等等,例如的X—R圖就代表計量值管制圖。
2) 計數值管制圖:是用來計算不良數、缺點數等,一般常使用的有P管制、C管制圖、U管制圖。
1、 檢查表
(1) 檢查表的定義:
檢查表是以前簡單的數據用容易了解的方式作成圖形或表格,只要記上檢查記號,並加以統計整理,作為進一步分析或核對檢查用。
(2) 檢查表的種類:
檢查表以工作的種類或目的可分為記錄用檢查表和點檢用檢查表兩種。
2、 檢查表的製作方法:
檢查表的制作方法有以下四個步驟:
(1) 決定所要收集的數據及希望把握的項目;
(2) 決定檢查表的格式;
(3) 決定記錄形式;
(4) 決定收集數據的方式。
3、 檢查表的作用:
數據收集完成應馬上使用,首先觀察整體數據是否代表某些事實?數據是集中在某些項目之間有否差異?是否因時間的經過而產生了變化?另外也要特別注意周期性變化的特殊情況。
檢查表統計完成即可利用QC七大手法中的柏拉圖加以整理,以掌握問題的重心。
1、何謂層別法?
層別法就是針對部門別、人別、工作方法別、設備、地點等收集的數據,按照它們共同的特征加以分類統計的一種分析方法,也就是為了區別各種不同原因對結果的影響而以個別原因為主分析的一種方法。
2、以什麼觀戰來加以層別:
一般以特性要因圖的四M外加環境這一項來作層別。所謂四M即是:人MAN、機械MACHINE、材料MATERIAL、方法METHOD。
3、層別的對象和項目:
(1) 有關人的層別;
(2) 機械設備的層別;
(3) 作業方法、條件的層別;
(4) 時間的層別;
(5) 原材料、零件的層別;
(6) 測量檢查的層別;
(7) 環境氣候的層別;
(8) 制品的層別。
4、 層別法的使用:
活用層別法時必須記住三個重點:
(1) 在收集數據之前就應使用層別法;
在解決日常問題時經常發現對於收集來的數據必須浪費相當多的精力來分類,並作再一次的統計工作,甚至於得到不適合使用的數據,如此又得重新收集,費時又費力。所以在收集數據之前應該考慮數據的條件背景以後,先把它層別化,再開始收集數據。
(2) QC手法的運用應該特別注意層別法的使用;
QC七大手法的柏拉圖、檢查表、散布圖、直方圖和控制圖都必須以發現的問題或原因來作層別法。
例如:製作柏拉圖時,如果設定太多項目或設定項目中其他欄所估的比例過高,就看不出問題的重心,這就是層別不良的緣故,另外直方圖的雙型或高原型都是層別問題。
(3) 管理工作上也應該活用層別法
例如在一張營業計劃與業績比較圖中,可以看出營業成為業績來達成目標。如果在管理工作上就用層別法的觀念先作分類的工作,以商品類別作業績比較表,可查出問題所在;如再以營業單位銷售落後業績產品的層別再比較,即可發現各單位對這種產品的銷售狀況;如對業績不理想的單位,以營業人員別以層別化即可發現各營業人員的狀況;如此問題將更加明確化。
以上的說明中可以發現管理者為了探究問題的真正原因,分別使用了商品別、單位、人別等層別法,使得問題更清楚,這就是層別法的觀念。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6 个回复
victorxu (威望:5) (福建 泉州) 纺织业 经理 - 本人热爱管理,虽然目前经验不多,请各位大虾多多指...
赞同来自:
E-MAIL:victorxu2003#yahoo.com.cn